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

2020-07-14 08:23张钰平
今日财富 2020年19期
关键词:儒学思政传统

张钰平

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已经逐渐向现代化方向转型,教学方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教学素材也从教材中逐步向外界拓展,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到精神领域和物质方面,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有直观的推动价值,同时借助传统文化构建思想教育方案,能够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效率和力度,达到拓展思政视野、构建思政世界观的作用。

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初高中思想教育的进一步升华,将常见的道德规范提升至国家乃至国际领域,能够为大学生打造超前的意识和科学的形式标准,这于转变人类的本质意识有直接联系;而中国传统文化是历经长久发展积累下的优秀文明体系,其中存在能够作用于人类行为的优秀思想意识,因此将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元素,具备教育价值和科学价值。而探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义,分析其对思政教育的影响,是构建二者融合基础的切入点。

一、优秀传统文化理论解析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变革、文化发展交融而形成的文化体系,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完整性和延续性的特征,其能够展现中华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意识,具备极为丰富的哲学理论、人文思想、教化价值和伦理道德。纵观当前依旧具备传承价值和教育价值的传统文化来看,儒学呈现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在千百年的发展间已经渗透到中华人民的骨血中,具备极强的教化作用。

就儒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其具备近2500年的传承历史,且经过时代的不断变革和社会思想的转型,儒学理论已经成为能够影响社会发展、人类活动以及经济建设的传统理论思想,儒学讲求“仁”,同时在《易经》中,也讲求“诗书礼乐”,综合《尔雅》《论语》来看,又崇尚“孝”“见仁见智”“美在其中”等哲学思想,这些思想与当前的党政思想不谋而合,也可以说党政思想的形成,是受到儒学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就其根本,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析儒学,解析文化中的精粹,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

就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要求来看,其要求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观念,具备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且能够将这些思想意识作为指引其发展活动的主要依据,由此印证了“意识引导行为”的说法,而和传统文化作为行为活动中积累的优秀思想,其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本质上的依据,使学习从理论表层认识到究竟该如何落实行为,怎样构建发展规划,因此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加强思想政治教学的效率和深度。

另外,就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来看,其在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中会接触到极为丰富的思想体系,而大学生往往经历较少,无法正确处理这些思想意识与行为实践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思政教育辅助其成长,但是单纯的思政理论对于自主意识较强的大学生来讲较为枯燥,容易导致思政教育形式化,而融合了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更加鲜活,为学生提供不同时代的发展理念,可以加强思政理念的价值,从而为学生构建丰富的思想认知体系,且能够精准的分辨出在文化多元化社會中哪些认知是正确的、积极的。因此,传统文化的加持能够辅助学生的思政意识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且能够积极的借鉴创新。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合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以融合加强自我认知

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是思政教育得以落实的基础,而自我认知的形成是引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本质和规律,这就需要传统文化进行辅助,孔子曾经提出“刚健自强”的发展原则;孟子认为“生”“义”无法两全,这种思想虽然较为绝对,但是从本质上来看,阐述了生而为人所要坚持的原则,正是这种思想指引中华民族在不断的奋战中团结一致。而这种思想也可以作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教学元素。

首先教师可以从自强的角度进行分析,为学生构建基础的自我认知标准,达成“少年强国”的目的。其次,引导其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凭借当前的学习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构建具备挑战且符合自身的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的发展动机;再次,正确看待发展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并可以根据价值进行取舍,明确舍生取义的本质含义,坚持自强不息的整体发展理念,才能够保证思政教育有的放矢。

(二)以融合规划思政教育管理

思政教育是双向的活动,因此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作用于学生角度,也要作用于教师角度。富含儒学思想的传统文化强调以人文本,这与思政理念具备交互性;同时孔子提倡“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意为与将愿望寄托于神明相比,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强思想建设更具发展价值;另外,儒学思想中,也有关于发展理念的相关定义,即建立在人类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发展措施,切勿凭借管理者的主观意愿进行管制。以上这种思想运用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主要能够对教职人员产生影响。

公平教育、人本教育以及分层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常见的手段,但是针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来讲,教师认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已经成型,导致思政教育形式化;受到大学百人课堂本质的影响,分层教学难以落实,这种问题导致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无法理解思政理念。因此将上述儒学理论应用在教学体制中,能够规划德育教学管理方案,结合实际的学生思想情况和学习水平构建教学方案,才能够坚强思政教育的效率。

(三)以融合促进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思政教育中的一个分支,着重针对学生的意识落实教学,而德育教学的主观性较强,因此需要具备科学的教学依据,才能够保证德育教学方式和方向是正确的,能够为大学生塑造完善的心理人格。这其中,孔学坚持的治德理念便能够发挥作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认知已经深入人心,而引领人们完成这些伟业的前提便是构建良好的德行基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建历史讲堂,讲述的内容需要跨过初高中常见的人物事迹和形象,进一步进行深入解读,将传统美德作为学生生活中的常见元素,构建德育环境,才能够促使完善自我,继而报效社会和国家。

另外,思政教育强调诚信,指的是当前社会中的诸多诱惑,教师可以借助“一钱太守”“陶母退鱼”等历史故事作为教育载体,使学生正确认识身边存在的诱惑,注重诚信发展,构建诚信意识,突出一诺千金的重要性,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思想体系。

(四)以融合助力入世意识的形成

就受到儒学影响的传统文化来看,主张“兼济天下”“德治爱民”“忧国忧民”的情怀,而这种情怀产生的主要原因与当时的乱世、民不聊生,治国无道有关。而就当前的国家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国际上具备较高的地位,且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这种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但是外来的文化冲击和经济转型依旧会对国家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利用传统文化凸显思政教育中“国之重任”的意识,能够为大学生明确发展重任奠定基础。

这种基础能够为其入世开拓视野、丰富经验,能够从生活中定位发展方向,也可以培养其积极入世的信心,即便在发展中会面临情感、业绩、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这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完整人生的、升华存在价值的关键。

另外,在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教师要注重筛选和优化,将部分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社会的文化体系剔除,例如“愚孝”“重男轻女”等思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社会下每个人的价值,跳出传统糟粕思想的禁锢,实现个人价值才是思政教育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依旧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道德品行的关键。本文利用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分析的方式,阐述了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的影响,并建立在儒学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分析,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指明的融合方向,读者以及相关教职工在借鉴的过程中,要秉承在融合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的原则,解析传统文化的价值,为思政教制定可行的措施,确保提升教育的质量。(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猜你喜欢
儒学思政传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少年力斗传统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清明节的传统
谈儒学的“复兴”
儒学研究的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