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界的友情

2020-07-14 22:03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27期
关键词:罗荣桓卓别林宋庆龄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生活经历,却仍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顾这些鲜为人知的跨国友谊,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他们对彼此真挚的关心,更可感受在那段动荡岁月里,中国老一辈革命家、艺术家对自身信念的坚持。

罗荣桓与罗生特

1941年3月,奥地利医师罗生特来到中国,担任新四军总部医院卫生顾问。经他救治的抗日军民数不胜数,其中包括罗荣桓等多位我军的高级指挥员。在艰难的岁月里,罗生特不仅成功稳定住了罗荣桓的病情,还同罗荣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2年冬,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罗荣桓积劳成疾,军区医院虽给予多方治疗,但没有取得效果。陈毅得知情况后,建议罗荣桓到新四军军部医院找罗生特大夫诊治。1943年4月中旬,罗荣桓被护送至罗生特处。经过罗生特精心治疗,罗荣桓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罗生特的良好医德风范,也给罗荣桓及家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受治疗两个月后,罗荣桓因工作需要回到山东。

1943年秋,罗荣桓的病情转重。罗生特带着几个助手,风尘仆仆地赶到山东对罗荣桓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化验。经保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罗荣桓对罗生特十分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在山东,罗荣桓还任命罗生特为军区卫生部顾问。罗生特性格开朗,爱好音乐,很喜欢小孩子。罗生特经常与罗荣桓家来往,孩子叫他“大鼻子叔叔”,他总是高兴地答应,并伴随着欢快的笑声。

罗生特曾说:“罗荣桓同志是个优秀的军事家、指挥家,他的手术事关重大,必须保证万无一失。”抗战胜利后,罗生特随罗荣桓所率部队一起转至东北。为了给罗荣桓治病,罗生特带领相关人员跑遍了东北各城市的大小医院寻医问药,但都未能使他满意。后来,罗生特找到苏军驻旅大地区司令李皮辛斯基,向他提出请莫斯科派专家来华支援,给罗荣桓施行手术。

一个多月过去了,苏联方面专家没到,罗荣桓的病情却不断加重,罗生特极为焦虑。他前往民主联军总部,要求下令让罗荣桓休息,并提出罗荣桓应立即到苏联治疗。

1946年夏,罗荣桓前往莫斯科治病。罗生特护送罗荣桓抵达中苏边境口岸满洲里。在那里,两人依依惜别,罗生特向罗荣桓提出回到部队继续工作的请求。罗荣桓敬佩罗生特的人品和才能,更为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所感动,于是写信给东北联军总部,建议任命罗生特为联军医学顾问。后来,罗生特还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卫生部长。

1949年,罗生特看到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便提出要回国看看。他对通讯员李光说:“我回国看看再来,还要把哥哥、弟弟、妹妹带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促进奥地利和中国的友好关系。”罗荣桓理解罗生特的心情,特设家宴招待罗生特,为他送别。宴会上,罗荣桓与罗生特深情交谈,宛如家人。

1949年11月,罗生特离开了他生活8年之久的中华大地,踏上了回国旅程。两年后,海外传来罗生特因心脏病发作逝世的噩耗,罗荣桓及其家人以及罗生特的中国战友们悲痛万分,纷纷举行祭奠活动,悼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宋庆龄与史沫特莱

1928年冬,美国革命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怀着渴望了解中国的心情,踏上了奔向中国革命的血染征途。1928年11月,她在莫斯科短暂逗留,意外地遇见了也在苏联的宋庆龄,这是她们的第一次见面。次年,史沫特莱在上海将刚出版的《大地的女儿》赠送给宋庆龄。宋庆龄接过《大地的女儿》说:“史沫特莱,您是我最忠诚的美国朋友,您赠给我的大作,我一定认真拜读。我们都是大地的女儿,一定要真诚地合作,为中国民族解放而奋斗!”。此时此刻,两位伟大的国际女杰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营救邓演达、国際友人牛兰夫妇以及抗议杀害共产党24位烈士等一系列的斗争中,宋庆龄和史沫特莱不仅加深了革命友谊,而且形成了共识。她们觉得在与蒋介石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进步人士。于是,她们与蔡元培、杨杏佛等人成立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大家选举宋庆龄为主席、蔡元培为副主席、杨杏佛为总干事,史沫特莱为英文秘书,具体协助宋庆龄工作,这使她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了。

国民党反动派对“同盟”恨之入骨,欲置之死地而后快。1933年6月18日,杨杏佛惨遭杀害,“同盟”工作被迫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史沫特莱利用自己特殊身份和国际影响,仍然以做宋庆龄的秘书为荣,主动承担更危险的工作。她像个仗义的武侠,经常身带手枪,暗中保护宋庆龄。

史沫特莱还经常来到宋宅,有时陪宋庆龄外出活动,有时陪宋庆龄在家商谈,使特务难以下手。于是特务就利用反动小报造谣中伤史沫特莱是间谍,扬言要驱逐她出中国。

宋庆龄义愤填膺地说:“史沫特莱女士,我坚决支持你,请你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与特务进行斗争,让世界人民看清蒋介石的反动面目!”

与此同时,戴笠、沈醉策划了迫害宋庆龄的一个阴谋,妄图用汽车撞伤宋庆龄,使她不能外出活动。沈醉说:“最可怕的是那个白肤女魔,经常在宋庆龄身边,陪同宋庆龄外出,很难下手。如果撞死了美国记者,就会引起国际麻烦。”戴笠将此阴谋报告蒋介石,蒋介石顾虑到如果把宋庆龄撞死或重伤,宋美龄和宋子文也是要大吵大闹的。由于种种因素,宋庆龄免遭毒手。

在宋庆龄处于特务的威胁下时,史沫特莱一直暗中保护着她的安全。她们的友情在革命斗争中更加深厚了,并成为忠诚的亲密战友。

梅兰芳与卓别林

1930年初,梅兰芳率领剧团到美国六大城市进行访问演出,首次把中国京剧推向国际戏剧舞台。5月的一天,梅兰芳一行抵达洛杉矶,出席了盛大的欢迎酒会。宾主刚刚入座,一位神采奕奕的中年人迎面走来,他穿着工作服,连领带也没有系,与那些身着正统礼服的参加者相比显得格外特别。梅兰芳觉得似曾相识,正思量着在哪儿见过此人时,剧场经理站起来向他介绍说:“这位是卓别林先生。”经理又向卓别林介绍说:“这位是梅兰芳先生。”东西方两位艺术大师情不自禁地热烈握手并紧紧拥抱。

他们一边品着美酒,一边畅谈戏剧。梅兰芳说,他从卓别林的无声电影里学习到了如何依靠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来细腻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剧情内容。卓别林盛赞中国古典戏剧不仅给美国人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而且给美国电影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参考价值。尽管这是梅兰芳与卓别林的第一次见面,但是由于对戏剧有着共同的挚爱和追求,他们毫无陌生感,反而无拘无束,相谈甚欢。临别时,梅兰芳与卓别林约定,如来中国,一定到梅家做客。

1936年,卓别林携新婚妻子到亚洲蜜月旅行。3月初,梅兰芳接到卓别林发来的电报:“来华旅游,过沪时极愿一晤。”老朋友重逢,分外高兴。卓别林不无感慨地说:“记得六年前我们在洛杉矶见面时,大家的头发都是黑色的。你看,现在我的头发大半都已经斑白了,而你呢,却还找不出一根白发,这真是太不公平了!”说完,卓别林哈哈大笑。梅兰芳却从卓别林幽默、调侃、夸张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颇不顺利的境遇,便安慰道:“你比我辛苦,每一部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亲手制作,太费脑筋了。我希望你保重身体。”

晚上,在梅蘭芳的陪同下,卓别林观看了上海当时十分流行的京剧《火烧红莲寺》。卓别林在上海只停留了短短一天的时间,梅兰芳几乎全程相陪。也仅仅是这一天时间,中国永远留在了卓别林的记忆中。1946年,卓别林还记忆犹新地向中国电影演员黎莉莉回忆起十年前到上海看京剧的情形。此后,梅兰芳与卓别林虽然没有机会再见面,但两人一直彼此牵挂,相互关心,相互支持。

1941年春,卓别林的电影《大独裁者》将在香港上映,“皇后”“娱乐”“利舞台”三家影院竞相争夺首映权。由于三年前梅兰芳曾在“利舞台”演出过,该影院经理就径直去找梅兰芳想办法。梅兰芳答应致电卓别林代为征询。卓别林迅速复电表示同意,《大独裁者》的首映权破例被中国人办的“利舞台”影院获得,一时在香港引起极大的轰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卓别林在美国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受到迫害,不得不离开美国。梅兰芳对卓别林所遭受的不公平境遇愤愤不平,他深切怀念远在异国的朋友,时时打听他的消息……1954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出席日内瓦会议期间宴请卓别林,卓别林深情地说:“我在1936年到过中国,到过上海,看过梅兰芳先生的京剧,令我钦佩!”梅兰芳闻讯后非常高兴,他焦急地盼望着与卓别林第三次见面。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梅兰芳还对一位海外归来的朋友说:“我尤其盼望卓别林先生再到中国来,看看我们的建设,顺便也看一看我新编的《穆桂英挂帅》。”

(本版稿件综合《人民政协报》《党史天地》《火花》)

猜你喜欢
罗荣桓卓别林宋庆龄
不搞特殊的罗荣桓
罗荣桓与罗生特
宋庆龄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罗荣桓:珍藏救过他命的银元南征北战
白色恐怖下的宋庆龄
我的歌
罗荣桓缘何英年早逝
模仿大赛
卓别林的模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