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导引,适应集体

2020-07-14 02:34许莹莹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6期
关键词:集体生活教育工作者行为习惯

【摘要】刚入园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幼儿步入集体生活的第一课。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展开教育,从培养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集体生活适应能力入手,奠定幼儿优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的社会理念。

【关键词】幼儿教育  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6-0025-02

幼儿园小班幼儿刚刚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生活,面临着从家庭到集体的一次蜕变。他们的行为习惯,既带着家庭养成的以我为准的个人中心主义,又骤临集体生活无所适从的个人失落感。而小班阶段,也是幼儿走向学校集体的最关键的奠基时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本着为了孩子学习生涯乃至个人成长的神圣责任感,全力以赴做好幼儿行规养成这项工作。

幼儿入园之始,带着从家庭养成的各种随意习惯,缺乏规则意识,比如随意跑动、随意叫嚷、赖床、喜欢光脚等等,教师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帮助幼儿完成类似断奶的工作,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顺利开始集体生活。

一、全面引导

首先,幼儿刚离开家庭生活,他的行为习惯带着家庭的强烈烙印,把很多与集体生活格格不入的习惯带进园区。幼儿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共享意识,却有着强烈的独占意识、争霸意识。而个别家长大声讲话、性情暴烈甚至蛮横等各种不好习惯,一方面会使幼儿恐惧,另一方面也会激发幼儿强烈的模仿欲。幼儿行为模式实际上是一个家庭待人接物的缩影。教育工作者要想改变一个幼儿的行为方式,必须取得家长的协同帮助,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因此,培养幼儿集体生活的规则意识,调整其行为习惯,首先必须坚持家园共育的原则,合理利用家长资源。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访、电话等方式,取得家长充分信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意识。对那些溺爱型家庭、老幼留守家庭,更要多做思想工作,帮助他们改变教养模式,配合幼儿园工作。

其次,教师对幼儿的直接引导更要细致、耐心。必须充分利用班会活动课、礼仪课、晨间谈话、文体活动等方式,重视碎片化教育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展开教育,并把老师引导和榜样示范结合起来,帮助幼儿迅速确立集体生活的规范意识,以适应集体学习和园区生活。笔者经常发动家长,与幼儿一起游戏,模拟园区生活,家长引导幼儿,并把幼儿活动拍摄下来发给老师,展示给其他小朋友观摩。这样既可以强化该幼儿的行规,也能激发其他幼儿的竞争与模仿。

其三,教育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榜样作用,把幼儿本身也变成教育资源。幼儿的学习能力、模拟能力很强,而那些学得有模有样的幼儿就可以立为班级榜样。笔者的习惯做法是,在幼儿中迅速培养行为习惯小明星、礼仪小标兵、小值日生,成为幼儿行规学习的领头羊。比如,礼仪小标兵,每天早上在教室门口与幼儿打招呼,欢迎他们到来,用满腔热情和规范动作感染幼儿,激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小值日生,可以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例如发送汤匙,既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也对其他孩子独立饮食起到示范作用。

其四,教育工作者还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力量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我们身处科技时代,技术浪潮席卷而来,对原有的社会模式、行为规范有如摧枯拉朽。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目光远大,视野开阔,用好这份资源。比如,慕课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模式,可以整合众多资源,为我所用。笔者所使用的一款软件,可以联络绑定所有家长账号,教师可以即时发送幼儿在园表现的视频照片,家长也可以上传幼儿在家表现的资讯,平台还共享各类育儿知识、亲子游戏,成为教师、家长即时互动的优秀平台。

另外,幼儿老师必须牢记以身作则,成为幼儿行规典范。幼儿教师是世界上最艰难的演员,面对着最苛刻、最精细的观众,而他们又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而这段经历足以奠基他们的人生旅程,真是一言一行,慎之又慎。因此,教师要幼儿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好;教师鼓励幼儿学习的,自己一定要成为模范。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效果扎实。

二、着力自理

其一,吃喝自理。幼儿入园的第一顿饭非常重要,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做好教育引导。比如,课前可以科普牙齿的作用,用动画的形式讲解不同牙齿的功能,到开饭时鼓励幼儿用好牙齿,感受不同牙齿的作用,鼓励他们嚼一嚼、再咽下,以免幼儿含食不咽引起呛咳。教师把饭菜分发给幼儿后,可以先介绍菜品,引导幼儿观察色香味,讲解其营养价值,甚至还要通过主动尝食,调动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食欲。飲食礼仪不仅能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也能培养幼儿感恩品格和礼让意识。比如,教师先说:“小朋友们请!”引导幼儿回答:“谢谢老师,大家请!”吃饭时,教师走动观察每一位幼儿的饮食状态,吃得好的幼儿及时夸奖,吃得迟缓的幼儿适当鼓励,同时教育幼儿不要挑食。要善于利用幼儿好胜心理,鼓励习惯喂食的幼儿独立进食,鼓励乱撒食物的幼儿爱惜粮食。对于饮食习惯特别不好的幼儿,要取得家长配合,在家庭吃饭不要过多包办,培养幼儿尽快饮食自理。饭后应带领幼儿散步活动,促进消化,防止积食。

其二,如厕自理。不同于成人,小班幼儿如厕是一起前往,男女分离不同区域。两位以上老师随侍,一位观察男童群组的情况,一位负责女童群组。教育幼儿遵守纪律,不要推挤,不要嬉戏。比如,观察幼儿下衣脱卸情况,随时提供帮助,并教导幼儿正确的方式和步骤。如有幼儿不小心尿湿裤子,要及时帮助更换。如厕后带领幼儿排队洗手,教育他们讲究卫生。

其三,睡眠自理。引导幼儿根据号码找到自己的床位。夏天,可以鼓励幼儿独立穿脱衣服,尽快入眠;冬天,因为天气寒冷,教师可以选择性帮助一些穿脱较慢的幼儿,以免受凉。躺下后,检查并帮助幼儿盖好被子。睡前可以播放摇篮曲,或者轻缓舒适的音乐,帮助入眠。入睡后,教师在巡查中注意观察并帮助调整幼儿睡姿,及时帮助幼儿整理踢开的被子。当然,对毫无睡意又精力过剩的幼儿,可以让其起床,给予绘本或玩具,让其保持安静即可。

三、适应集体

幼儿行规养成,其目的是为适应集体生活,走好迈入校园的第一步,也是幼儿开启人生之路的第一课。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开掘各种现有资源,把教育效果发挥到极致。比如,用照片墙把幼儿的精彩瞬间展示出来,给幼儿和家长带来欢乐,更以强烈暗示鼓励幼儿和家长。利用场景再现的小剧场,让幼儿观察人物行为是否规范得当,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想法,正确模拟合理的行为方式,并及时鼓励。利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或者妙趣横生的手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鼓励幼儿模仿。利用动画视频,教育幼儿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班级重演。设置类似的亲子游戏,鼓励幼儿在家庭也能自觉遵守此类行为规范。

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集体生活本身,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比如,在游戏活动中,教育工作者要特别注重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不插队,不争抢,手扶栏杆,相互照应。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能够向老师和小伙伴问好,在得到帮助时学会说一声谢谢。在面对玩具时,学会先请求老师允许,能够与同伴分享,不要独占。在情绪激动时,要能很快接受抚慰,并牢记不要刻意损毁物品。一句话,幼儿教育目的是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遵纪守法的良好公民。

综上,幼儿是一个开拓未来的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本着为未来负责、为社会负责的态度,全方位、立体化地展开教育,全身心地培养幼儿,将他们的行为习惯、社会理念熔铸成人生基石。

作者简介:

许莹莹(1999-),女,江苏盐城人,任职于盐城市盐湾幼儿园。

猜你喜欢
集体生活教育工作者行为习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契约精神在人才培养群体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探究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