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内的“血河事件”

2020-07-13 09:35李想俣
中国新闻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冻土尔斯柴油

李想俣

6月10日,俄羅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诺里尔斯克市郊因柴油泄漏事故污染的水体。图/人民视觉

5月底,一张北极圈内血色河流的照片在俄罗斯社交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全球对北极环境的关注。

据俄罗斯塔斯社消息,5月29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诺里尔斯克市附近的一家热电厂储油罐倒塌,发生泄漏事故,造成约21000吨柴油泄漏。随后,一辆汽车驶入柴油泄漏区,引发火灾。俄联邦自然资源和环境部副部长帕诺娃对此表示,事发地区的生态系统可能需要至少10年才能恢复。

俄史上第二大漏油事件

据当地政府公布的分析报告,泄漏的柴油倾洒在事发地周围约350平方米的地表,直接污染土壤18万平方米,污染覆盖了贝济米尼河、安巴纳亚河及其支流达尔德坎河至少500万平方米洪泛区,并渗入土壤2~5厘米,使三条河流的水质遭到严重污染。另一份报告则显示,距事发地超过12英里的湖泊和水道的污染物浓度超过安全范围最高值的数万倍。

诺里尔斯克市位于亚欧大陆最北端的泰梅尔半岛上,距北极圈约400公里,是北极圈内的第二大城市。受污染影响的安巴纳亚河是附近居民的水源地。该河向北注入皮亚西诺湖,湖水再经皮亚西纳河流向喀拉海,最终汇入北冰洋。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俄罗斯分会商业环境责任项目负责人阿列克谢·克尼兹尼科夫称,这起泄漏事故是俄罗斯现代历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之一,仅次于1989年发生在埃克森·瓦尔迪兹号巨型油轮的漏油事件,后者造成了约39000吨燃料流入阿拉斯加沿海水域。此次事故造成的鱼类和其他资源损失可能超过10亿卢布(约1亿元人民币)。

尽管俄联邦当局介入泄漏事件后,派往现场的救援队对河流中的柴油进行了吸附和收集,并在安巴纳亚河上设置了围油栏以阻拦污染物进一步向下游扩散。但据俄罗斯国家电视台6月4日报道,围油栏在设置后不久,即被安巴纳亚河上的浮冰冲垮。泄漏的柴油到达了皮亚西诺湖,并威胁着流入北冰洋的皮亚西纳河。

阿列克谢·克尼兹尼科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泄漏的柴油被拦截并不意味着有毒元素尚未进入湖水。柴油毒性最强的物质是芳香化合物,如苯甲酸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这些物质会与水大量混合,因此无法进行吸附、收集。

6月8日,俄联邦自然资源监督局表示,受污染区域的有害物质水平已从最初的超标数万倍,降低到至多超标60倍。截至6月17日,在当地进行清理、处置的应急小组成员已超过700人,其中至少有500人直接参与到泄漏柴油的清理中。事发地附近没有硬化道路,且河道过浅,不适合船只通过,给清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北极圈内的重污染工业城

发生事故的热电厂由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的子公司Norilsk-Taymyr能源公司运营。该公司首席运营官谢尔盖·迪亚琴科接受俄罗斯塔斯社采访时称,由于过去几年夏季气温偏高,造成事发热电厂周围的多年冻土意外融化。储油罐的支架因永久冻土的融化而突然下沉,从而导致储油罐倒塌损坏。

然而将全球变暖导致的冻土融化作为事故主要原因,并不能使人信服。

阿列克谢·克尼兹尼科夫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时称,涉事热电厂的基础设施老化和该地区永久冻土的迅速融化共同造成了这次泄漏。发生泄漏的储油池是前苏联时期的老旧设施,40年的长期使用让其金属材料发生变化。相较于冻土融化,他认为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的环境安全和风险管理不善才是导致泄漏的主要原因。

绿色和平组织俄罗斯分部此前发表的一份声明认为,永久冻土的融化不是造成事故的借口,公司此举将事故归咎于气候变化,是试图逃避责任的表现。该组织指出,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应当了解冻土融化的情况,但该公司仍不负责任地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

环保组织对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的指责不无原因。该公司被认为是北极地区乃至全球最大的污染企业之一。其生产主体位于诺里尔斯克,还拥有分布于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多处有色金属矿山。该公司的产能占世界镍产量的约18%、铜产量的约2.5%、钯产量的近50%以及铂产量的约13%,是世界上最大的镍、钯生产商和排名前十的铜生产商。

与巨大产能相对应的,是其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据《纽约时报》报道,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每年产生200万吨二氧化硫,约占全球总量的1%,这一数字超过全法国的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巨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引发严重酸雨,让该公司主要厂区附近形成面积为罗德岛两倍的“死区”。诺里尔斯克也因此在2007年就被评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地区之一。2015年,有环保组织对该市的二氧化硫含量进行评测,结果发现该地的二氧化硫含量超过安全标准的40倍。

值得一提的是,诺里尔斯克镍业公司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泄漏事故。2016年9月,诺里尔斯克镍公司的管道破裂,造成工业废料流入达尔德坎河,导致“血河事件”。

该公司的主要所有人弗拉基米尔·波塔宁,在2019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中以197亿美元的资产位列俄罗斯首富。

北极冻土融化的风险

尽管冻土融化可能不是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但它给地球带来的持续影响却不容忽视。

冻土是地球陆地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持续两年或两年以上冻结不融的土层被称为永久冻土。整个地球17%的地表均被永久冻土覆盖。这一比例在北半球为四分之一。俄罗斯领土面积的约55%均为永久冻土,其中大部分位于西伯利亚地区。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表示,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平均气温上升,北极的永久冻土分布区则是全球地表温度上升最快的区域。受全球变暖驱动,冻土层不断变暖,北极地区上升的温度约为全球平均上升温度的两倍。国际极地年的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在2007~ 2016年的十年中,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只上升了约0.15摄氏度,而北极冻土层温度则上升了约0.4摄氏度。

冻土融化带来的危害首先体现于破坏土地稳定性,危害建筑和基础设施安全。北极理事会2017年提交的一份报告警告称,由于全球变暖和冻土融化,永久冻土地区的地基无法再承受上世纪80年代所承受的荷载。在这次泄漏事件中,也有学者指出,永久冻土的融化已导致诺里尔斯克的居民楼出现裂缝。

2018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俄罗斯北极地区有近400万人和70%的基础设施都处于冻土可能融化的区域。45%的油气开采区位于冻土融化导致的不稳定区域,这将严重影响建筑安全。该研究预计,这一影响将在本世纪中叶加剧。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则进一步阐释了冻土融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这一研究估计,俄罗斯永久冻土层上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价值总计达3000亿美元,约占俄年经济总产值的7.5%。到2050年,冻土区54%的建筑都将受到永久冻土融化的严重影响。届时,减轻永久冻土融化损害的成本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

冻土融化还会释放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形成“永久冻土融化—释放温室气体—全球变暖加剧—永久冻土融化”的正反馈循环。永久冻土中冻结着动、植物遗体等有机物,而冰冻则减缓了这些有机物腐烂分解的进程。据估计,多年冻土中的含碳量是大气中的两倍,约为16000亿吨。如果温度上升,多年冻土融化,微生物将迅速分解暴露出来的有机物,同时释放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等温室气体,加速全球气候变化。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0倍,因此,冻土中甲烷的大量释放可在短期内急剧推升全球气温。有研究表明,到2100年,永久冻土融化预计将使全球变暖增加0.13~0.27摄氏度。

永久冻土中还冰封着细菌和病毒。若解冻过程适宜,很多病原体都能存活下来。而只要这些病菌能复活,就有可能感染人类。永久冻土还封存着各种污染物,其中重金属汞最为引人关注。一项研究表明,世界上最多的汞就储存于北极永久冻土层。科学家在阿拉斯加选取了13个点位钻取永久冻土岩心,并测量了其中的汞含量。据估计,北半球的永久冻土中储存了超过170万吨汞。这一数量是大气、海洋和其余土壤中全部汞含量的两倍。多年冻土的消融将导致这些汞的释放,进而威胁全球生物和人类。

猜你喜欢
冻土尔斯柴油
库尔斯克会战
26
一切
冻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