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雌醇联合宫术宁胶棒在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价值分析

2020-07-14 15:29王程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8期

王程芳

【摘要】 目的 探讨尼尔雌醇联合宫术宁胶棒在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IUD)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2例绝经半年以上自愿要求行IUD取出术的妇女,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6例。对照组在术前给予尼尔雌醇行常规IUD取出术, 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尼尔雌醇联合宫术宁胶棒进行IUD取出术。对比两组IUD取出时间、临床效果、宫颈软化情况以及术中疼痛情况。结果 观察组IUD取出时间为(1.28±0.98)min, 短于對照组的(3.28±1.25)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0, P<0.05)。

观察组IUD取出成功率97.83%(45/46)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软化率100.00%(46/46)高于对照组的84.78%(39/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UD取出无痛率86.96%(40/46)高于对照组的60.87%(28/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术中应用尼尔雌醇联合宫术宁胶棒可有效软化宫颈, 提高IUD取出成功率、缩短IUD取出时间, 且具有镇痛效果。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尼尔雌醇;宫术宁胶棒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8.030

对于育龄期妇女, 放置IUD是较为常用的避孕措施, 具有安全、有效、可逆、长效以及简单等特点。我国约有53.65%的已婚孕龄妇女放置IUD。近年来, 由于早年使用IUD进行避孕的妇女渐渐进入绝经期, 要求取出IUD的妇女不断增多, 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术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中属于有难度的手术[1, 2]。妇女在绝经后因机体内雌激素含量大大降低, 其生殖器已逐渐萎缩, 且宫颈狭窄也会给IUD取出术带来一定困难, 同时由于部分绝经后妇女对IUD取出术缺乏基本认识或对IUD取出术操作有恐惧心理, 在绝经多年后才取出IUD,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难度, 甚至导致IUD取出失败[3]。不仅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还有可能对其脏器造成损伤[4]。因此, 本研究对在本中心接受IUD取出术的46例绝经后妇女应用尼尔雌醇联合宫术宁胶棒, 旨在提高IUD取出成功率, 减轻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术痛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本中心92例绝经半年以上自愿要求行IUD取出术的妇女, 年龄45~61岁, 绝经时间8个月~10年, IUD放置时间6~27年。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6例。所有妇女均身体健康, 无雌激素药物服用禁忌证、无过敏史、无心脑血管及重大疾病史、无生殖器疾病、无IUD取出术手术禁忌证等;IUD取出术前常规进行超声检查, 确定宫腔内IUD的位置、类型, 排除带尾丝节育器及节育器异位;做好术前检查与妇科检查。

1. 2 方法 对照组在术前给予尼尔雌醇行常规IUD取出术, 术前7 d顿服4 mg尼尔雌醇(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1646)再行IUD取出术。观察组在术前给予尼尔雌醇联合宫术宁胶棒进行IUD取出术, 尼尔雌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手术操作:对外阴、阴道进行常规消毒, 铺好无菌巾, 充分将宫颈暴露、消毒, 将宫术宁胶棒[辽宁医用制品发展有限公司, 辽药管械(准)字2002第2670002号]缓慢推入宫颈内, 确保其顶端超过宫颈内口, 留置>5 min充分扩张宫颈, 取出宫术宁胶棒行IUD取出术。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 3. 1 IUD取出时间 开始用探针探测子宫腔到取出IUD的时间。

1. 3. 2 临床效果 分为IUD取出顺利、困难、失败。IUD取出顺利:IUD取出术过程中无需对宫颈进行扩张, 顺利取出IUD;IUD取出困难:在IUD取出术过程中需对宫颈进行扩张, 或需剪断、拉直后取出IUD;IUD取出失败:探针无法进入宫腔, IUD未能取出。IUD取出成功率=IUD取出顺利率+IUD取出困难率。

1. 3. 3 宫颈软化情况 分为软化良好、部分软化、软化不良。宫颈质地软且宫颈口松, 宫颈扩张器5.5号无阻力进入宫颈内口为软化良好;宫颈质地一般且宫颈口略松, 宫颈扩张器4.5号无阻力进入宫颈内口为部分软化;宫颈质地硬且宫颈口紧, 探针无法进入宫颈内口为软化不良。宫颈软化率=软化良好率+部分软化率。

1. 3. 4 术中疼痛情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 分为0~Ⅲ级。患者无痛与腰腹酸胀感为0级;患者自感轻度疼痛, 且有可忍受的腰腹酸胀感, 出微汗为Ⅰ级;患者自感有明显疼痛与腰腹酸胀感, 且呼吸急促、出汗为Ⅱ级;患者自感有无法忍受的剧烈疼痛感, 且烦躁不安或大声喊叫为Ⅲ级。IUD取出无痛率即0级疼痛患者所占比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IUD取出时间比较 观察组IUD取出时间为(1.28±0.98)min, 短于对照组的(3.28±1.25)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40, P<0.05)。

2. 2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IUD取出成功率97.83%(45/46)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两组宫颈软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宫颈软化率100.00%(46/46)高于对照组的84.78%(39/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4 两组术中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IUD取出无痛率86.96%(40/46)高于对照组的60.87%(28/4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由于绝经后妇女生理年龄的增长, 内外生殖器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卵巢功能衰退, 机体雌激素水平逐年下降, 阴道宫颈上皮、子宫均逐渐萎缩, 易造成IUD嵌顿, 加上绝经后妇女宫颈较硬、宫口较紧, 不仅大大增加了IUD取出难度, 还容易引发子宫与宫颈损伤等多种并发症, 对手术的耐受性远不及未绝经妇女。相关资料显示[5, 6], 绝经后妇女IUD取出困难程度>34%, 远高于未绝经妇女的16%, 且绝经时间越久, IUD取出困难程度越高。因此, 有效软化与扩张宫颈是有效取出IUD的前提与保障。

以往, 在处理绝经后妇女IUD取出困难时, 通常会对其宫颈注射利多卡因, 再进行IUD取出术, 但由于部分绝经后妇女的绝经时间较长, 宫颈萎缩严重, 导致宫颈体积小、硬度大, 导致注射较为困难[7]。另外, 局部注射利多卡因还易引起恶心、呕吐以及头晕等多种不良反应, 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抑制, 威胁绝经妇女的身体健康。

尼尔雌醇联合宫术宁胶棒用于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术, 效果良好。尼尔雌醇属于一种雌三醇类缓释制剂, 其亲脂性较强, 服用后不仅肠道对其吸收性较好, 而且还会长时间储存在人体脂肪组织内, 然后发挥长效的作用。其进入人体后有类似于雌激素的作用, 可以显著提升机体雌激素水平, 对宫颈、阴道选择性作用, 使宫颈组织、阴道黏膜上皮增生, 腺体分泌增加, 使其变软并增强弹性, 有利于宫颈扩张, 进而方便手术器械进入宫腔内, 降低手术难度, 减轻患者痛苦[8]。另外, 由于尼尔雌醇的生物活性较低, 所以其对于子宫内膜的增生效果較弱, 仅会造成子宫内膜的轻度增殖, 在绝经后妇女中的应用较为安全。宫术宁胶棒是由胶棒、胶棒膜层、推杆及尾丝等部分组成, 可以机械扩张宫颈, 其膜层内含有山莨菪碱、利多卡因等成分, 其中山莨菪碱不仅可对M胆碱受体进行阻断, 松弛宫颈平滑肌, 同时还可有效解除迷走神经对于心脏的抑制作用, 从而发挥出解痉镇痛的效果[9]。

综上所述, 在绝经后妇女IUD取出术中应用尼尔雌醇联合宫术宁胶棒可有效软化宫颈, 提高IUD取出成功率、缩短IUD取出时间, 且具有镇痛效果,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宫春兰. 卡前列甲酯栓联合戊酸雌二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手术45例. 中国药业, 2016, 25(7):93-95.

[2] 石莉, 黄江萍. 尼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IUD取出的临床观察.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3):24-25.

[3] 戚桂彬. 戊酸雌二醇片联合米索前列醇及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取环术95例. 中国药业, 2016, 25(7):86-88.

[4] 张亚红, 黄志兰. 戊酸雌二醇、米非司酮配伍宫术宁胶棒用于生殖器萎缩妇女取环中的临床观察. 医学综述, 2014, 20(13):

2445-2446.

[5] 纪静, 时秀洁, 纪昕. 尼尔雌醇和米非司酮在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术中的应用.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4):439-441.

[6] 王妍. 戊酸雌二醇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的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7):32-33.

[7] 冀凤香. 三种药物联合用于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4, 14(9):1243-1245.

[8] 张小琳, 刘婷, 朱慧琴. 不同减痛方法用于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观察.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9):1814-1815.

[9] 杨娟, 谈敏, 胡群力. 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26):10-12.

[收稿日期: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