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排队喝网红奶茶的年轻人

2020-07-14 17:56董可馨
37°女人 2020年7期
关键词:鹿角奶茶排队

董可馨

说到奶茶就容易让人联想到“网红奶茶”这样的流行时尚。在一般的社会认知中,去买一杯“网红奶茶”是要排队的,长长的队伍里多是衣着光鲜的年轻人,他们浪费半小时甚至两三个小时排队,就是为了一杯时尚感十足的奶茶。

甜蜜的“小确幸”

“网红奶茶”的命名本身作出了一个强烈的暗示:它是一种消费主义和小资情调相结合的产物。无论是在奶茶店里排队的场景,还是社交媒体上的各种用词,都共同构成了以“奶茶”为媒介的时尚景观。

“我们这些嗑奶茶的人基本与瘾君子一样,喝了第一口以后,整个人生就走上了岔路……”微博上有这么一句文青味十足而又夸张的话,出自一位网名为“一朵娇花刘”的人之手。这句话显然是喝网红奶茶群体的自我表达,其转发接近4万,点赞两万。

深圳的热门商区海岸城集中了当前大火的一众奶茶店。2018年9月22日,一个普通的周六午后,几家热门奶茶店前无一不排着十几人的队伍。队伍中人,年轻女性为主,多是三三两两地结伴而来,聊天嬉笑,或一起自拍,看起来,等待并没有那么焦躁难耐。

鹿角巷门口右侧,陈雪和朋友拿着刚买的经典款黑糖鹿丸鲜奶,在鹿头背景前合影。这不是陈雪第一次排队买鹿角巷。陈雪今年大学毕业,刚从上海到深圳工作不久。離开上海前,她与几个朋友约定吃顿离别饭。离约定时间还差两小时,她赶去鹿角巷,为朋友买奶茶,为此排了两小时队。

可为什么是买奶茶,而不是做别的?最寻常的一种反应是:奶茶好喝。不难理解,甜蜜、冰凉,再加上珍珠的Q弹,奶茶的丰富口感意味着味蕾的享受。

资本推手

社会学家鲍德里亚曾有言:“流行,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当代表演,如同市场一样,是一种普遍的形式。”

奶茶并不自然,作为流行文化的奶茶现象,是在进入资本狂舞、消费升级的时期,才大量而广泛地传播开来。普通的饮用奶茶的行为,自然难以避免地同整个商业社会的运作逻辑相勾连。

2016年,喜茶获得了IDG资本以及知名投资人、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的共同投资,融资金额超1亿元。一年半后,喜茶宣布完成4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本是起源于广东江门一条小巷里的奶茶店,在资本的助力下,迅速成长为奶茶业中的大佬。也因为资本的蜂拥而至,催得奶茶日益“高档”。装修华丽,用料考究,包装精美,是当今网红奶茶的普遍卖点。

沈蜜第一次看到鹿角巷的奶茶杯直感到惊艳,“一杯奶茶怎么能做到这样好看。”有一款极光系列颜值极高,紫色的北极光是葡萄苹果醋口味,金黄的晨曦是芒果口味,前者由蓝色渐紫,彩色的光影渐变,看着像天空的美色融入进了一个瓶子里面,如星空般梦幻。网上流传着不少明星与这款饮料的合照,不少粉丝因此慕名前去。

而今,装修大气的鹿角巷,一杯奶茶均价20多元,而这个定价正在悄然成为网红奶茶的主流价位。

如此看来,近10来年的奶茶发展史,实在是一部奶茶业的消费升级史。它既是奶茶业演进的必然逻辑,也在演进进程中,完成了一次次的阶层区分。这道理,对消费者如此,对奶茶品牌亦如此。

奶茶文化

奶茶现象在消费主义的卷裹之下,成为当代社会中的一种时髦,这只是消费社会的一般表征。

现实中的例子不胜枚举。

2017年五一期间,在上海普陀区真北路近铁城市广场,出现了一家只开了4天的快闪奶茶店——只靠6款产品,便吸引了过百万的人流。

在抖音上,有一系列“一杯可以占卜的奶茶”的短视频获赞111.8万。

那两家店,前者名为丧茶,后者叫作答案。形异神似,虽是奶茶店,但卖的却是“感觉”。

丧茶以反鸡汤、负能量著名,店内奶茶配文多是反讽和无奈。“浪费生命绿茶”的配文是“拼了命想拥有你的美好,满头白发才知都是过客”;“加班不止加薪无望绿茶”则配以“工作和前程都是无止境的远方,必须加餐才能抚慰这忧伤”。

丧茶官方一边喊着“干了这杯小确丧”,一边不忘正能量的反转:“生活总会出现困扰,并不至于悲惨,虽然一直出现,但依然怀有希望。”一正一反,卖的都是情绪。

“答案”奶茶不直接营销情绪,它玩儿的是神秘。顾客把自己的问题写在杯套上,将会得到一杯上面印有回答的奶茶。

有顾客问:“我和他还可能么?”得到的答案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还有人问:“会好吗?”杯中显现:“云起云落,静待花开。”很文青,很佛系,云淡风轻,个中滋味,自己体会。

还没尝试过“答案”,沈蜜喜欢点一杯“不悲不喜”,她觉得生活的秘密已经写在杯壁上了,随缘嘛,反正“喝的都是心情”。

(张秋伟摘自《南风窗》2018年21期)

猜你喜欢
鹿角奶茶排队
小编与奶茶的日常
怎样排队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地下奶茶店
巧排队列
三角龙排队
同样是奶茶
突然头上长鹿角
奶茶香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