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也能宣传好大主题

2020-07-14 18:28罗强汪丽婷张雪川
声屏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江西非洲

罗强 汪丽婷 张雪川

摘要:这些年来,在我国和沿线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成果斐然。崛起的中国正在为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着智慧和力量。作为省会地方媒体的南昌广播电视台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主题的报道,先后两次派出创作组远赴非洲,对奋战在万里之遥的非洲腹地上的江西团队及项目进行报道,传扬江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精彩故事。

关键词:地方媒体 “一带一路” 江西故事

“一带一路”倡议,让更多的中国企业带着中国智慧、中国自信、中国技术和中国友谊,深入沿线国家参与建设,携手沿线国家提升经济发展。南昌广播电视台不负职责使命,积极策划“一带一路”相关报道,于2017年、2019年两次派出创作组远赴非洲,对江联国际、华坚集团、江西中煤等江西籍企业在异域他乡的精彩故事进行采制报道,赢得良好社会反响。

故事不精彩不行,人物不感人不行,话题不鲜活不行,主题没有深度不行。我们深知,远赴非洲采制与在国内是不同的,所以,事先做了很多的案头工作,也设计了可谓周全的采制计划,但由于停留时间、外事纪律,以及其他一些外来因素的出现,使得计划总是拗不过变化。但无论怎么变,我们的任务目标是不可变的。

用典型的故事服务创作主题

典型故事的选取,是构成节目主题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故事的筛选上,我们紧扣“一带一路”走出去、谋发展、播友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并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创作之中。

江西中煤集团是“江西海外建设兵团”的后起之秀,更是佼佼者。近年来,他们的项目遍及非洲10多个国家,工程涉及房建、公路、桥梁、打井,甚至还有农业推广等,是一个跨界发展创奇效的企业典型。

被誉为“西非之最”的波科亚西立体高架桥项目,位于加纳首都阿克拉市郊库马西交通枢纽上。此前,由于交通发展滞后,阿克拉连接内陆地区的这个重要交通枢纽通行压力巨大。2017年底,江西中煤在国际工程招标中,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雄厚的技术实力,赢得该建设任务。作为加纳的国家重大项目,总统府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在实现“天堑变通途”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施工对交通枢纽的影响,江西中煤人克服重重困难,采用悬臂挂篮技术,实施了大跨径梁桥施工作业。这一先进操作技术的运用在加纳是首例,同时项目还创造了加纳桥梁建筑史上高度最高、跨径最大、施工工艺最先进等多个第一。

摄制组的行程安排非常紧凑,为了尽可能获取到更多的素材,每到一地我们坚持与项目的员工同吃住。最让我们难忘的是,在肯尼亞C81公路项目营地的那一晚所听到的令人惊心动魄的枪击事件。跨越赤道南北,地处肯尼亚东北部加里萨州辛布里地区的C81公路项目工程,往东距邻国索马里只有160公里。恶劣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及索马里恐怖组织的出没,让本国的建设团队都不敢承接这里的工程,但江西建设团队却以无所畏惧谋发展的眼光在这里投身项目建设。

在2019年1月20日晚,恐怖组织袭击了C81公路项目中国营地,项目部员工和守卫警察对恐怖分子进行了阻击,保护了营地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起严重的袭击事件受到中国外交部、江西省政府,以及肯尼亚政府与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项目部商务经理、南昌姑娘刘洁在回忆那晚的情景时,仍心有余悸……但在袭击事件后的第三天,勇敢的刘洁和同事专程到当地警察局了解事件的调查情况并进行交涉,要求当地警察部门从保障项目工程和人员安全的高度,尽快查清事件真相。这既是责任的担当,更是中国力量的精神体现。

“有意义的是,我们江西企业在埃塞俄比亚的实践,改变了非洲对中国的看法,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的企业从建设到投产,只用了100来天的时间,而且两条生产线全部做出口美国的高端品牌,我们硬是做出来了。后来,有很多非洲国家的首脑、政府官员等来到华坚参观,繁忙有序的景象让他们从不敢相信变得不得不信。”这是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接受采访时的话语。

作为民营企业的华坚集团,是从南昌走向国际的知名制鞋企业,是受时任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的力邀落户埃塞俄比亚的项目。几年过去了,如今的华坚埃塞厂区,有七千多名当地员工各司其职,熟练地完成皮革切割、黏合、缝纫等制鞋工序,九条现代化生产线每天能够出产8000多双女鞋,年创汇超一亿美元。华坚的到来,不仅增加了就业机会,还为埃塞俄比亚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带来了希望。

付出终有回报。在非洲的采访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非洲国家长期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非洲的群众和媒体对中国的了解甚少,但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建成竣工,务实、诚信的江西团队成为了非洲民众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加纳国家众议院副议长 Hon Moses Anim 先生接受采访时,他从地缘、经济、人文等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给非洲国家带来的变革,对中国企业所作贡献的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作为中国媒体人我们感到,要让非洲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技术,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有力回击西方“中国新殖民主义论”,中国媒体就必须走进非洲、融入非洲,扩大活动空间,增强话语创新力,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鲜活的话题充实节目内容

生动鲜活的话题,是丰富节目内容的必备要素。只有话题生动而鲜活,节目才会具有磁性,才能诱发观众的共鸣。

我们来到了地处埃塞俄比亚中北部高原,江西中煤集团与江西中交集团联合承建的Mota公路及大桥项目工程现场,拍摄到了繁忙施工中的江西团队克服大山、峡谷、激流、险滩等环境因素,以顽强的毅力、勇士的斗志、科学的态度、干练的作风,奉献智慧、播撒友谊,将公路和大桥的建设不断向前推进。这个项目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至贡德尔的重要通道,全长约63公里,其中有落差近1000米,横跨青尼罗河的桥梁需要一并建设。项目启动时,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对地质、环境等情况的掌握与分析,及时对之前外方给出的设计建设方案提出调整建议,从而使大桥在技术指标、建设周期、建设费用等多个方面更趋科学合理,得到埃塞俄比亚国家交通部的高度认同和赞赏。

非洲农村地区由于公共卫生条件差和缺少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源,导致村民疟疾和肠道疾病的发生。为改善非洲农村群众长期用不上清洁饮用水的状况,中国政府向加纳提供无偿援助。江西中煤团队历经七百多个日夜的努力奋战,提前完成了遍及加纳6个省832个村的1000口水井项目的施工任务。随着清澈甘甜的井水汩汩而出,五十多万加纳村民喜笑颜开。

采访中得知,在当年打井施工期间,我方工程技术人员有一百多人次患上疟疾及伤寒,但当看到周边民众对饮用水源的渴望与期盼时,工程技术人员发誓一定以精湛的技术打一口出水一口。水井项目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们还是随项目的善后人员走进偏远村落,拍摄村民取水的场景。当村民看到我们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称赞中国伟大、中国OK。

国之相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水井项目虽小,但关乎民生,它带给加纳村民的不单只是井和水,而是中国政府对加纳人民真切相助的体现,是中国构建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展现的大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义深远。

在多哥首都洛美近郊的中国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平时不善言语的喜马拉面对镜头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当初,中国专家在指导他们种植玉米时,让他们将影响产量的苗干及时拔除,但长期受到固化思维影响的喜马拉不能理解,经常会因为这些事与中国专家发生争执,并挑动村民抗拒专家的指导……实践最终给了喜马拉有力的证明。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为了表达自己对中国专家的感激与尊重,他按当地的风俗抓了一只大田鼠烤好,送给中国专家品尝。从此之后,他不仅自己主动带头干,还动员大家认真学习中国经验。

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技术专家章光义患上了疟疾,刚从中国医疗队接受治疗回来,身体稍好一点,就赶到大棚对多哥员工进行指导……多哥驻中国原大使、多中友协主席阿格博先生得知我们摄制组在洛美,热情邀请我们去他的府邸做客并接受采访。他说多哥是一个农业国家,中国专家在多哥传授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为多哥的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一项有益的伟大事业。

肯尼亚穆米亚斯水厂、海关大楼;赞比亚国家电视数字化大楼、国家工程师协会大楼、UTH医技大楼;埃塞青尼罗河大桥、孔博查公路、华坚鞋业;加纳POKUASE高架桥……一处处项目、一个个故事,就像一粒粒种子播洒在非洲大地,为中非合作书写了友谊发展的篇章。不论是在哪个国家、哪个项目,所到之处,我们看到了江西建设者们在参与国际项目建设中的风发意气,看到了他们用勤劳、智慧、奉献,以高质量、高效益收獲友谊,获得国际社会认同的中国形象。这无一不是我们媒体和媒体人做好创作的最好素材。

南昌广播电视台围绕“一带一路”主题的报道,既向沿线国家传递了“各取所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也为国内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走出去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生动实例。

非洲创作之行,我们陆续推出了系列栏目、专题片、纪录片,以及MV等不同体裁的作品,还通过新媒体平台、掌上南昌APP等渠道进行发布。其中系列报道《你在他乡还好吗》、纪录片《筑梦新丝路——行走在非洲屋脊的江西人》等作品荣获国家和省级奖项。

(作者单位:南昌广播电视台)栏目责编:乐禾

猜你喜欢
江西非洲
江西银行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An Uncommon Trip
非洲行记(三十四)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3.换装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