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完成传统文化教学

2020-07-13 09:13徐康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重阳节古诗中华民族

徐康玲

摘要:语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语文课堂、传统文化

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度,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说起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就会想起孔孟之道,想起《诗经》,想起《离骚》、《国风》,想起唐诗、宋词、元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家经济依托国际形式飞跃发展的同时,外来文化也正悄悄地攻城掠地,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来,侵蚀着我们年轻一代的思想,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渐渐被西方文化所代替。例如: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七夕节,但是西方的情人节却过得如火似荼,传统的春节可以不回家团聚,却去追捧圣诞节热闹。所以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已经到了迫不及待的时候。

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认为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是最好的办法。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创氛围、渐渗透

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传统文化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課堂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外还注意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小公鸡和小鸭子》时,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外,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在生活中互相帮助,体会小伙伴之间相亲相爱,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这正正是体现了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仁”。

二、读诗词,积底蕴

中国古典名著非常多,大多都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例如:《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这些作品都承载着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在我们现在改版的部篇语文教材中按不同的年级阶段不同程度地安排了部分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比如一年级的课本有古诗的学习以及在每个园地都会安排一首古诗以及一些谚语的学习。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据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结晶。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古诗,发现古诗的美,得到心灵的陶冶,并深深爱上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一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学生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觉语言的优美。所以一直以来,当我完成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除了要学生把书本古诗熟读能诵之外,我还会引导学生去诵读更多诗歌。平时用轮流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去背诵学到的古诗。一学期来定时在班中举行诵读比赛,激发学生朗诵经典,学习经典的兴趣。同时还利用校本课程“谈天说地”来让学生自由说说学到的古诗以及在诗中学懂了什么。所谓“腹有读书气自华”,古诗词的诵读,不仅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加深了个人文化修养,提升个人内在气质。

三、过佳节,承民风

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她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依托“我们的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最好的时机。此期间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在清明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时引导学生诵读杜牧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时,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从而了解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和重阳节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并吟诵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过重阳节;在中秋节时节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并收集有关写月亮的古诗词;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语文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现行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那些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上好语文课,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是可行的途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做好传承传统文化的引路人。

猜你喜欢
重阳节古诗中华民族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劳劳亭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重阳节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