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选择研究

2020-07-14 20:15肖智星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2期
关键词:降息

摘要:央行规定国内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工作在2020年3月至8月完成,赋予借款人一次性定价基准转换选择权,探讨基于借款人视角的住房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优选问题具有迫切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基本情况,阐述可选择的两种转换方式;然后分析转换选择LPR与选择固定利率的差别,指出古典概率模型下选择固定利率对借款人更合算;最后探讨突发的新冠病毒疫情极大影响了全球中长期利率走势,明显加大了国内LPR的降息预期,借款人选择LPR更有利。

关键词:贷款定价基准转换;LPR;新冠病毒疫情;降息;古典概率模型

2019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第30号公告明确,2020年3月1日至8月31日,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且定价基准只能转换一次,转换之后不能再次转换。这意味着每一个满足条件的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都有一次自主选择房贷利率定价方式的机会。因此,开展基于借款人视角的房贷定价基准转换优选研究变得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借款人基本上只能被动接受浮动利率。这次定价基准转换工作,原本给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提供了一次将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的难得机会。理论上看,在未来LPR走势符合古典概率模型的情况下,借款人选择固定利率要优于浮动利率。但是在转换时段内,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突然暴发并在全球大流行,迫使世界各国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极大影响了全球中长期利率走势,同时也使国内LPR在短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调,并显著加大了LPR中长期的下调预期。在LPR明显处于下行周期的情况下,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选择LPR变得更有利。

根据上述思路,本文首先介绍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的基本情况,说明借款人可以将原贷款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也可转换为固定利率。接着分析定价基准选择LPR与选择固定利率的差别,指出古典概率模型下LPR方式对借款人并非优选。然后探讨新冠病毒疫情对LPR走势的明显影响,认为在LPR明显下行趋势下借款人选择LPR会更有利。

一、存量浮动利率住房贷款的两种转换方式

贷款定价基准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基准利率定价法确定各类贷款的价格条件时所参照的特定基础利率标准。所谓贷款定价基准转换就是调整定价参照标准,从原来的基准利率转换为新的基准利率。

根据央行公告,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可以有两种转换方式。第一种是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官方表述是: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将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点可为负值),加点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为LPR,除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外,加点数值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加点数值应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与2019年12月发布的相应期限LPR的差值。也就是说,转换前,住房贷款的定价办法是“贷款基准利率×浮动比例”。其中,贷款基准利率由央行公布确定,例如当前我国5年以上贷款的官方基准利率为4.9%。浮动比例可下浮或上浮,由金融机构根据政策要求、市场情况和风险等级等综合决定,存量房贷中既有低至7折的,也有上浮30%的。转换后,住房贷款的定价方法调整为“LPR+点数”。其中,LPR由央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例如2020年3月21日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4.75%。加点数值等于原合同当前的执行利率水平与2019年12月发布的相应期限LPR的差值,即“加点数值=转换前的执行利率-2019年12月发布的相应期限LPR”。LPR的期限品种依据原合同的借款期限确定,原合同借款期限在5年及以下的,相应参考一年期LPR;原合同借款期限在5年以上的,相应参考5年期以上LPR。加点数值可为正值或负值,且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对比转换前后,这种转换方式的关键在于利率“换锚”,即房贷利率定价基准从贷款基准利率转换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第二種是转换为固定利率。官方表述是: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可转换为固定利率;如存量浮动利率贷款转换为固定利率,转换后的利率水平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其中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转换后利率水平应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也就是说,转换后的住房贷款利率水平等于转换前的执行利率,且在合同剩余期限内不再改变。对比转换前后,这种转换方式的关键在于利率“变动”,即房贷利率从跟随贷款基准利率调整而变化切换为固定不变。

二、古典概率模型下的存量浮动利率住房贷款转换方式选择

根据央行规定,存量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在转换时点的利率水平应保持不变。所以,LPR和固定利率两种转换方式的起点利率水平是相同的,都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它们的区别在于今后的利率水平是否发生变动。选择LPR方式,房贷利率定价方法是“LPR+点数”,以后房贷利率会随着LPR的变化而变动,月供可能变多或变少。选择固定利率,房贷利率始终等于起点利率,以后无论LPR如何变化,房贷利率和月供都不会变动。

由于转换选择机会只有一次,并且决定剩余合同期的房贷利率和利息支出,对于借款人而言,理性选择很重要。一般认为,两种转换方式各有利弊,具体如何选择取决于借款人自身的判断,尤其是对未来LPR利率走势的预期。如果借款人预期未来LPR会下降,那么选择转换为参考LPR定价较好,因为利息支出会跟着减少;如果借款人预期未来LPR会上升,那么选择转换为固定利率更优,因为利息支出不会增加。这个建议隐含着一个假设前提,即借款人具有充分的认知理性,对利率走势的判断将是准确的。然而,这一假设前提与现实不符。事实上,市场利率是非常难以预测的,专业的金融机构都无法准确预测长期利率走势,何况个体购房借款人。如果借款人的预测是错误的,那么看似“理性”的选择会导致南辕北辙的结果。例如借款人预测未来LPR是下降的,选择浮动利率,意图减少利息支出;结果未来LPR实际上是上升的,那么利息支出将不减反增。为此,下面探讨一个更为常见的情形。即假设借款人不具有充分的认知能力,在不对未来LPR走势作判断的情况下,如何选择较为理性。

古典概率模型也叫等可能概型。该模型下,随机实验所有可能的结果是有限的,并且每个基本结果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相较于即期LPR而言,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只有三种可能性:上升、不变和下降。如果不作预测,可以认为这三种结果出现的概率相同,适用古典概率模型进行分析。

首先,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不变的概率占1/3,利率水平波动的概率占2/3,说明长期利率波动出现的概率更高,意味着现实中借款人面临利率波动风险。一般地看,选择固定利率有助于借款人更好地规避市场利率波动风险。这是因为,固定利率下,无论长期利率水平是升高还是降低,借款人都有办法把利率波动风险转嫁给银行。如果远期利率水平长时间高于即期利率,借款人按照固定利率正常还贷,就节约了利息支出,把利率上升的风险转嫁给了银行。如果远期利率水平长时间低于即期利率,借款人可以选择提前还贷,避免多付利息。而LPR浮动利率下,借款人缺少风险转嫁手段,只能被动承担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

其次,浮动利率下,市场利率的波动会导致利息支出和月供金额发生多次调整,借款人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精力进行处理,会产生一些还款付息的管理成本。因此,即使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等于即期LPR,借款人选择固定利率,仍然比选择LPR方式略为合算。也就是说,综合考虑利息支出和管理成本的话,借款人选择固定利率,当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高于或等于即期LPR时都肯定不会吃亏,占2/3的概率;仅1/3情况下,当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低于即期LPR时不能保证合算。从这个角度看,也是选择固定利率较优。

最后,当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低于即期LPR时,按照下调息差幅度进一步分为显著下降和轻微下降两种等概率情形。只有当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显著低于即期LPR时,降息节省的利息支出才会明显高于利率波动产生的管理成本,选择LPR方式方能占优。

综合来看,古典概率模型下,借款人选择固定利率,可以确保2/3的概率不吃亏;选择LPR方式,仅有1/6的概率确保合算。其现实意义在于揭示了,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借款人有很大把握认为低概率事件会发生,即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显著走高的岀现概率由1/6升高到超过50%,才应该选择LPR方式。其他大多数的通常情况下,借款人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固定利率。

三、新冠病毒大流行下的存量浮动利率住房贷款转换方式选择

就在央行30号公告发布不久,全世界突然暴发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自2020年1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起,新冠病毒肺炎迅速演变成一场危及全球的大流行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截至4月12日,全球新冠病毒确诊病例累计已超过165万例,死亡病例累计超过10万例,疫情已影响到全球21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区域已确诊超过80万例,死亡超过7万例;美国确诊超过50万例,全美各州历史上首次同时宣布处于“重大灾难”状态;意大利确诊超过15万例,死亡超过2万例,病死率超过12%。

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国扩散蔓延,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金融市场数据显示,全球股市2020年一季度下跌21%,创下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其中,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四次熔断,下挫23%,创下1987年以来最大跌幅;英国富时100指数、德国DAX指数、法国CAC40指数均大跌25%左右;日本日经225指数和韩国综合指数均下跌两成;印度SENSEX30指数下跌近30%;跌幅最大的阿根廷MERV指数,下跌达41%。联合国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下滑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新冠疫情使全球面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2020年全球经济将出现“急剧负增长”;世贸组织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将缩水13%到32%,全球GDP将萎缩2.5%~8.8%。全球各国经济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3月全球经济萎缩了0.5%,全球经济增长已陷入萎缩境地。

为应对百年难遇的新冠病毒疫情冲击,各国政府相继出台“救市政策”,各国央行降息力度空前。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全球有44个国家和地区先后降息,累计67次,有18个国家和地区降息2次以上。其中,美联储2020年3月3日宣布降息50个基点至1.00%~1.25%,3月15日再度紧急降息100个基点至0%~0.25%,力度相当于六次常规降息,迈入“零利率”时代;英国央行两次降息65个基点至0.1%历史低位;澳大利亚央行两次降息50个基点至纪录低点0.25%;印度央行紧急降息75个基点至4.4%;阿根廷央行降息次数最多且降幅最大,连续5次累计降息1400個基点。

今天的中国早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与社会。在新冠病毒疫情冲击和全球各国央行大幅降息的背景下,中国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下降成为高概率事件。从短期看,LPR已实质性降息。2020年4月1年期LPR下调20个基点至3.85%,已经比初始参照利率2019年12月1年期LPR 降低30个基点;5年期LPR下调10个基点至4.65%,比初始参照利率2019年12月5年期LPR 降低了15个基点。从中期看,国内外因素推动LPR继续大幅下行。国内层面,经济同样受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一季度GDP增长-6.8%,创下1962年以来最低值,4月17日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运用降息等手段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LPR下行趋势明显;国际层面,全球央行大幅降息使国内外市场息差进一步扩大,LPR下行压力大。从长期看,基于三个理由,我国远期LPR在中短期明显下行后重新回调至4.8%以上水平的概率很低。一是受人口老龄化和经济总量规模逼近世界之最的约束,我国长期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市场利率也会伴随下行。二是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国内资本更加充裕,资金价格下降,带动市场利率下行。三是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背景下,我国维持5%的国内外利差既无必要也有难度。最后,从利率贴现看,近期低利率优于远期低利率。在短期LPR已低于4.8%,中期LPR将大幅低于4.8%,远期LPR难以高于4.8%的情况下,未来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将大幅低于4.8%。

四、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由于百年难遇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影响,笔者认为我国未来长期LPR平均利率水平明显低于4.8%将是超过50%的大概率事件,借款人在进行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时选择LPR方式会比较有利。

参考文献:

[1]陈姣.固定利率住房贷款的利弊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9):213~214.

[2]李鹏祥.古典概率的模型分析与计算方法归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2(33):50~50.

[3]吴垠.新冠疫情的经济冲击与中国应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3-25.

[4]盘和林.下半年央行或引导LPR及时适度调整[N].21世纪经济报道,2020-3-24.

作者简介:

肖智星,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商业经济。

猜你喜欢
降息
新西兰央行宣布降息 拉开发达市场宽松序幕
澳大利亚央行降息25基点
澳联储降息至1.75%破历史新低
降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