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面前一个大国的修为与能量

2020-07-13 04:43汪秀英
公关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疗队武汉新冠

2020年庚子鼠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一场新冠疫情来势汹汹,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疫情大考,中国以一国之力集合了最优质的医疗资源,调动了最立体化的社会力量,构筑起了保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以大国修为、科技能量、仁爱之心投入到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抗击疫情的大战之中,为世界抗击疫情争取了时间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这场人类危机面前,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修为撑起了战胜疫情的大伞,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意志品格,描绘出了一幅幅可歌可泣的与生命赛跑的历史画卷。

中国制度是战胜疫情的脊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利益为核心的制度,他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区别是“小集团的经济利益至上还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利益至上”。我们的制度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它契合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对于一个拥有人口突破14亿、城镇化率突破60%的大国而言,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的难度超乎想象,需要逾越的障碍难料而险峻。这是一场与“新冠病毒”的鏖战,是一次与生命和时间赛跑的竞技,刻不容缓、十万火急。

自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开始,武汉市、湖北省、全中国都在与时间争夺生命。

2020年1月23日武汉市封城,全市公共交通停运,同时湖北省封路;同一天,武汉市决定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医院的模式,建设火神山医院,不到24小时,设计方案出台;36小时内,完成5G信号覆盖;几十家500强企业提供建筑材料、机械工程设备;7500名建设者连续10个昼夜。2月2日火神山医院建成交付使用, 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

1月25日武汉市决定建造雷神山医院,2月8日,雷神山医院正式交付投入使用,当晚正式收治病人。

这两家医院从开工到交付使用仅仅十天,这是和死神抗争、与疫情赛跑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效率。其背后体现的是硬核中国装备的能量和所有投入建设者们鏖战疫情的斗志。在“两山”医院的建设项目中,许多来自中国自己的机械设备开足马力,穿梭于抗疫一线,为全国抗击疫情扩建生命救援通道。建设者们在举国目光注视下不舍昼夜抢工赶工,那十天,通明不熄的灯火,标注了惊人的中国工人的勇气与担当。

2月3日,由于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在专家的建议下,中央指导组拍板建设方舱医院,征用现有的场馆,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社会成本,达到迅速大幅度扩大收治容量的目的。2月3日晚上,武汉市首批改造的三家方舱医院连夜动工,2月5日,方舱医院即开始收治病人。与此同时,中央指导组调动国家医疗救援队22支医疗队伍星夜赶往武汉。上万医务人员在几天内便进入方舱医院,开展诊疗工作。方舱医院几乎是“边建设、边接收、边治疗”。 用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的话说,方舱医院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在此次疫情中,武汉建成16家方舱医院, 累计收治12000余名新冠肺炎轻症患者。3月10日17时30分许,随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体育馆东出入口大门徐徐关闭,武昌方舱医院的使命正式结束。

1月18日傍晚5点多,钟南山院士从广州搭乘高铁赶往武汉,虽然他给出了“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的建议,可已是84岁高龄的院士还是义无反顾地逆行。

1月20日23时许,北京广安门医院急诊ICU主任齐文升接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知,于1月21日上午与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一起紧急飞赴武汉,作为中医专家参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任务。

1月23日22时01分人民日报发布微博宣布,四川派出135人组建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1月23日晚,上海从全市市级医院、部分区属医院和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的专科医院中组建3批医疗队,每批医疗队135人。

所有中国人都知道,1月24日是中国传统的春节除夕,这是一个合家欢聚、共庆团圆的时刻,然而,报名参加医疗队的医护工作者们却要在这一时刻告别亲人,奔赴武汉。

疫情发生以来,一支支医疗队紧急驰援湖北,投入抗疫一线,执行医疗救治、疫情防控等任务。山西医疗队:整建制接管病区、直接拨款近5000万元;浙江医疗队:集中资源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四川10批医疗队、3批疾控队、3名国家单独抽调专家和前方工作组共计1463人先后开赴湖北。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几乎将重症医学科整体搬到了前方受援医院;内蒙古陆续派出12批医疗救治、疾控流调、救护转运队伍共计849人,分布在武汉、荆门、随州的11个区县、13家医院和6个防控机构。对口支援荆门,基本达到区县市全覆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两小时内快速选调107名医疗队员于2月4日晚上10点从不同地方集结到乌鲁木齐机场,于2月5日凌晨3点半抵达武汉。另有26名队员驾驶13辆紧急救援车,从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出发,两天三夜长途奔袭3500公里于7日中午既定时间抵达武汉。

除夕夜,23时44分,3架军机在纷飞细雨中降落武汉天河机场。第一批抽组的3支军队医疗队带着习近平主席的嘱托而来,从听令出征到抵达武汉收治患者,不到48小时。他们为使命而来,为生命而战。

2月17日,武汉天河机场。运-20、伊尔-76、运-9等3型8架运输机陆续降落,身着各军种迷彩服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鱼贯出舱、迅速集结。这是自除夕夜以来,武汉迎来的第四批军队医疗队队员。至此,陆海空三箭齐发,4000余名军队医护人员汇聚江城武汉,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支援队并肩作战,展开了一场英勇无畏的生命守卫战。

自2月10日开始,按照党中央部署,19个省份集中优势资源,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截至3月13日24时,除了支援武汉的31207名外省援鄂医务人员之外,19个省份共有63支医疗队7425名医务人员奋战在其他16个受援地市,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一个也不能少。

全国同力、全民同心、一体联动,唯有中国制度如此给力,由中国制度赋予的“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所构筑起来的大国形象更显丰厚。

问中国有什么?中国有为民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家国情怀,有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党员干部,有人民战争的全民共识,有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国力……中国制度的总体优势及其蕴藏的巨大能量,是中国战“疫”取得胜利的最大保证和力量之源。

二、中国能量是战胜疫情的底气

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打破了不可能的界限,开启了中国能量的闸门,让奔腾的智慧伴随着刚劲的锐气,回荡在神州大地。

我们有底气,数以万计的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逆行湖北;数以亿计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驰援荆楚大地;更有无法计数的民间力量伸出温暖的双手援向疫区。

东润公益基金会自抗疫之初精准发力,成立了专门针对一线医护人员及其子女的“东润抗击疫情医护保障及子女教育专项基金”,资金额度从最初的500万元追加至4500万元,短短一个月已经开展了12个批次的资助。

阎志,湖北人,卓尔集团董事长。1月23日武汉封城,疫情告急,他即刻捐出1000万元救助资金。医院缺物资,卓尔集团18个高管全部被派出,奔赴全球各地,购置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资,包专机,以最快速度发到武汉”。15天时间,8个国家,5架飞机,超600万件医用防护物资,包括医用口罩、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呼吸机和制氧机,运送到了湖北各地……

床位紧张,阎志捐医院。从1月30日“卓尔长江应急医院”成立开始,10天内,由卓尔集团成立的卓尔公益基金会一共捐建了7家应急医院和3座方舱医院,累计10家医院,共提供了近1万张床位。在这个非常时期,这相当于开通了1万条生命通道。这其中,阎志2011年在汉口金银潭投资100亿修建的“武汉客厅”,也被他毫不犹豫捐了出来,改造成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大人物有大作为,小人物有小作为,无数的小作为,必然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清流,以亲人般的温暖、荡涤着新冠疫情这支污浊的洪水猛兽。

菜农们自愿将蔬菜无偿运往武汉、果农们将刚刚采摘的水果无偿运往湖北,还有蛋禽肉奶,一应俱全,全国各地的生活物资源源不断运往“疫”区。

快递小哥汪勇瞒着家人成为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的“带头大哥”。他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以非凡之勇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当得知医护人员下夜班后要走几个小时回家时,他出车了;当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时,他千方百计寻找爱心资源,免费送上热腾腾的白米饭;细到修眼镜,小到买拖鞋,贴心到订制生日蛋糕、购买秋衣秋裤等等。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过的,被武汉某社区居民称为“余师傅”的余汉明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今年刚刚20岁。由于社区居民大多没见过他,只知道他是可以帮忙买菜的志愿者。所以,20岁的小余就成了居民们口中的“余师傅”。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小事儿:门岗值守、买菜跑腿、上门送药。就是这些小事情却是那些响应政府号召居家不出门的疫区百姓每天需要的事情。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长江二桥每天都会亮起“武汉加油”“中国必胜”“致敬抗疫英雄”等字样,而这背后是一位平凡岗位上90后员工的默默值守。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的党员行动起来了,短时间内捐款76.8亿元,且捐款仍在继续。与此同时,一场声势浩大的自愿捐款活动在全国高校师生党员中持续开展。涓涓细流,映照寸寸丹心,爱心之灯,点亮战“疫”前行之路,书写忠诚,彰显华夏儿女的担当与作为。

我们有底气,因为我们有国家,我们有军队,我们有人民,我们有大好的河山,我们有美丽的家园,我们有共同的家国情怀,由此所汇聚的巨大能量,世界无人能敌。

三、中国精神是战胜疫情的支柱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全国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凝聚起了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从领袖到每一位普通百姓,从武汉、湖北到全国的每一个社区、村落,十四亿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回望中国历史,印刻着战胜各种灾难的记忆,而每一次攻坚克难,都给我们留下了寶贵的精神财富,每一次战胜困难都是对中国精神的一次凝练和升华,继承和发展。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并能崛起和奋进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行和践行使命的追求。中华民族在磨难中奋起、在困难中成长、在大灾大疫来临时能够挺起胸膛、迎接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有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无论是战火之中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困难时期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是灾难之中的抗洪抢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都是在艰难险阻、困难重重的斗争中凝铸而就的,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绽放。中国精神经受过历史长河的洗练、峥嵘岁月的磨砺、伟大实践的锻造,历久而弥新、克难而闪耀。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让世界再度见证了中国精神坚不可摧、战无不胜的磅礴之力。

孔子曰:“人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医护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当疫情暴发并愈演愈烈时,他们毅然决然逆行疫情最严重的湖北、武汉,他们知道那里太危险了,他们的选择是对生命的考验,但他们仍一无反顾,书写出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编织出了一条条绚丽的彩带,展现出了光彩夺目的人生情怀,为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最优秀、最满意的答卷。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每天要巡诊两到三家医院的重症病房,除了武汉,还要奔赴孝感、黄冈、黄石、鄂州等地指导重症患者救治。每到一个床位,他都会向主管医生和护士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督促医护人员专注于每一个诊疗细节。

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診疗路径。

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张忠德。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的一线,在救治重症患者时不幸感染,从生死线上走过一回。如今,56岁的张忠德又一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在黑龙江援助鄂医疗队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陈宏,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2009年甲流防治都曾留下过他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又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湖北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智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他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战在抗疫一线,2月18日因感染新冠肺炎殉职,年仅51岁。

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江学庆是一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60分贝暖医”的好医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在工作当中不幸感染,生命定格在了江城3月的第一天。

那些背井离家的医护人员用生命践行着医者仁心的使命;那些不知疲倦的背影走向病区时,他们给病患者点燃的是生的希望。那里有太多生命至上、医技精湛、人文关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人感动泪目。

更多的医护工作者们以过硬的医疗技术、以精准的护理技法、以耐心细致的精神、以家人般的温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守护着疫区,治愈了数以万计的新冠患者。战地英雄数不胜数,感人故事层出不穷,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精神。

3月16日,当武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仅1例,连续六天降至个位数时,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援额医疗队员们践行了使命、完成了任务,可以回家了。

3月17日早上6:00,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出发,踏上了回家的归途。从这一刻起,各地援鄂医疗队陆续有序撤离湖北。来时,他们誓言“疫情不退,我们不回”;走时,他们受到了最高规格国宾级礼仪的相送,并各地医疗队也得到了当地政府最高规格礼仪的接待。

为送英雄,武汉市全城灯壁辉煌;为送英雄,武汉市志愿者们排成了长龙,手持国旗挥舞相送;为送英雄,国宾警车威武开路、交通民警致敬致谢;黄鹤楼燃起烟火秀,升起“消灭病毒、武汉加油,狙击疫情、中国加油”的口号。各路医疗队员们相互邀请,“请你们吃四川火锅”!“来山东吃煎饼卷大葱”……那份友情是生死与共的真情,是胜利凯旋的荣耀。湖北开始慢慢解封,湖北人民比过年更开心。

东航机长致敬医护工作者:尊敬的白衣天使们:你们好!我是本次航班机长。非常荣幸能够履行约定,在杏林春暖之时接你们回家。过去这一个多月,中国人用举世瞩目的效率和速度走出了疫情的至暗时刻,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明媚春光。此时此刻,中国成了全世界最安全、最有希望的国度。“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我们深知,这份安全是你们用血肉之躯铸就的;这份幸运是你们用人心厚德换来的;这份希望是你们用无畏的信念种下的。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东航全体人员,向你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幸得有你,山河无恙。

在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之时,国外疫情开始恶化,许多国家相继进入紧急状态。可以看到,正处于疫情防控最吃劲、最关键阶段的中国,没有置身事外、没有袖手旁观,而是选择雪中送炭、火线支援。这是对大国担当、大国气度最有力的诠释,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生动的践行。在全球抗疫中,我们不计代价、不讲条件,用“中国速度”为世界防疫斗争争取了宝贵时间,用富有牺牲的精神为全世界积累了治疗经验并制定了《新冠病毒治疗手册》,用“中国力量”筑起了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用“中国精神”凝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用“中国温度”温暖了世界。我们为世界各国疫区送去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我们派去中国专家组亲临疫区指导抗“疫”,我们派出了中国医疗队进入“疫区”国直接参与救治患者。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要我们始终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心连心,中国精神必将历久弥新,支撑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

(作者简介:汪秀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猜你喜欢
医疗队武汉新冠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人的心声
“疫”往情深
“疫”往情深
武汉加油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决战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