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心理与德育教育的效果

2020-07-13 09:13陈宗琼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育者劳动心理

陈宗琼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产生了不少新事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这些必将引起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如何引导、帮助他们,使我们的思考、探索遵循一定的“轨迹,”合乎跨世纪的要求,这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所以,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洞悉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要不但改进德育教育法,增强了德育的效果。

一、根据学生的模仿心理,发挥教育者的“人格力量”

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尙未成熟,认知系统不够完备,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素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仿效于教育者自身。从这个意义讲,德育教育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教育者自身的形象如何,“打铁先要自身硬。”教育者必须重视“人格力量,”就是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那么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怎样才能具有“人格力量”呢?一定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育行动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应保持言行一致,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二是要乐于奉献的精神。试想,教育者对国家、集体利益漠不关心,计较个人得失,对工作缺乏热情,怎么能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理想呢?因此,教育者必须始终忠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计名、不计利、乐于奉献、勇于探索,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德育教育效率。

二、把握学生的“向师心里,”提高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度

教育心理学表明,学生对教育者有着一种很强的“向师性。”他们尊重、敬佩、爱戴、甚至崇拜老师,认为老师是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把老师的奉为真理。对此,教育者一方面尊重、维护、培养这种“向师心理;”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任,更好地发挥这种“威信效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亲切之感,使其乐于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做到:(1)放下架子,和学生平待相处。那些指颐气使、胡吹乱批、盛气凌人的做法,学生非但不易接受,反倒容易产生反感。因此,作为教育者要教好学生,首先得虚心恭谨,善于同学生交朋友,“将心比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疙瘩;”(2)真诚坦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反映。教育者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呼声,“设身处地”地了解、关心学生疾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实际困难;(3)不断学习、提高教育艺术。德育工作者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教育中,要注重语言表达、材料运作等,做到朴实无华,通情达理,给学生以可亲、可敬、可信之感。

三、满足学生的趣味心理,讲究教育形式的活泼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者必须从“趣味”入手,采取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将教育目的的寓于丰富的知识、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艺术之中、做到情深意切,托物言情,别开生面,以满足学生的趣味心理。广泛吸引学生参与,使之在美得熏陶下,在潜移默化中总结体会,并自觉接受教育者的立场观点。教育实践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结合。其一,注重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要打破那种“我讲你听”的陈旧做法,注意启动学生的“内力,”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其二,注意传统教育方式与新的内容结合。寓教于乐、典型示范、报告演讲、“一帮一,”“看谁得先进”等,是我们开展德育教育行之有效的传统形式,在这些形式中,在寓于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前途理想、法律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就能使学生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中愉快接受新的教育内容。其三,注重课内课外“静、动”结合。课内传授知识,讲解道理,教育要注意静中有动,善于将枯燥的理论教育、抽象的法规教育、繁杂的思想教育的恰当的融进名言哲理、插入幽默、诙谐的语言、活动之中;课外教育者还要注意动中有静,善于创设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在非正式群体中能正确交往。这样,就能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四、适应学生的探究心理,搞好开放式教育

心理学调查表明,学生对于他们亲身参与实践而形成的观点,要比他们被动地从教育者那里听到的观点容易接授得多。现代青少年学生视野开阔,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敢想敢为,强烈的好奇探究心理驱使他们对什么都想“打破砂锅问到底,”那种整天把学生死死的锁在校园里“闭门自教”的传统德育教育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因此,教育者必须首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从真正提高德育教育效果的角度出发,敢于开放,善于开放;其次,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课余等时间,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样形式,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引导到社会中去看一看,问一问,听一听,想一想,从实践中去体验、去思索。如开展“两史一情”教育,就可放手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纪念塔等一些古迹,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到中华民族近百年的苦难史和革命斗争史,了解祖国的国情,切身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发展;又如劳动教育,教育者除了在课堂上讲授有关劳动技能外,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有益的农业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科技性劳动、义务性劳动等,让学生在劳动中洒下汗水,付出代价,体偿艰辛,学生定会感到“勞动的伟大,”热爱劳动的观点与习惯就会自觉形成。这样,即能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又能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育者劳动心理
品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心理小测试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心理感受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