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失格》有感

2020-07-14 08:26杨俊耿杰
北方文学 2020年9期

杨俊 耿杰

摘要:提到《人间失格》,这部被誉为“灵魂深处的生命绝唱,村上春树绝望凄美的灵感来源”的著作,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典型的代表作,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太宰治的自传和遗书。本文通过主人公“叶藏”为出发点,探讨幸福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太宰治;《人间失格》;叶藏

一、“悲伤”的情绪

尼采说,“悲剧或悲伤这件事情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美感,是一种让人体验世界意志的东西”,并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把人类分为了三种:第一种是像哲科体系里面,认为逻辑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所以那些人用尽一切方法去学习一切知识;第二类人就是感受这世界的美感,所谓世俗的美感;而第三种人喜欢形而上的美学。[1]就是愿意陷入到悲伤里面的人。但当悲伤这种东西变成一种真正的具有美感的事情,在有些人身上一次又一次重复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便会被改变,再也感受不到快乐。

为什么有些人也能感受到悲伤但能很快走出悲伤,有些人却越陷越深,在悲伤的道路上持续地走下去。认清这一点,就能够从《人间失格》这本书中看到向下生长的这一类人的经历,以及感受到行走在黑暗里的问题所在。

二、人的两种生长方式

《人间失格》这本书以半自传的形式围绕着主人公叶藏从小到青年,再到中年的三张照片展开叙述,记录了他逐渐丧失做人的资格最终走向毁灭的短暂的一生。本书的开篇以一句“我过的是一种充满耻辱的生活”,直白地描述出一个陷入悲伤的过度感知的人所处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世界。而“对于我来说,所谓人的生活是难以琢磨的”。讲到的关于人并非关于我,也正是验证了尼采的“悲伤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是一种世界意志”。由此可见叶藏是陷入一种悲伤的情绪当中,是从一个世界意志的角度在观察人类。

悲伤是一种自己去寻找的情绪。叶藏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非常的痛苦,具有很多的不安和恐惧,与别人无从交谈,于是叶藏用各种各样愉悦的方式去取悦身边的人,“这就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尽管我对人类满腹恐惧,但却怎么也没法对人类死心”。当希望人类来接受自己的时候,就必须要向人类求爱。过度感知的人会过度在乎别人是如何看待他的,然后他内心又会对别人看待他的态度产生种种的情绪,当后来有人识破他所有的搞笑不过是故意为之时,他便每天都活在不安与恐惧当中。向下生长向黑暗生长的人,与在阳光中生活的人是不同的。他们不看阳光,不看景色,不看让世俗感受到愉悦感的东西。他们寻找的是那些给人帶来负面情绪的东西,因为负面情绪才是他们成长的能量,所以他们在不断寻找这样的东西,以至于当有人揭穿他的秘密时,其实只是他以为揭穿他的秘密的时候,他的每一天都陷入不安和恐惧当中。

三、不要被“世间”的目光所囚禁

当房东问叶藏未来想要做什么时,叶藏一咬牙说出了自己要当画家,结果却遭到房东的一阵耻笑。“他当时那狡黠的面影让我记忆犹新,那笑的面影里潜藏着一种近于轻蔑,却又不同于轻蔑的东西。”我们究竟是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还是生活在别人的态度里呢?《皮革马利翁效应》中讲创造与被创造,我们在不断地被人际关系所创造,其实就是别人通过对方的情绪在影响着你,对方的一个微笑,一个动作,都在不断地改变着你的人生,在某一个瞬间你被改变,你不会再坚持某件事情。人际相互之间的创造,我们在不断地被人际关系改变。但我们作为别人情绪的受体,我们自己性格的养成,思考的方式,决定了很多事情。[2]比如羞耻感这件事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阻碍但对有些人来说却是动力。

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节点,当我们去探索、反思和不断的重新验证自我的时候,便会找到那个节点。所谓的世间不就是你吗?”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的世界或者我们周边的世界就是我们周边的人,我的世间是可以联系到我,看到我,对我展开一些评论的人。我们受限制于我们身边人的看法,一件事情对我们来说是利还是弊,重点在于我们受限的程度,旁人的目光对我们来说是约束还是拘束。约束,可以让我们变成更好的,道德节操更加高尚的人,反之,我们会被牢笼给困住,会被这个世界的目光给困住,哪怕这世界对我来说只是三个人,那这三个人的目光也是牢笼。

四、幸福来源于忽略

“相同之事也反复发生在明日,只需遵从与昨天同样的惯例,只要避免过度的狂喜,自然不会有悲哀造次,蟾蜍总是会迂回前进,躲开阻拦在前方的路石。”夏尔克罗的这首诗也为这本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当我们将这首诗与这本书结合起来的时候,却能感受到一些相悖之处。叶藏是一个生活在悲伤中的人,是一个感知不到狂喜的人,若感知不到喜悦,又为何要避开过度的狂喜呢?所谓“自然不会有悲哀造次”他是不想要悲哀吗?似乎也不是的。他避开的不是他自己所感受不到的狂喜,他拒绝的也不是作为他生命的养分的悲哀。他拒绝的是那些有可能有狂喜表现的人和事物,因为那些东西会让他感受到羞耻,他接受的是他日常生活里时时刻刻感受到的那些悲伤的东西。如果我们将这句话理解为“没有那么开心就一定不会伤心”的话,那么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成立的,并非我们对于某些事物不具有某种开心,悲哀就不再来了。也许它真正的含义是,我们不对某些东西抱有过多的期望,就不会有过多的失望。那么如果当我们想要拒绝悲伤的时候,是否我们只需要拒绝快乐就可以了?是否就可以产生一种无悲无喜的生活状态了?然而事实也并非如此。

所谓无悲无喜的生活状态,在叶藏的身上是不存在的,他只是在不断地逃避,他逃避的不是阻拦前方的路石,而是那种有可能让他产生或者说别人认为可以让他产生愉悦情绪的东西。其实这件事情在那些陷入悲伤中的人,或者说向下生长的人身上是经常可以看到的,一次又一次地拒绝那些可以产生愉悦感的东西,刻意地躲避那些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好的东西。我们认为是可以自救的东西,也许他们会认为是蟾蜍所遇到的巨大的石块,是他们生活的一个阻拦。而当他们被悲伤这种刺激一次次反复侵袭之后,这种高度的刺激会带给他们一种没有办法再去寻找其他的一种愉悦感。于是在这种状况下,他们会借助一些非常不好的嗜好,借助酒精的麻醉,然后反复地再去感受那些不良嗜好所带给自己的刺激,所以在这种状态之下,叶藏终于发现自己已经丧失了做人的资格,也彻底地变得再也不是人了,自己俨然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废物,才刚刚满27岁的时候头发花白,但是所有人都认为他已经40有余了。

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叶藏才过了短短 20余年的时间,但他整个思虑的过程,从小时候开始完全都是与人类相关的,他在感受的过程中,他对于世间万物的看法,便会发现他是尼采所说的沉溺在悲伤之中,利用悲伤来感受世界意志的人。其实我们生活里的很多细节,别人的目光,别人带给我们的那些投射到我们身上想要试图改变我们的东西,我们如何把他们忽略掉,这才是我们幸福的来源。[3]

五、学会与生活和解

有句话说,“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其实不论叶藏还是太宰治,亦或是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他们都是凝望着深渊的人甚至是生活在深渊里的人,所以最终他们的命运就会被葬送在深渊里。而《人间失格》这本书,所展现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叶藏或者太宰治他们某一个个体的世界,还有社会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世界,抑郁症患者的世界。“抗抑郁”作为世界性的热点话题,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其实想要抗抑郁,就是要努力地向上生长,不断去发掘生活里的爱与希望,勇敢地跨过生活里的深沟谷壑,以顽强的生命力去面对人生里的每一场暴击,以积极的态度去拥抱生活里的每一天,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纵然天暗下来,你也要做自己的光。

参考文献:

[1]尼采著.悲剧的诞生[M]. 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出版社,2012:50–55.

[2]朱瑟琳·乔塞尔森著.皮革马利翁效应[M]. 高榕、温旻译,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11:23–27.

[3]谢劲秋.悲剧快感:认知快感与理性快感的结合[J].视听,201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