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分析

2020-07-14 20:15刘玉玲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摘要:伴随着高度关联的世界经济以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由于国际经济格局深刻的变化,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中国企业认识清楚对外投资面临的问题,有效调整配置资源,选择合适的国际化投资模式,可以增强竞争能力和提升绩效。

关键词:中国企业资源投资绩效;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化经营

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

中国企业面临着国内社会产业结构大力度的调整和优化,以及国有经济战略性的大量重组,使得所处的现实环境发生着重大而迅速的变化,特别是新冠状病毒全球的传播,国际上逆全球化的风潮兴起,未来国际投资和多边贸易格局、规则会作深刻调整变化,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作为资源集合体的企业,利用和合理配置内外的资源,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国际化道路,成为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对国际化面临问题有明晰的认识是企业解决绩效问题的基础。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问题分析

1.对外直接投资水平较低

近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的2538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1690.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6%(折合242.2亿美元,同比下降3.9%)。在平均跨国指数方面,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在2016年不仅远远低于全球100大跨国公司,而且还低于2016年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在2016年中国100大跨国公司中跨国指数能够达到30%以上的家数是19家,能够达到世界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的企业家数是1家,达到发展中国家100大跨国公司平均跨国指数的企业家数是15家,中国企业有20%的跨国指数没能超过5%。而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额开始有所下滑,较2016年减少了500.3亿美元。

根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1430.4亿美元,同比下降9.6%。2019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的5791家境外企业开展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987.8亿美元,同比下降5.5%。另外,为了反映对外直接投资所有权的优势和区位的优势,国际上常用对外直接投资绩效指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化投资的水平,具体公式为:(一国对外投资流量÷全球对外投资流量)÷(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生产总值)。如果此绩效指数等于1,说明该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能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此绩效指数大于1,说明该国的投资绩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此绩效指数小于1,说明该国的对外投资绩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绩效指数值总体趋势有所增加,但历年来的数值都小于1。综上所述表明了我国对外投资水平相对世界平均水平仍处于较低的程度。

2.投资目标不明确,海外投资成功率低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扩大,可是成功率却不高。根据研究,全球并购案例仅有1/3的成功率,并且考虑到中国企业的跨境跨资源整合及未来发展,成功率还要降低10%。这意味着在中国走向全球的过程中,大约只有20%的企业能够取得成功。很多企业对外投资比较盲目,一些企业海外投资专业知识缺乏,前期信息准备和市场调查不足,也有很多中国公司经常面临两难的境地:一边是本土丰富的资源,一边是进军国际化市场需要面对的巨大困难和挑战。进入国际市场后企业也不能对各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另外,国际化企业规模的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也逐渐增加,由于国际经营管理经验不足,造成了企业资源的分散,进而降低了企业对资源的使用效率。

3.国际化的经营能力不足

中国大陆(地区及香港地区)在2016年世界500强企业上榜的数量为110家,这是中国大陆(地区及香港地区)上榜企业数量连续第13年增加(财富中文网,2016),表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毕竟发达国家发展多年,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总体存量规模较大,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与发达国家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说明中国企业把国内的竞争力转化为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竞争主体上看,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还很少。

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企业自身及相关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管理和资源整合(马鸿佳,董保宝,葛宝山,2014),中国企业国际化资源整合能否成功成为企业具备世界级跨国公司的条件。当前中国企业处于快速的国际化进程中,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能力还在学习中,有待进一步提高。总结起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不足:由于国有企业对外投资企业数量占比较重,国企组织的灵活性不足,无法及时反应和调整国际化产业的变革;部分企业投资决策的规范性不足,对投资环境的考察和投资市场的信息搜集不到位,单指企业的市场开拓力度不够;疏于风险管理和应对;由于对投资国文化和制度的差异认识不足,不清楚或没有较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导致跨文化整合失败进而影响在当地的经营;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有效地考核和激励能力等。

4.企业在品牌、技术和管理上欠缺,处在价值链低端

由于贸易壁垒和人工成本等因素,中国制造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根据最新的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分析,制造同样一件产品,中国企业的制造成本指数与美国比只是低了4%(以美国作为基准数值为100,中国为96),也即美国制造成本為1美元,在中国制造则需要0.96 美元,差距已经很小。这说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需要从内生性方面做好技术、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作为世界级跨国公司无一例外都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这些核心竞争优势有的体现在技术资源方面,有的体现在品牌和营销资源方面,有的体现在财务和经营管理方面。中国跨国公司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企业规模很大但缺少核心的竞争资源优势,差距仍然不小。

进一步来看,中国的跨国公司与世界级跨国公司在竞争优势方面的差距比较主要体现在技术资源、营销资源和对财务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管理上的差异。一缺品牌,随着国际化的深入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但是中国跨国公司拥有世界一流品牌的数量仍然较少;二缺技术,很多中国跨国公司仍然处在追赶阶段,在技术资源方面投入不足,创新能力欠缺,原创性技术开发突破性较少;三缺管理,虽然中国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但是在管理方面无论是财务、生产、研发还是营销管理,中国跨国公司与发达国家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都存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5.国际化经营意识不足

当前中国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由于受制于国内环境的影响普遍不高,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对国际化经营意识欠缺。我们首先归纳一下国际化经营意识的具体内容,包括:(1)全球意识:全球意识是跨国公司与中国国内企业相比的重要特点,是企业站在更高的格局上,从宏观的角度对全球资源分配进行经营和决策;(2)品牌意识:即品牌知名度,表现为消费者对品牌认知与品牌回忆程度。企业应加强对自身品牌的经营意识,同时企业还要用好品牌,作为企业进行全球资源分配的推动力量;(3)风险意识:指企业对风险的感受,由企业利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对风险的认识态度,任何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中都可能存在着风险,企业需要学会评估并识别风险,提前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4)竞合意识:即竞争合作理论,源于对竞争对抗性本身固有缺点的认识来适应复杂经营的环境。企业经营活动是可以实现双赢的特殊的博弈。中国跨国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经常面临恶性竞争,导致两败俱伤,所以企业应该与竞争对手间考虑协调和合作;(5)公关意识:即公共关系观念,是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属于企业软实力的建设内容。中国跨国公司在外应提升自身的综合形象,主动做好投资地领导层和民众的公关工作。

三、企业对外投资绩效提升分析

面临上述问题,让我们思索:中国企业国际化投资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而中国企业国际化投资惨痛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国际化下企业的绩效受什么样不同类型的资源的影响,会有怎么样的影响?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对中国企业结合国际化下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的研究要做个了解,而且要把企业的国际化下这些方面放在统一的框架中理解。

有些企业经过了一段时期的高速发展,积累了很多的资金,准备进行多元化战略,实施跨行业经营,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的财务资源充足,只要有足够可调配的资金,企业的扩张就可顺利进行。由于对实施新战略所需人才和技能的估计不足,企业的爆发性发展一时难以聚集配套足够的人才,于是将技术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部门管理能力不够的人员推上实施新战略的重要岗位。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内部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企业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很多公司不在人力资源上作战略储备。如果企业没有符合战略实施配套的人员,而企业所处环境又快速变化,企业仓促找人或者坐失良机都会导致企业战略的失败。

在目前企业所处的国际化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发展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如果企业没有对相应的资源进行配置,那么原来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就会流失,从而对企业的绩效和生存具有破坏力(Haveman,1993),如果企业选择调整和更新其资源分配,就会增强企业的绩效。

所以,中国企业选择国际化投资模式,在研究企业立足于本国内优势,寻求战略性资源(品牌、营销)将自身优势资源转化为产品在国外的市场份额的同时,企业需研究自身产生竞争的财务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营销资源的配置在多国进行投资,开展竞争与合作,在一个利益互联的平台上实现融合,摆脱制约企业自身的资源短板,在全球建立多元化体系,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从而实现企业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鸿佳,董保宝,葛宝山.创业能力、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3):431~440.

[2]高素英,赵曙明,张艳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基于动态环境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1,(7):990~996.

[3]陈元荧.跨国并购绩效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5):15~19.

[4]Haveman,H.A.(1993).Organizational Size and Change:Diversification in The Savings and Loan Industry after Deregulation[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50.

作者簡介:

刘玉玲,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研究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N素的实证研究
O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产业异质性研究
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之国际贸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