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在胁痛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2020-07-14 08:35陈轶强黄志俭曾明亮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中医辨证不良反应

陈轶强 黄志俭 曾明亮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在胁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9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胁痛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止痛药配合氟比洛芬贴膏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分别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中医辨证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胁痛的治疗上,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中医辨证 胁痛 不良反应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hypochondriac pain. Method: From June 2017 to September 2018, 116 patients with hypochondriac pai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analgesics and Flurbiprofen Patch,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55%, it was higher than 79.31%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90%, it was lower than 24.14%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hypochondriac pain,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yndrome types of patients, the dialectic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achieve m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and higher treatment safety.

从西医方面来讲,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疼痛性质为突发性、持续性的隐痛或胀痛,常由某动作而诱发,活动时加剧,休息时减轻,无明显放射。局部压痛不明显,或者有较为明显的一固定压痛点,可或不可触及条索样变,范围可随病情的拖延而加大,疼痛可加重,但压痛点不明显或仍固定原处[1]。临床上常诊断为肌筋膜炎或者纤维组织炎等。从中医方面来说,胁指侧胸部,为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部的总称。可由肋骨软骨炎或肋间神经痛导致。胁下主要器官是肝脏,经脉在两胁均有分布,胆依附于肝,因此胁下也有其经脉。所以,胁痛的发生,通常和肝胆疾病相关,比较容易发生胁痛[2]。对于胁痛,虽然临床上也有治疗方法和药物,但是由于缺乏针对性,因而效果一般,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对胁痛有不同的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肝阴不足、肝胆湿热、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类型。可根据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采取中医药方进行辨证治疗,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从而保证治疗效果。为此,本文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胁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胁痛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8年9月厦门市中医院收治的胁痛患者116例,纳入标准:均符合胁痛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中医辨证分型标准。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肝肾功能障碍和肝胆湿热所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较严重,临床资料不完整,患有精神障碍。随机分为两组组。对照组58例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29~77岁,平均(51.2±5.7)岁,病程1~6年,平均(2.8±0.5)年;观察组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6~76岁,平均(50.9±6.2)岁,病程1~5年,平均(2.6±0.7)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口服止痛药塞来昔布胶囊(厂家:Pfizer-pharmaceuticals-llc,国药准字J20080058),用法用量:2次/d,1粒/次(200 mg),饭后口服。配合采用氟比洛芬巴布膏(品牌:得百安,厂家:日本三笠株式会社,国药准字J20100007),用法用量:贴患处,2次/d,1帖/次。治疗1周为1个疗程。

1.2.2 观察组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不同中医药方治疗。针对肝阴不足型患者,以脉细弦数、舌苔较少、舌质暗红、口干、头晕目眩、胁痛隐隐为主要症状表现,采取养阴柔肝的治療原则,使用药材女贞子12 g,沙参12 g,麦冬12 g,枸杞子12 g,生地黄12 g,白芍12 g,川楝子9 g,佛手9 g,旱莲8 g,当归8 g,甘草5 g,清洗浸泡后煎服饮用。针对肝胆湿热型患者,以脉弦数、舌苔黄腻、舌质较暗、尿黄身热、口苦纳呆、胸闷、胁痛为主要症状表现,采取清热利湿的治疗原则,使用药材绵茵陈15 g,黄芩10 g,栀子10 g,龙胆草10 g,川楝子9 g,车前子9 g,木通8 g,柴胡8 g,甘草5 g,广木香5 g,清洗浸泡后煎服饮用。针对肝气郁结型患者,以脉弦、舌苔薄、身体乏力、食量减少、食欲下降、胸闷呆滞、喜怒无常、幻觉、健忘、失眠、胁痛胀痛走窜不定为主要症状表现,采取健脾、理气、疏肝的治疗原则,使用药材白芍12 g,佛手10 g,郁金10 g,柴胡10 g,川芎9 g,枳壳9 g,芭仁8 g,香附子8 g,云菩5 g,甘草5 g,青皮5 g,清洗后冷水浸泡1 h,煎服饮用。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以脉弦滑数或弦濡、舌苔白腻或黄腻、舌质暗紫色、尿液较黄、口内有苦臭感,并常伴有恶心呕吐感、口干舌燥、表情木讷呆滞、胁肋下可触及结块,胁部刺痛固定不移为主要症状表现,采取活血化瘀、通络祛瘀的治疗原则,使用药材丹参12 g,延胡索10 g,当归10 g,郁金8 g,三棱8 g,柴胡8 g,没药8 g,乳香8 g,甘草5 g。以上所有中医药方,均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温服,治疗1周为1个疗程[2]。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治疗1周后,患者胸闷、胀痛、呼吸不畅、胸胁肋窜痛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疗1周后,患者胸闷、胀痛、呼吸不畅、胸胁肋窜痛等症状体征有所减轻,但未完全消失;无效,治疗1周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3]。总有效=显效+有效。不良反应指标包括皮疹、食欲不振、头晕恶心。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上,胁痛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通常在肋间肌筋膜炎、纤维组织炎和肋间神经炎等疾病中比较多见。由于疾病种类不同,因而病因病机也有所差异[4]。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在治疗用药方面也应有所区别。总的来说,胁痛的基本病机在于肝络失和,主要的病理因素则在于湿热、气滞、血瘀等,而病理性质上也有虚实之分[5]。实证胁痛一般是由于湿热蕴结、肝郁气滞等引起,以不通则痛为主要病理变化。虚证胁痛则通常是由于阴血不足、肝络失养等引起,以不荣则痛为主要病理变化[6-7]。因此,在胁痛的临床治疗中,应当注重阴阳调节,实现整体治疗,遵循气血虚实的变化,采取对症治疗,以提高疗效。基于此,采用中医药方辨证治疗的方法治疗胁痛,结合患者舌象、脉象、症状表现等为依据,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原则展开治疗[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结果,采取不同的中医药方治疗胁痛,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保证治疗安全。

在实际治疗中,针对肝阴不足型胁痛患者,药方中麦冬可发挥良好的滋阴作用;生地黄可发挥生津润燥、滋阴清热的功效,方中诸药合用,以达到养阴柔肝之功效。针对肝胆湿热型胁痛患者,方中车前子、木通等药材可发挥清热利湿的作用;龙胆草大苦大寒,可发挥下清下焦湿热、上泻肝胆实火的作用;栀子、黄芩可发挥苦寒泻火的作用;柴胡可发挥疏肝理气的作用,方中诸药合用,以达到清热利湿之功效[9-10]。针对肝气郁结型胁痛患者,甘草可发挥和缓中痛的作用;川芎为佐药,可发挥和血的作用;枳壳、青皮、香附子为主,可发挥调理气滞的作用;白芍、柴胡可发挥和肝解郁的作用,诸药合用,以达到健脾理气、疏肝解郁之功效。针对气滞血瘀型胁痛患者,甘草可发挥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的作用;当归能发挥理气的作用;丹参能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诸药合用,以达到活血化瘀、通络祛瘀之功效。基于此,根据胁痛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应用相应的中医药方进行对症治疗,对于胁痛的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同时方法简单,能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治疗费用。对于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均有显著的效果[11-12]。因此,应用中医药方采用辨证方法治疗胁痛,疗效和安全性都能够得到保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胁痛的治疗上,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相较西医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赵艳青,滕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胁痛治疗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6):1203-1206.

[2]唐仕欢,申丹,杨洪军.《中药成方制剂》中治疗疼痛方剂的用药规律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9(1):58-61.

[3]付双楠,朱平生,高达,等.浅谈肝病胁痛的中医药疗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6):123-125.

[4]姚欣艳,李点,何清湖,等.熊继柏教授辨治胁痛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3):790-792.

[5]钟伟权,邬明利,郭美金.胁痛患者的中药饮片辨证治疗效果研究[J].北方药学,2018,15(8):142-143.

[6]杨帆,邵冬珊,王瑶,等.超短波经穴疗法治療慢性肝病胁痛56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2):112-113.

[7]梁凡,刘晓玲,赖小燕.古代医家针灸治疗胁痛的方法和取穴规律探析[J].国医论坛,2015,30(5):19-20.

[8]李旭英,周密思.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肝炎胁痛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58-60.

[9]娄静,王菲,侯留法,等.消积散结止痛膏治疗慢性肝病胁痛疗效观察[J].中医学报,2018,33(5):852-855.

[10]王宁.试论中药饮片辨证治疗胁痛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7):3-5.

[11]田秀霞.健脾疏肝贴穴位贴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胁痛的疗效观察[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5):157-159.

[12] 刘宏.从胸痛、胁痛、脘痛等症状谈对中医疼痛性质的认识[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58-59.

(收稿日期:2020-01-02) (本文编辑:何玉勤)

猜你喜欢
中医辨证不良反应
基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证规律及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外科术后发热56例疗效观察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脑血管所致痴呆疗效观察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