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川春联中的文化传承

2020-07-14 02:31杨红
理论与创新 2020年9期
关键词:孝道春联书法

杨红

【摘  要】剑川春联呈现的自创、手写、多种颜色等特点,本文将从这三个特点入手,讨论剑川春联中体现的文学创作、书法传承和孝道传承。

【关键词】春联;书法;孝道

引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百节之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很多春节的习俗已经淡化甚至消失,但春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穿越千年,依旧被中华儿女使用和延续,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西南边陲的剑川,当地居民通过春联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口传身授,一代又一代的进行文化的传承和接力。

剑川县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境内有白、汉、彝、回、纳西等世居民族,其中白族人口占90.6%,被誉为“白族之乡”,日常交流以白语为主,因白族没有文字,书写中通用汉字。剑川虽位于边疆地区,但早在西汉时已被纳入汉王朝版图,受汉文化影响较深,被誉为“文献名邦”,剑川春联,经过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沉淀,在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仍散发着勃勃生机。

1.剑川春联是生活创作的产物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燕京岁时记》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桃符后来演变为用红纸来书写,是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春联一来是表达祈求福运降临的美好愿望,二来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朱元璋给一名杀猪劁猪的屠夫写的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看似异常粗俗,实则气魄非常。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都数人春节期间在家待的时间也不过六七天,为节省时间,许多家庭放弃自己创作对联,选择购买成品,购买的对联多出现“财”“福”等字眼,如“岁岁平安福寿多,年年顺景财源广”,虽寓意不错,但并无新意可言。在剑川,有部分家庭也会选择成品对联,对但大多数家庭仍是选择自己创作。春联上下联短短数十个字,看似简单,实则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对联,在韵律上讲求平仄,在形式上讲究对仗,正如陈寅恪先生在《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一文中所说:“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自己创作的春联,既是对上一年生活的总结和下一年生活的展望又是以有效的方式继承了老祖宗留下的优秀文化,还是一种生活情趣。因剑川的春联多为自行创作,大年初一逛春联也成了剑川古城内的一道风景,对联爱好者们会结伴会走遍古城的大街小巷,对创作的对联进行吟诵品鉴,抄写优秀春联。周而复始,形成了很好的春联创作氛围。如,剑川金华镇西门街的一副春联“七曲流水归剑海,千年古道上华山”。此户人家门前的小溪流入剑湖,门口的石板路可上金华山,这副春联形象的描写了靠山邻水的地理位置。又如,“古城相逢如旧友,驿站小住似君家”,此联是名为“甲马驿站”的客栈的春联,充分体现了行业特点。

此外,撰写成都武侯祠“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赵藩即为剑川人。毛泽东、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对该联都十分推崇,由此可见对联创作是根植于剑川儿女的文化基因中。

2.剑川春联是书法传承的载体

春联作为春节期间的必需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制作已呈产业化发展。大量做工考究、工艺先进的春联涌向市场,除作为书法爱好者或是地方风俗的限制外,国人已不再手写春联,大都选择印刷春联。印刷的春联节约了时间成本,但失去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美感。汉字从文字到书法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流传下来,是必须传承的东西。在剑川,春联仍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手写形式。机制春联在剑川也有售卖的,但不如其他地方那般火爆,剑川人民更喜欢手写的春联。早年间,剑川人对手写对联的要求极高,一般都会找书法功力深厚的老先生来书写。能写一手漂亮好字,在剑川既受人尊敬,又可作为谋生的手段。十多年前,春节将至,街上都会有老先生帮人代写春联,根据代写的副数、字数收取报酬。虽机制春联物美价廉、购买方便,但仍有许多人宁愿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钱排队找人代写,究其原因,是对文化传统和书法艺术的崇敬之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代写对联这门营生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这并不意味着剑川人不再崇尚手写对联。一来,每逢春节,政府会组织书法家协会、书法爱好者向群众赠送春联;二来,许多家庭的春联由自家小孩进行书写,书写质量虽参差不齐,但却是对孩子学习书法的认可和鞭策。

剑川人对书法的热爱是从祖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现存的大观楼长联,即为剑川人赵藩的工笔楷书;南京“总统府”三字为剑川人周钟岳题写。在剑川的老一辈人中,只要是识字的,基本都能写得一手好字,除上文中提到的受人尊重及养家糊口的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练字既磨炼人的心性,又磨炼人的意志。做到心正而气和,才能进入书法的玄妙之境。书法学习非一蹴而就,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练习、思考,才能有所造诣,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剑川春联是延续孝道的媒介

色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红色代表吉祥喜庆;白色代表不吉利。春节贴红色春联,丧事贴白色对联即为该种色彩文化的表现。在剑川,因对逝者的缅怀和尊敬,除去丧事的白联外,在春节期间还会张贴“孝春联”,亦可称“丁忧联”。剑川人家中,若有长辈去世,从当年算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期间的对联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黄纸,第三年绿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这种贴春联的方式既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同时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告知亲朋好友春节期间不能外出走动、拜年,更是一种“孝”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孝道,在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即有“首孝悌,次见闻”。孝道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纽带,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正如黑格尔在谈到中国的孝道时曾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

剑川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自古就十分重视孝道。在剑川,孝道可从两个方面来看,即生前和死后。《论语》中孔子有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可见孝,在生前要侍奉父母,要物质和精神双管齐下,并以礼侍奉。“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除生前必须善待父母外,父母逝世后,必须懂得对父母感恩和追思。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除在春节张贴素色联外,7天、21天、百天、火把节等的上坟,中元节盛大的祭祀活动都是孝道的体现。在剑川,不孝之人是被街坊四邻所看不起的,不孝之人的故事会被编成白族调传唱,告诫剑川儿女要遵守孝道。年轻的父母教给子女的第一课便是尊敬老人,正是一代又一代剑川人的身体力行,使剑川日至今日仍保留着浓厚的孝文化。

综上所述,剑川春联除是一种习俗的产物外,还有剑川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书法文化和孝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张闫婴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3]王碧滢 张勃标点.燕京岁时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

[4]常馨悦.论书法的治心之用[J].中國书法.2019年24期.

[5]谢汝平.春联的传承与创新[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第03期.

[6]陈寅恪: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知乎,http://www.aisixiang.com/data/42409.html.

猜你喜欢
孝道春联书法
贴春联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新年快乐
诗书画苑
塑成作为伦理主体的父母与子女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浅谈中学生的孝道教育
书法等
绝对“孝道”有悖人性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