追本溯源
——探寻正定古城文化与建筑

2020-07-13 01:28任丽芬
河北画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礼制古城建筑

任丽芬

河北美术学院

正定古城,据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约15公里,在省会城市光环的辐射下,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绽放出新的风采。正定古城的建设是以中国传统的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为依据的,从仰韶文化开始,正定古城的营建体现了公元5世纪到公元19世纪前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正定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址完整、文物璀璨,其建筑艺术和文化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由于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及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并得益于对城内单个或成片的坛庙寺观等文物古迹研究和保护的深入,古城内的建筑文化遗址保存相对完好。正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近代,是历史上不多见的九朝不断代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定的文化不仅体现在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战略位置上,更是在宗教、文化、商业、文学以及艺术等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多种历史文化的汇集让正定成为中国州府级古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

正定古城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当代社会生活联系也十分紧密,具有发挥历史文化、旅游等价值的巨大空间,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文化和城乡规划等相关学科学者对古城的当代发展和规划做了积极的探讨,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绝大部分是围绕古城的保护或其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和影响而展开的研究。本文的内容聚焦于正定文化古城的建筑特点和影响空间格局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将古城建筑空间的“核心”即文化脉络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一、古城建筑特点

(一)古城建筑格局完整

正定古城布局规整、防卫严密。两处保存完整的、具有建筑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分布在古城内,以隆兴寺为中心的隆兴寺历史文化街区坐落于古城东部,紧邻古城东门,是整个古城中宗教文化的中心,距离隆兴寺1公里处是开元寺文化街区,两座古老的寺院建筑自成体系又通过古街道相连接,让古城的建筑浑然一体,断而犹连,游客畅游其中既能够充分体味各处建筑的特色,又能让古城宗教和建筑文化产生联系,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正定古城内部的街巷沿承了清代的古城风貌,保留了基本的街巷肌理,在保留南北城墙遗址的基础上恢复了南城门与城门角楼,双十字轴线的结构形成了古城街巷的主格局,城市通过骨干路线燕赵南北大街、镇州街、中山路把整个城市支撑起来,构成城市主街巷干道。另外,正定古城内现存的多处历史文化风貌区,从文化遗产的角度极大地提升了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传承内涵。在历史遗址上修复的城门以及古城内部保存完好的古寺、具有宗教建筑特色的古塔等建筑形制与城内的古民居有机结合,让古城的文化元素深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形成了集古建筑、古寺、古塔为核心且具有北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古城。

(二)古城建筑密而集中

正定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博物馆是毫不夸张的。正定古城的文化古迹和建筑遗址有“九朝不断代”的特点,在中国城市建城史中也是不多见的。古建筑遗址是不可移动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城史具有重要作用。正定古城内现以隆兴寺、临济寺、开元寺、广惠寺为代表,包括赵云庙、荣国府、文庙等多处历史建筑,具有密而集中的特点,彰显出正定古城“建筑博物馆”的特点。

正定古城内的寺院建筑以隆兴寺为最,其作为皇家寺院,寺院大殿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由于其皇家寺院的特点,保存年代较早,并且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内保存完整,直到今天我们都可以看到寺院内保存完整的被古建专家梁思成先生誉为“罕见珍例”的摩尼殿和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的倒坐观音。古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多次到隆兴寺考察,称其为“京外名刹之首”。除隆兴寺外,正定古城内的临济寺是佛教临济宗的发祥地,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有重要意义,佛教临济宗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把中国哲学发展到了新阶段。建于唐贞元年间的广惠寺内的华塔,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华塔中造型最奇特、装饰最华美的一座,被梁思成先生称为“海内孤例”。除此之外,开元寺内的中国最古老的唐代钟楼和世界上最大的赑屃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开元寺的建筑平面布局也是研究唐代佛寺建筑和平面布局的范例,在国内属于独此一处的难得的建筑遗产。一座城市内有如此多的建筑文化遗址和佛寺古刹,实属罕见,这些文物古迹和建筑遗址都是研究中国古代寺庙建筑极其珍贵的实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二、影响空间格局的文化因素

(一)山水文化

正定古城的山水文化形成于原始人类,随着朝代更替,不断发展扩充,最终形成了鲜明的城市格局。正定古城正北方100公里为恒山,南距滹沱河仅1公里,周围有周汉河、柏棠河、东大道河、旺泉河等,正好符合“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最佳选址格局。

(二)礼制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古代城市规划是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集中体现,城市的规划强化了统治的等级制度规范和概念,是封建社会非常常用的一种政治统治手段。中国古代社会的礼制文化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国家形态的政治统治已经转化为等级森严的礼制文化,并一直有序传播。从原始社会最初的聚落中心的形成直到封建社会发展高潮的近代明清故宫的规划建设,统治者一直处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通过国家机器进行礼制化的政治统治,而礼制作为一种文化也一直被延续和记录下来。

正定古城的礼制文化从建城初始就被体现出来,《考工记》中记载的“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对城市的规划布局做了很好的功能分区,这种模式也在国内的多个古城遗址中有所体现,从而确定了政治统治者“朝”的中心位置。在州府级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政治级别最高的府衙便是一个城市的中心,也是等级划分和礼制尊卑的体现。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布局一般先依据周围山川环境定位城市的选址,在此基础上按照城市建设的礼制文化进行城市的规划布局,因此,在中国的古城中往往会看到基本相同的城市布局体系,也就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宫城、皇城以及府衙是对于市民不开放的空间,而城市中的“皇城”“市”“居民区”等也分得特别清楚。正定古城遗址中有数目众多的跨街牌坊把城市的轴线划分得非常清楚,而牌坊也是中国礼制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种物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正定古城古坊结构和城市空间。

(三)宗教文化

正定古城的宗教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众所周知,宗教文化总是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正定作为历代商贸重镇和军事重镇,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宗教文化的繁荣。由于移民的迁入以及商贸流通,南北的文化在这里沟通融合,历史上便有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先后传入正定,让这座古城更增添了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宗教文化是异彩纷呈的,各种宗教建筑和宗教活动在这里汇集和发扬,古真定佛教文化积淀深厚,据1992年正定县志记载,十六国时期,公元319-333年,佛教传入真定,并从此在这个北方的军事重地生根发芽,发扬光大。正定古城有建筑博物馆的美称,历史上记载,正定可考的佛教寺院有一百多座,并且在历史上记载的九楼四塔八大寺,到今天都可以看到当时佛教文化在正定恢弘发展的印记,现存的隆兴寺和临济寺等寺庙都是有史可考的佛教文化基地。在唐朝时开辟的五台山进香道,正定是连接河北与五台山之间的重要交通路线。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记录的就是唐代自河北镇州(今正定古城)经五台山至太原的景象,沿途绵延数百里,正定城内外都有佛塔建筑,是当时佛教五台山进香道上的佛教重镇。

伊斯兰教在正定也有记载,《正定县志》记载,元太宗时,大食国人赡鲁坤任真定路征收课税使携全家人迁居正定,成为正定第一批伊斯兰教徒。到明朝初年,伊斯兰教从藁城传入正定,并在当地建有清真寺建筑,这些也可以看出正定宗教文化的多元化。

宗教文化的影响直接反映在宗教建筑上,宗教建筑在中国固有的传统庭院建筑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下,在功能和造型方面都赋予了真正中国化的内涵,形成了正定古城建筑的独有特点。

(四)防御文化

正定是我国北方地区著名的古老城府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北依恒山,南临滹水,右抵太行,左接瀛海,地处要冲,因此古城具有浓厚的军事文化色彩。正定古城的四座城门均坐落于城墙正面中间,东西南北分别名为迎旭门、永安门、镇远门、长乐门,连接四座城门的古城墙直到今天都可以看到,进出城须绕三层门洞,门上有城楼,可以看出正定军事要地的重要性。

特殊的城市选址和政治经济发展让正定成为军事战略的重镇,进可攻,退可守,城市的军事地位凸显。早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处于东西南北进军路线的重要位置,在纷乱的战事中,正定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古人对于建城的防御意识在正定建城初始就可以看出,当然,这种防御意识也是先民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是古人生活哲学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体现。正定古城西有太行山做屏障,城南有滹沱河从水路进行防御,进可攻,退可守,军事战略意义非常明显。

除城市选址的军事意义之外,正定古城内部空间的双十字格局在军事防御上也有重要作用,所谓“城门不相对,道路不直通”实际上是军事文化的一种体现,这种城市内部空间的军事防御格局在其他古城中并不多见。这种城门不相对的建筑格局有效防御了外敌入侵时快速的直线进攻,另外,城中的次要街巷形成的丁字路相连,让道路交错,能够更加有效地防御入侵。

(五)科学文化

科学的方法影响空间的建构,科技水平影响城市的建设继而影响城市空间。从正定的考古发现来分析,在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就已出现了桑蚕文化,丝织工艺高超;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打渔、狩猎、耕种等;原始社会就已涉及天文学、算学等。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正定在科学文化中的领先地位。

正定城墙形成了古城特殊的天际轮廓线,根据水平观察角度能够完整观察古城墙天际轮廓线的最小视距和观赏点,从古城的营建中也印证了正定当时的科学文化水品的高超程度。

(六)艺术文化

古人曾这样描绘正定: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正定。多元素的历史文化是古城的灵魂,文学艺术、元曲艺术、绘画艺术等都体现了古城的特色,影响着古城空间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发展。

三、结语

正定古城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与积淀,在这里,礼制文化、佛教文化、军事文化是正定地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象化载体。对于古城文化的追踪和分析使我们对了解古城文化、挖掘文化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定位,结合文化对于城市建筑空间的影响,为正定古城的保护与文化传承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空间与文化在长期互动中不断传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礼制古城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给现代人参考的古代礼仪
通海古城缀记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凝眸古城淮安
建筑的“芯”
良渚古城
Contents and Abstracts
The Hands
《红楼梦》宴饮描写中礼制与人情的二元共生关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