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学”命名

2020-07-14 14:21刘志慧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名作欣赏 2020年23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命名

⊙刘志慧 [阜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一、媒介命名是否准确

如果说有人在研究唐宋文学,有人在研究明清文学,这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因为根据不同的时段可以划分出不同特点的文学;我们常说的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等也都在大家的认知范围内,因为这是根据意识形态上的变迁或政治活动来作为文学的分野;因为题材、主题等要素,有革命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乡土文学;因为文学创作手法、创作理念的不同,有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非虚构文学。这些文学命名都是有迹可循且符合常理的。然而,“网络作为技术平台,只是一个载体,以载体命名文学,前所未有”。顺着“网络”往前推,那就应该有“纸张文学”“绢帛文学”“竹简文学”“甲骨文学”等,先不谈论有无这些文学命名的存在,这样的文学命名有何意义?它既没有体现出历史的时间概念,又没有表述出“新文学”与之前文学在内容或形式两方面的新质。“从文学的限定语‘龟甲’‘竹简’‘绢帛’到‘纸面’‘网络’这些载体的变化上”,恐怕只能“看出科技发展史之一斑”。

如果“网络文学”强调的是其传播的新媒介属性,那么它相对的应该是“印刷文学”与“口头文学”。如此,那些先在网络发表后又线下出版的文学作品到底该归为网络文学还是印刷文学?现在有很多传统经典书籍经过人工码字或电子扫描都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这些变成电子资源后的印刷文学又该如何称呼?以媒介命名的“网络文学”,即使已经约定俗成地使用了二十多年,也不难看出其命名的误区及不准确性。

再说,有学者在定义网络文学时将其与传统文学放在一起加以区分,仿佛“网络文学”是针对“传统文学”提出的。实际上,中文的“传统”,英文的tradition、convention 均是指世代相传的、旧有的精神、制度、风俗、艺术等事物,与之相对的应该是现代的、前卫的、新阶的事物。因此,与“传统文学”对应的文学命名应该是能够革旧查新、进行艺术创新的“先锋文学”“新兴文学”或“现代文学”之类。何况,20 世纪末21 世纪初的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当时的网络文学“四大写手”(宁财神、邢育森、李寻欢、安妮宝贝)的作品在现在看来只是传统文学的网络发表。若真是应了某些研究者的说法,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两相对照,那么传统文学作为过去的、从前的、完成时态的某种事物就只“等着后人的怀念或者继承,传统的文学工作者也只是在发挥余热了”,显然,“网络文学”“是一种很不准确的而且已经引起混乱的命名”。

二、何以体现民族性与世界性

目前存在的网络文学定义可以三大标准划分:一以“文学”为标准;二以“网络”为标准;三是将两大标准结合起来,称之为结合版。也就是说,网络文学的定义大都聚焦于两点——“网络”与“文学”。要么是出于对“网络”的技术崇拜将网络文学定义为:凡是在网络媒体流通的文字;要么是出于文学审美的视角定义网络文学是在网络上传播并与传统文学有着创作方式、创作手法、文学体制等方面不同的文学。但这两类都忽略了创作实践中的网络文学现象。依照网络文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汉语网络文学之外,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网站、作家作品以及理论批评等方面形成了不同民族的网络文学特色和文学阵营”,是二十年中国网络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劲旅。是以,“汉语网络文学”命名的提出为我们思考“网络文学”何以体现民族性的问题提供了契机。

“网络文学”命名明显偏重于“网络”新媒介,指代非纸质版传播的文学。有个问题是,网络文学能囊括除纸质版传播文学以外的一切文学形式吗?单小曦在《数字文学的命名及其生产类型》中断言:如今的网络文学并不能涵盖所有数字文学。“今天也存在着大量的非网络化的以光盘、计算机软件、数字储存器特别是越来越智能化的电子书形式传播、发行、阅读的数字文学形态,这些都不能称之为网络文学。”也就是说,用“网络文学”来命名在西方称为“超文本文学”(Hypertext Literature)、“数字文学”(Digital Literature)的此种文学形态是不准确的,更不要说它是否体现了世界性。在“中华网文与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游戏”共称“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并驾齐驱的‘四驾马车’”的当下,对靠国内输出的域外翻译网站接触中国网文的外国读者来说,在这一平台上的“网络文学”就等同于Online Literature(在线文学),当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轨时,“网络文学”命名能体现世界性吗?“在线文学”命名是否更加恰当呢?在网络文学的成长中,这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网络文学”=“网络小说”?

网络文学目前已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一个炙手可热的对象,据中国知网检索,截至2020 年5 月,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硕博论文有1056 篇,期刊有5251 篇,会议论文和报纸文章分别有115 篇和1404 篇。有意思的是,再分别以“网络小说”“网络散文”和“网络诗歌”为主题检索时,却出现了较大差别的结果。同段时间内,研究网络小说的硕博论文有569 篇,期刊有1579 篇,会议论文有18 篇,报纸文章有312 篇;研究网络散文的篇数分别是2 篇、16 篇、1 篇、1 篇;研究网络诗歌的则有44 篇、208 篇、5 篇、13 篇。也就是说,在网络文学作品批评研究中,网络小说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网络文学网站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现今正处于市场化运营的高速发展期,据2019 年9 月《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 年6 月,我国网站数量为518 万个,其中有一部分为文学网站。在欧阳友权编撰的《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这本书中列举了20 家大型文学网站代表: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纵横中文网、阿里文学、晋江文学城、17K 小说网、潇湘书院、小说阅读网、红袖添香、起点国际、起点女生网、云起书院、言情小说吧、榕树下、塔读文学、爱读文学网、幻剑书盟、天下书盟、逐浪网、红薯网。可以发现,这二十家代表网站中有三家直接以“小说”命名网站,而以“散文”“诗歌”命名的一家也没有。

在关于网络文学的定义中,已经有研究者将“网络文学”与“网络小说”画等号了。李敬泽提出约定俗成的网络文学概念“其实很明确,主要就是指在网上生成和阅读的那些长篇小说”。阅文集团总经理杨晨将这一概念解释得更为清楚:在他看来,网上的散文、诗歌并不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就只是长篇通俗小说,因为“网络文学的读者,他们并不会只阅读网络文学,但当他们上网想阅读这类作品时,他们想看的绝不是诗歌散文。我们硬把它们也列入网络文学,硬去推荐给读者,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如今网文界的“主流”定义和学界、官方、媒体以及公众在评论、报道网络文学时的“社会化”定义都倾向于类似《悟空传》《诛仙》《盗墓笔记》这样的长篇连载类型小说。

此外,2009 年以后,资本的进入催生了网络类型小说的空前繁荣,由此产生了网络文学IP 概念,形成了以网络小说为源头的产业链。网络文学开始全版权运营,与影视、动漫、游戏、演艺等泛文化娱乐领域联合打造文化产品,“跨界合作”成为未来网络文学发展的可能方向。

在以上三种情形下,再坚持使用“网络文学”命名是否还有意义?“网络小说”能够取代“网络文学”直接命名这一文学现象吗?如果可以,为什么是“网络小说”替代“网络文学”,而不是“网络散文”“网络诗歌”呢?类似的疑惑在近二十年网络文学研究中并没有得到讨论,这其实是需要反思的。

四、结语

“我们使用了二十多年的网络文学,其实它只是一个笼统含糊的概念,这个称呼更多地带有随意性”。研究者们在追问思考如何定义网络文学时,首先得弄清楚“网络文学”这个命名本身的模糊性。虽然“网络文学”因为被广泛运用而具有了某种理所当然性,但是笔者认为从网络文学不断生长的事实来看,这一命名只是暂时的,必将有更适当的概念来替代它。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命名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过足官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