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年甘肃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状况及防控建议

2020-07-14 05:52罗莉宁韩庆彦于清磊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0年6期

罗莉宁 韩庆彦 于清磊

摘  要:对甘肃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流行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0—2019年IB在78.57%的市(州)和35.63%的县(区)发生,发病率2.80%,病死率21.82%。从时间分布情况来看,IB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且多发生于4周龄以下的雏鸡,占发病数的75.37%。各月份均有疫情发生,以4月份和8月份发病最多,占发病数的37.04%。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以东南部潮湿地区发病较多,中部半干旱地区和西部干旱地区发病最少。从群间分布情况来看,散养户疫点数占84.92%,规模化鸡场的发病数和病死数分别占75.72%和65.62%。本文综合分析了甘肃省IB疫情现状、流行特点、“三间”分布和风险环节等,并对IB防控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状况;防控建议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6-0064-05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主要为病鸡出现呼吸道症状、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肾脏病变等。近年来,甘肃省养禽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但由于IB疫情时有发生,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影响。根据甘肃省动物疫情统计资料显示,该病首次于1984年7月在定西市临洮县某鸡场确诊,随后于1985—1998年在定西市、天水市、兰州市、临夏州和武威市的10个县以及于2000—2009年在11个市(州)的25个县(区)的鸡场中发生。2010年以来,IB疫情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赵静等[1]于2018年对家禽主要疫病的流行特点和流行毒株变化进行了实验室监测分析,认为IB仍是当前危害家禽业的重要疫病,2018年由于育雏期(特别是10~13日龄)感染IBV造成蛋鸡和种鸡缺乏产蛋高峰的现象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吕红超等[2]在2016年对全国1 987份家禽病料进行了病原学检测,IBV检出率占样品总数的10.67%,认为IB在全国各省市的养禽场呈地方性流行,仍然是危害我国养鸡业的主要鸡病。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IB发生的报道。为掌握甘肃省鸡IB的流行态势,笔者对2010—2019年甘肃省IB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1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2010—2019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87个县(区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的疫情信息和疫情现场调查等资料。

2  疫情状况

2.1 发病情况

2010—2019年,甘肅省11个市(州)的31个县(区、市)报道了IB疫情,分别占市和县总数的78.57%和35.63%,疫点存栏鸡311 340羽,发病鸡8 730羽,发病率2.80%;病死鸡1 905羽,病死率为21.82%(图1和图2)。2019年,发病数量和病死数量为近10年最高。

2017—2019年,IB的疫点数明显增加,其中2017年最多;发病数和病死数呈波动上升态势(图2)。

2.2 “三间”分布

2.2.1 时间分布

2010—2019年甘肃省IB各月份发病趋势见图3。

由图3可知,全年各月份均有IB疫情发生,疫点数以8月、11月和12月最多,分别占总疫点数的36.00%(117/325);发病数以4月和8月最多,占发病总数的37.04%(3 234/8 730);病死数则以4月、6月、7月、8月和12月最多,占病死总数的71.65%(1 365/1 905)。

2.2.2 空间分布

2010—2019年IB在甘肃省的分片区统计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IB分布在甘肃省11个市(州)的31个县(区、市),东南部、中部和西部片区均有发生。东南部、中部和西部片区发生疫情的市(州)占辖区所有市(州)的比例分别为100%、80.00%和60.00%,东南部发病县(区)占辖区所有县(区)的比例为45.16%,中部为30.56%,西部为30.00%。

2.2.3 群间分布

2010—2019年散养户和规模化鸡场IB发病情况见表2。

表2表明,近10年规模化鸡场和散养户均有IB疫情发生,其他场点无疫情。规模化鸡场和散养户的发病数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5.72%(6 610/8 730)和24.28%  (2 120/8 730)。

3  结果与分析

(1)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图3显示IB疫情发生以3月至4月、6月至8月和12月的疫点数、发病数和病死数较多,风险最大。这些高发月份是甘肃省一年中气候变化大且气温不稳定的季节。

(2) 甘肃省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包括了湿润、高寒和干旱各种气候类型,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兼而有之。IB以日照较少的东南部潮湿地区发病较多,中部半干旱地区和西部干旱地区发病较少。

(3) IB疫点数以散养户居多,占总疫点数的84.92%(276/325);发病数和病死数以规模化鸡场居多,分别占总发病数和总病死数的75.72%(6 610/8 730)和65.62%(1 250/1 905)。5周龄以下的雏鸡发病率越高,此年龄段的雏鸡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5.37%(6 580/8 730)(表3)。与陈良珂[3]等对2013—2017年全国17个省市送检病料检测后获得的结果相符。

4  结论

(1)由于中小型养禽场和散养户饲养管理不到位,导致IB疫情不断发生。应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全链条式的生物安全管理机制,实行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禁止不同生长阶段的鸡混合饲养,严禁高密度饲养,改善鸡舍的卫生条件,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鸡舍保持通风、干燥和清洁,做好冬春季鸡舍保温和常年灭鼠、灭蚊和灭蝇等工作。

(2)中小型养禽场程序化免疫不到位,免疫效果不佳,应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免疫程序,规范开展程序化免疫工作。IBV的血清型众多,已报道的达30种以上,而且还存在大量的变异株[4]。因此,选择与当地流行毒株抗原性一致的免疫谱广且免疫原性好的新型疫苗进行免疫。

(3)改变养殖模式,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养殖。做好隔离、清洗(清扫)和消毒工作,加强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强化养殖生产全链条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疫病发生。

(4)应加大开展疫病净化养殖场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无疫企业认证制度,制定健康标准,强化定期监测和评估。同时,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净化长效机制,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疫病净化方案,确定净化线路图和净化目标,积极推动疫病净化工作。

参考文献:(4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