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灵轻逸,关于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索讨论

2020-07-13 23:11郑兆民
家长·中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兴趣素养

摘要:古有《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乐经》,后虽失传,但无论如何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出中国古代对“乐”的重视。到了现代我国更是将音乐作为一门学科纳入课程体系中。无疑音乐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音乐课程标准》中要求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音乐教学的首要位置上,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与音乐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获得艺术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真正地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灵魂的滋养。本文将对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索和讨论,加深教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去进行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音乐;兴趣;素养;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教授的中心,学生更多的是在被动地接受,若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中更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改的贯彻实施,使音乐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针对小学生年纪较小、活泼好动等特点,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宜采用寓教于游戏的方式,把音乐与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小学生的音准、节奏,培养小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演唱音乐的能力。

古语有云:“陶陶然而乐在其中。”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首先要做的是激发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例如,教师在教授《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新的歌曲时,首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小学生讲述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有趣故事,以此种方式使学生对歌词进行初步的感知和理解。在这基础上,通过拍手打节奏练习的方法,带领小学生朗诵或者念诵歌词,使学生熟悉新学曲目的歌词内容。采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原唱,让小学生聆听歌曲,从而进一步充分了解歌曲旋律。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加入动作的编排,弹奏并逐句教唱歌曲。这样一来,小学生就可以一边学演唱一边表演,促使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新歌曲的学习中,有利于充分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进而使他们能够从学习新歌曲中找到乐趣,从而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程标准》中不仅将审美能力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使之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认为关于音乐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应该融合进音乐艺术中进行学习。音乐艺术是以视听为主的艺术,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质是培养小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进而为拥有创作美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歌曲的内容,将所学的歌曲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加深学生的理解,创设良好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学习歌曲演唱。

鉴于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时应当为学生创造宽松而良好的氛围,注重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例如,若要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可以在音乐课堂上带领学生一起做一些节奏律动小游戏,逐步增强小学生的乐感。如若要充分地发挥小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在欣赏和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扩展延伸的内容,当小学生已经学会演唱新歌曲并已经学过一些歌曲的编排动作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小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进行自主自由的创编活动。并鼓励小学生将自己创造编排的作品在音乐课堂上展现给大家,供同学们欣赏,借此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个小学生对于音乐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情感认知。小学阶段处于义务教育的阶段,而音乐恰好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看来,虽然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时大多数情况下仍是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堂教学为主,但是教師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中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本,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倡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小组成员合作探究,运用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感知并学习节奏,记忆并演唱歌曲。教师要做学生音乐学习上的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灵魂上的满足,从而真正地热爱音乐。

对于小学生而言,音乐这一门学科并不仅是音乐教学,在整个音乐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涵盖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到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上诸育兼顾,一方面激活小学生的音乐细胞,使学生具有学习音乐的持续动力,另一方面,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时,不仅要让小学生在熟悉这首歌旋律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而且要在音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将雷锋乐于助人的行为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小学生迁移生活经验,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在生活中做过哪些乐于助人的事情。并在小学生之间适当地展开一些讨论,将自己的生活经验相互分享,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使小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时情感能够更加投入。同时,通过学习演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样一首歌曲,激发了小学生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兴趣,也使小学生对乐于助人这一良好的精神有了更加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使其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将音乐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加深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歌唱音乐、创造音乐,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镇.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新途径[J].北方音乐,2020(2).

作者简介:郑兆民(1982.1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责编  吴 娟)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兴趣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