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中社区治理主体应对能力研究

2020-07-14 02:29龚利姣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4期

摘 要:新冠肺炎突然出现给社区治理主体带来了机遇,也暴露了社区治理主体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社区基层政府应对机制不健全,社区居委会人员能力和素质有待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性与专业性有待提高,物业管理公司人员心理压力大,社区居民防控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提高社区治理主体应对能力,以有效应对重大危机事件,使社区成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坚强堡垒。

关键词:社区治理主体;危机应对;社区工作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自2019年12月发生以来,经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艰苦努力,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与蔓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在应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中,除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与牺牲之外,社区治理各主体,如社区基层政府、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物业管理公司及社区居民等在疫情防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风险系数,为社区治理带来了危机。因此,如何增强社区治理主体在面对重大疫情中的应对能力,有效应对重大危机事件,成为目前社区治理工作中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重大疫情中社区治理主体应对现状

(一)社区基层政府

社区基层政府主要指街道办事处。在这场战“疫”中,社区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府对上需要理解、执行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文件,对下需要组织协调社区居委会、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居民和物业管理公司统一行动,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之中。同时,街道机关干部在疫情期间主动下沉到一线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且把各方面下沉的人员力量编入社区网格,实行统一管理。这些举措需要社区基层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二)社区居委会

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连续多日奋战在疫情防控的一线,他们主要负责网格化巡查、防疫宣传、服务居民等工作,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彰显着责任与担当。工作人员需要耐心回答社区居民的疑惑,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社区社会组织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社区社会组织也在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社区社会组织积极为社区公共环境提供预防性消毒清洁工作,捐赠防控物品,协助做好小区业主体温监测、登记、排查及外来人员劝返工作,提升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各地社区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参与社区防控、线上服务、主题创作等不同形式,动员广大居民群防群治、共克时艰。

(四)物业管理公司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治理中的价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体现,使居民在社区中体验到了物业的专业和能力。一是在社区、写字楼、园区、商场等出入口设卡值守测温,严控人员进出。对公共区域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清洁消毒,对垃圾存放点等区域实行重点清理和消毒,同时设置口罩垃圾收集点等。二是社区的值班室工作人员基本由小区物业管理公司指派,在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值班室24小时都由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值班。三是在宣传栏、电梯等公共位置张贴抗疫宣传海报,提醒人们戴口罩、勤洗手、量体温、外地往返人员报备、疑似人员隔离等注意事项,提高人们对疫情的重视。

(五)社区居民

多数社区居民在疫情防控中,勇于担当,积极承担起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有些社区成立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划定党员责任区。有些社区成立志愿者队伍,引导居民参与疫情防控重要工作。同时,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主动发挥带头作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

二、重大疫情中社區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剖析

(一)社区基层政府对弱势群体应对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政策法规认识不足

一是社区基层政府对弱势群体应对机制不健全。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独居老人和小孩出现无人照看的现象频频发生,这些弱势群体遭遇的种种困难,充分暴露出社区基层政府在面对重大疫情时对弱势群体的应对机制不健全。二是社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对危机应对工作中需遵循的相关政策法规认识不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一些社区危机应对工作出现侵犯居民权利的行为。例如一些基层社区出现了不允许所有外地居民返回社区的做法,混淆“居家观察”和“居家隔离”的界限等。

(二)社区居委会人员不足,且能力和素质有待提升

一是社区居委会人手不够,工作任务重,统筹协调机制不健全。在我国,一般来说,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数量在10人左右,但社区所管辖的住宅小区数量却很多,导致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工作压力巨大。二是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在疫情防控中,某些社区工作人员依仗自己的权力,不遵守巡查相关规定,强行通过检查站,给疫情防控工作造成恶劣影响。

(三)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性与专业性有待提高

一是许多地区的社区社会组织并未纳入应急防控体系,这极大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二是社区社会组织基本上均为志愿发挥作用,缺少培训,其参与疫情防控的专业性有待提高。三是缺少激励机制,影响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

(四)物业管理公司人员物资保障不足,心理压力大

从本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见,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物业公司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实践工作中也发现物业公司在疫情防控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尴尬情况,主要表现为:一是物业公司自身防护物质备用不足。在疫情期间,地方政府在分发防护物质时主要以社区为单位,并未直接发放到物业公司。二是物业人员防护无法保障,由于小区物业人员处于疫情防控一线,随时都与各类人员接触,因此很容易接触到病毒,他们急需配备专业的防护装备,但相关防控部门确没有将其纳入其中。三是防控资金不足,因现在物业费标注比较低,涉及管理内容比较多,导致物业公司的利润比较微薄,因此没有大量资金去采购防护装备,也没有多余资金给物业人员发放补助。因此,有的物业服务企业在进行防控疫情宣传时打出“悲情”牌,恳请业主缴纳物业费以解无钱买防控物资之急。

(五)社区居民防控意识不强

面对传染性极强的新冠肺炎,社区居民在应对疫情方面坚决听从政府、社区的一切安排,尽力配合好疫情防控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居民不服从安排、不听从指挥,肆意妄为、欺报瞒报,给家人和其他人员带来危险,给社会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影响疫情防控进度。

三、重大疫情中社区治理主体应对建议

(一)健全社区基层政府重大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加大人员培训和教育

一是社区基层政府应健全重大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尤其应设立针对疑难杂症患者、精神病患者、老年人、残障人、卧病在床人员、儿童和妇女等弱势群体的特殊照护和关怀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大对社区基层政府在应对重大危机时的培训和教育。加强社区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政策法规,及时联系司法部门熟悉相关政策法规问题,提高掌握危机应对知识的能力和技能。

(二)完善社区居委会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提升人员工作能力和素质

一是成立社区重大危机事件统筹协调领导小组。具体安排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及社区居民在应对重大危机事件时的主要职责和工作,提前做好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预防工作。二是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奖励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社区工作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并安排适当的休假。及时关注社区工作者自身的心理状况,必要时可聘请专业的社会组织为其开展心理疏导。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社区智能化建设。加快智慧住宅小区建设,加强社区人口协同管理,建立社区、街道、派出所人口动态管理的数据共享联动机制。四是提升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和教育,主要加强对其工作技能、心理素质、思想观念、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以增强社区工作人员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可引进懂得现代化社区治理、熟悉重大危机应对知识的青年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队伍之中。

(三)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激励机制,提高其参与重大危机事件的专业性

社区社会组织不仅能够承担部分政府在社区的职能,整合社区资源,而且能够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培养社区集体感的重要力量。一是建立社区社会组织激励机制。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到重大危机事件的应急防控体系之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明确社区社会组织的职责权限,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组织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提升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尝试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日常工作形成监督评价机制,保障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二是提高社区社会组织参与重大危机事件的专业性。提升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平,健全社会组织人员的培养制度,如引进高等院校老师、毕业生,加大对社会组织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定期举办社会组织教育培训班,从思想意识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对社会组织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邀请专家开展讲座,不定期邀请一些研究重大危机事件的专家学者及优秀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主题讲座,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其他社会组织在应对重大危机事件过程中的优秀成功经验,弥足自身不足,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在社会组织中选派一些优秀的人员到其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组织中进行考察和学习,结束后由优秀的社会组织人员向本社区的其他社会组织讲授其考察的感悟和想法,拓展其视野,开阔其思路。此外,支持建立社区学院,让社会组织机构在社区学院学习、深造,培养一大批能力和水平较高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全方面的培训和提高,有能力从容应对重大危机事件中发生的各种状况。

(四)充分发挥物业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到重大公共危机防控体系之中

物業服务企业承担着小区的运行管理,是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一是建议将物业服务企业纳入到重大公共危机防控体系之中,加快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机制,街道、社区可配备专人负责指导物业管理工作。二是政府将物业服务纳入居民生活服务必需企业,将其纳入政府保障体系,组织修订物业服务合同范本、管理规约及议事规则,明确约定公共事件的范围、类型及应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成本开支等。三是在物业服务企业中建立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鼓励政治觉悟高的公职人员和党员积极加入到小区综合治理之中。此外,配备专业辅导团队为物业公司人员及时开展心理辅导,减轻心理压力。四是提升物业服务企业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专业化能力。可组织卫生防疫部门及时、准确地给予卫生防疫指导,制定分类卫生防疫防控标准,制定门岗和接待岗等关键岗位的工作程序。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演习,加强住宅小区环境消毒、垃圾分类、消毒与清运等方面专业知识、作业流程的培训。

(五)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增强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一是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主要由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构成。责任机制方面,可以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居住范围,划分责任区,提高社区居民的责任感与社区参与感。激励机制方面,通过统计社区居民参与重大危机事件的主动性与服从性,对于在重大危机事件中表现较好的居民,可以优先享受社区提供的一些服务或增加信用值,对于表现差的居民,可将其纳入失信人员名单,严重者可依法追究责任等。二是提高居民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参与意识,政府应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全面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使社区治理向制度化与规范化迈进。

参考文献

[1] 王维伟.我国城市社区有效治理的路径分析[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7(5).

[2] 闵学勤.社区协商:让基层治理运转起来[J].南京社会科学,2015(6).

[3] 王敬尧.参与式治理:中国社区建设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 吴群刚,孙志样.中国式社区治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龚利姣(1990.11- ),女,汉族,河南洛阳人,硕士,洛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