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学科工作室运行模式下教学档案管理创新性研究

2020-07-13 01:28崔鸰
河北画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课题学科档案管理

崔鸰

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设计艺术学院

艺术设计大学作为未来主要的设计师输出人才基地,应该意识到不要局限于对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更要着眼于学生思考的自由,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开放性的交流学习实践教学平台,并以学生的创造力、审美和社会责任感为导向。设计学学科工作室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这种教学模式在为学生提供广泛实践机会的同时,更能促进设计教育链、设计人才链与设计产业链、设计创新链的有机衔接,逐渐形成专业链状工作室,打造产教共同促进的新平台。

一、设计学学科工作室运行模式

(一)设计学学科工作室运行模式概况

设计学由社会需求应运而生并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快速发展,涉及社会经济、市场营销、历史文化、科学技术、艺术鉴赏、生产制造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系统性、程序性等多种属性,是多种属性相互交叉的学科,更伴随着各个行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和繁荣。根据设计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各高校应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主要目标,针对学生推行工作室“课题化实践教学”。具体做法是:在本科三年级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学生进入教师工作室,根据教师目前承担的项目或课题进行相关的实践学习。将之前“教师、学生、课程围着书本转”转变为“教师、学生、课程按着社会需求走”。在工作室“课题化实践教学”活动中,以科学、合理地组织课题的具体实施内容为主线,将教学设置模块化、教学过程一体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要求教师以纵向课题或横向课题为载体,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具体的实践课题或项目相结合,师生围绕着课题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课题完成的全过程。

(二)设计学学科工作室运行模式的优势

在艺术设计专业各类实施实践教学的模式中,工作室教学模式不像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教育教学系统,它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可以用来创建三位一体的教学、实验和研究借鉴的方法。工作室有开放教育教学和交互式教育教学的特性,是教师实践研究的基础,也是面向社会和企业的窗口。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现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上更好就业。在实践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多元化、复合型的设计人才。

1.教学的开放性与互动性

首先,工作室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主要是在资源共享中表现出来的。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除在主题讲座、师生学术交流会中共享资源外,还可以在信息网络平台、新的大众传媒平台实现学习交流,这就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学生与学生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设计作品交流沟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其次,工作室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也反映在其课题设置中。工作室的课题分为两类:一是商业实践项目,为市场需求提供研究目标,此类课题是为了解决企业在运营中的实际问题,为新产品的功能、形态、色彩等做出准确的市场定位;二是主题的层面更高,主要是立足于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研究人类文明文化、生活、环境、心理学等问题,关注环境污染、绿色环保、能源短缺等与生存环境有关的问题。

2.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工作室制度中,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发挥,并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在团队中更好地工作,并在团队成员之间创造一种彼此鼓励和促进的教学环境。学生可以在创造过程中及时汲取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在集体讨论中提高他们表达想法和讲解设计作品的能力。此外,学生还必须共同制定团队合作规则,根据目标确定程序和步骤,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共享劳动合作成果。这样运转下来,学生将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

3.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出多元化、复合型的设计人才

专门从事设计学习的低年级学生其实践主要基于考察研究,并从传统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收集和理解基本设计素材,以期为后期的创造性设计奠定基础。在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生进入工作室后,实践课程主要以项目为主导,以团队小组工作形式完成,强调市场化和实战性,这不仅需要参与的学生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有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技能等。此外,实践课题通常要求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的学生一起完成,这种跨学科和兼容并蓄的教学方式是“融合”思想的核心,旨在培养多元化、复合型的设计师。

二、教学档案发展的创新性策略

在阐述设计学学科工作室运行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我们也在思考教学档案管理能否适应这种新模式,教学档案管理能否进行新方法、新技术的创新。众所周知,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因为高校当中的人员和资料信息众多,并且高校当中的档案一般是由文字、图表、声音、视频组成,所以对档案资料管理不仅是纸质档案,电子档案也需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资料当中包含着大量的数据资源,在后期的应用当中价值较大,所以主要通过档案的实体化管理和档案信息的组织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在档案的实体化管理当中,通过对资源信息直接进行审查与保存,用文本的形式将信息资源的实体进行保存。档案的信息组织主要包括对档案当中的信息进行收集、鉴定、分析、审核、保存等,通过电子化的信息平台进行高效化的分类与管理,在应用当中结合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采用先进化的技术手段,应用有效的管理工作制度,高效化处理各种信息。接下来我们将阐述在工作室运行模式下,教学档案发展的创新性策略。

(一)将人才引进和培养作为源头突破口

工作室的运行模式是老师作为组织和策划者将专业性人才聚集起来,采用团结协作的模式。所以对教学档案发展进行创新的前提就是人才的培养。教学档案管理进入数字化之后,专业人才是其技术创新的最根本力量。档案管理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档案归档保存者,更要求档案馆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数字信息收集管理技能,而且还要确保数字程序的编制维护以及正常运营。

(二)将档案库的数字化创新型建设作为技术突破口

在工作室的运行模式下,师生资源的共享除了传统的知识讲座外,还主要依靠互联网的信息共享。所以,教学档案管理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到档案管理中。教学档案馆资源数字化创新建设要制定长远规划,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处理好长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将制定档案信息化新标准作为规范突破口

在工作室的运行模式下,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有相应的运行规则与规范,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同样的,在教学档案管理方面,国家和各个档案管理机构高度重视电子档案信息,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标准。但是,这些标准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出台相关规范制度,制定适合本校档案管理实情、具有特色的具体标准。档案管理部门在遵守国家标准的同时,也要汲取国外优秀行业标准和管理经验,积极与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合作交流,从多方面学习和探讨,制定出台规范标准的管理文件制度,坚定不移地按照规范标准共享教学档案,从而使信档案息化建设更加规范科学,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档案管理创新需要做到“五化”,即人员素质现代化、档案资源集约化、利用服务优质化、信息管理规范化、业务技术标准化。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教学档案管理面对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行动上要大胆主动创新,实践上要积极进取,相信这样下去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加出色。

猜你喜欢
课题学科档案管理
【学科新书导览】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实践
巧设美术课题 传承非遗文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分析加强卫生院档案管理努力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