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自拍式现场报道的应用

2020-07-14 18:28陈旭东
声屏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电视新闻

陈旭东

摘要:成熟的技术及设备已足以支持一人独立操作完成电视新闻。各地记者不断尝试自拍式现场报道,且表现出明显共性和基本范式,标志着自拍式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已事实存在,应更新对电视新闻体裁的归纳与定义,将自拍式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纳入常态报道形式之列。

关键词:自拍 电视新闻 现场报道

根据2019年度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的类别设置,广播电视作品参评项目包括消息、评论、专题、系列(连续、组合)报道、访谈、新闻现场直播、新闻节目编排。其中,消息、评论、专题、系列(连续、组合)报道作为多年来电视新闻的常用报道形式,对提升电视手段的“再造现场”优势方面一直推进缓慢。

国内电视媒体早有自我革新,比如以央视“新春走基层”为代表的一大批电视新闻“走转改”作品持续推出并获得好评,然而报道语言、成片时长等因素仍与小屏受众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当前,传播主渠道从“大屏”转移到“小屏”,普通人习惯从随身携带的移动端“小屏”接收信息,渐趋模糊的媒介边界让新闻产品的形式不再固化,然而常用电视新闻报道形式仍有较封闭的电视属性。

“梨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等非电视媒体打造的“影像+提示字幕+背景音乐”为基本模式的短视频内容产品,已在一定程度上重塑受众的视频资讯评价标准,传统电视新闻原样“上网”已无法与之竞争,与媒介素养不断提高的受众渐行渐远。电视媒体有必要开发新的新闻报道形式,以适应新形势。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探索适应新传播生态的突破口

西方电视新闻界认为,凡是适合于现场报道的新闻决不采用其他形式的报道。“现场报道是最能体现、发挥电视传播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因为记者现场报道是在“了解新闻事实发生的有关情况和背景,在现场做口头报道,代替回台后的写稿、播音;摄影配合记者的报道来摄取相应画面”,采访报道与画面摄取同步进行,实时输出为完成状态的电视新闻片。现场报道作为最能凸显电视新闻优势的形式,理应作为电视新闻探寻适应新传播生态的突破口,前提是挣脱繁重的技术设备的约束,并寻找到进一步减少报道人手的可行办法。

1994年出版的《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对“电视新闻”作出的定义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传播手段”被摆在电视新闻定义的最前端,可见其视觉传达高度依赖技术手段,电视新闻革新要以技术手段为首要前提。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技术及设备已足以支持一人独立操作的摄录方式,以自拍方式完成电视新闻开始自然出现。

一人独立操机完成电视新闻摄录的可行性

除了演播廳或特定题材需要,笨重的肩扛式大摄像机在多数电视节目拍摄中已被便携的小型数字摄录一体机取代。2009年,奥林巴斯发布了史上第一台可换镜头数码相机,数码相机缩小尺寸的潮流从此开始,各大光学厂商陆续推出小尺寸摄录设备。目前,国内部分电视台使用数码单反相机或小型高清摄像机拍摄新闻,显示出电视新闻采拍设备小型化的趋势,而且取代传统广播级专业摄像机的速度正在加快,但仍需最少两人组合才能完成“拍”与“被拍”。

光学厂商敏锐捕捉到这种需求的增长,不断推出微型、便携、简化、可一人单手操作的摄录设备,特别是手持防抖云台的出现,使小型摄像机、数码相机乃至智能手机的优势进一步发挥,防抖运动相机、迷你手持云台相机也正成为主流设备。这些设备的成像品质极高,部分达到电影级画质,已远远超过广播级专业高清摄像机。以地市级媒体广东韶关广播电视台为例,2019年9、10月推出的两集新闻Vlog,都由出镜记者使用大疆出品的口袋云台相机自拍完成。这款相机长度不足13厘米,重量仅116克,极大减轻前端记者的压力,而4K级别的原始画质给后期制作提供了巨大空间。

以自拍进行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

“单人单机”是客观需要。传统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需至少两人搭档完成,即一名记者负责口述,一名摄像负责操作设备拍摄;直播连线时,摄像还要承担调试信号等技术工作,生产流程也相应拉长。

许多电视新闻记者都有“单人单机”的外采经历,当进行现场报道时,记者要先完成架设脚架、调试摄像机、调试话筒、确认对焦等一系列操作,不仅消耗大量精力,也容易错过重要新闻瞬间。而采用便携设备进行自拍式现场报道,可由记者兼任摄像或摄像兼任记者,即使进行直播连线也没有繁杂的技术环节,记者或摄像一人即可在现场快速成片或完成直播连线报道,生产流程实现高度简化。

事实上,许多新闻现场对采访人员的人数有客观限制,比如医院等防疫重点区域存在感染风险,必须严控人员进入。2020年2月16日下午,湖北荆州洪湖市人民医院内,医疗队员将新冠肺炎重症病人转移到ICU病房,医疗队员与病人都高度谨慎,过程必须迅速。随队的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杨霄身着全套防护服,选择了“单人单机”自拍,在出镜讲述现场情况时同步展现转移过程,也直接以自拍机位拍摄现场场景,实现景别和机位的无缝切换,现场完成这条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当晚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多个新闻栏目播出。3月17日,广东卫视《防控疫情午间特别报道》的直播连线中,杨霄以同样的自拍方式在荆州中心城区讲述当地取消道路卡口管控后的情况。将采访人手最大程度减少,记者或摄像单人行动,恰是在防疫一线采访报道时确保安全的客观必要。

信息与画面最大程度吻合。观众所见与记者所述不完全一致,是为电视新闻之大忌。传统模式中,记者需通过摄像的配合才能完成现场报道,当沟通不到位或理解偏差,摄像未能准确捕捉记者口述的新闻画面,容易导致“声画脱节”。出镜记者自拍进行现场报道时,可自主把握入镜画面,使讲述的信息与画面最大程度吻合。自拍式的出镜不仅符合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要求,也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声、画、时态高度重叠。

契合年轻受众的视频观赏需求。90后、00后年轻用户对碎片化、个人化的网络视频的偏好,正影响着传统电视新闻工作者的生产思维和审美标准,甚至已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传统电视新闻的生产工序和完成标准。自拍的人格化属性与年轻受众特别是移动端手机用户的趣味相契合,有助于更精准触达年轻受众,提升传播效果。

以Vlog为代表的自拍式短视频风靡互联网后,电视媒体迅速借鉴并运用于电视新闻中。仍以韶关广播电视台的新闻Vlog为例,90后女记者叶铭珠以当地乡村基础设施改造、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开馆为主题,全程自拍出镜进行现场报道。这两条新闻Vlog的主题都是当地乃至广东的阶段性重要工作,是地方党媒必须圆满完成的重大主题宣传任务。在保证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叶铭珠采取区别于传统电视新闻的诙谐语言,个性和身为90后的代际特征得以释放,后期编辑则加入亮色边框、卡通字幕、漫画对话框、综艺特效等网络Vlog的视觉包装,使主题宣传“潮”起来。这两条新闻Vlog优先在移动端发布,同一天晚上在当地时政新闻栏目或民生新闻栏目播出,新媒体端与电视端都引起热烈反响,尤其激起当地年轻用户在新媒体端留言评论,印证了人格化的自拍现场报道在年轻受众群体中的认可度,较之传统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有巨大优势。

促进采编人员“全媒体”转型,符合媒体融合发展规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央视《东方时空》、央视新闻微博、新浪微博共同发起的“战疫情·武汉日记”,参与报道的很多电视新闻记者以自拍出镜的方式做现场报道,既成为央视电视端播出的电视新闻,也在新浪微博发布。这些来自疫情一线现场、视角贴近出镜记者及新闻当事人,仿佛普通人随手拍的新闻视频引起热烈反响。其中,新浪微博话题“央视记者武汉vlog”截至2020年3月30日高达4.4亿阅读量、6.2万讨论;央视记者张竣“单人单机”拍摄的视频从2020年1月25日开始在相关微博话题更新了视频28条,合计71972次转发、82390条评论,收获高达1803013个点赞。

此前以出色的电视新闻现场报道而颇具人气的另一位央视记者张鹏军2月8日深入汉口医院,以自拍出镜开篇的隔离区真实记录,在电视端和新浪微博都引起极大反响。截至3月25日统计显示,这条新闻视频的完整版在2月11日的首发获得6877次转发、4036条评论、76768次点赞,2月12日发布的二次剪辑版本又获得8732次转发、6236条评论,点赞数高达131749,三项数据都比首发版本高。

这些电视新闻记者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参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在大屏小屏都玩转自如,成功的自拍式现场报道是其完成“全媒体”转型的标志,也体现了央视作为中国电视媒体的示范与榜样,从细微处发力媒体融合发展的正确选择。

结语

2020年2月26日,广东珠江频道《今日关注》栏目播出《战“疫”日记:记者接受核酸检测 出结果前很忐忑》,这是一条由中新社记者用非广播级专业摄像机拍摄的新闻短片。自拍作为网络社交与日常生活的常态,为自拍式现场报道的普及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大众共识,所有媒介的记者或摄像都能迅速上手。电视媒体的实践也确认了自拍式现场报道的可行性,良好的传播效果则印证了电视新闻记者摄像凭借专业素养,能够发挥自拍式现场报道的优势。

各类媒介开发视频产品渐趋普遍,不同记者采取的自拍报道方式呈现出明显共性,形成基本范式,标志着自拍式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已事实存在。电视媒体理应顺应传播生态的变化而更新对电视新闻体裁的归纳与定义,将自拍式现场报道纳入常态报道形式之列。(作者单位:韶关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1.叶子:《电视新闻:与事件同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杨伟光:《电视新闻分类与界定》,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版。

3.吴洪莉,刘梦娇:《VLOG:短视频下一个爆发点——基于B站的热门Vlog视频内容生产策略分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6)。

4.罗幸,许丽君:《从大屏到小屏:媒体变革下新闻现场直播语言的影响与变化》,《传媒》,2019(15)。

5.张纾舒:《小屏微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生態变革》,《教育传媒研究》,2016(4)。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对电视记者现场报道的技巧探析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传播优势与报道艺术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关于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讨论
电视新闻的后期编辑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