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行资本消耗战何时休

2020-07-14 16:17方斐
证券市场周刊 2020年24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青岛上市

方斐

自2019年1月16日在A股上市至今,已近1年半的青岛银行,是山东乃至全国城商行的翘楚,但种种迹象表明,带着亮丽光环的青岛银行本应是上市银行的杰出代表,但登陆A股后的这一年半时间,青岛银行的整体表现名不符实。

重资产扩张

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6.22亿元,同比增长30.65%;实现归母净利润22.85亿元,同比增长12.92%。

从业务上来看,青岛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依靠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则离不开信贷和资产规模的扩张。2019年,青岛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1691.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57.91亿元,大幅增长37.12%,占该行总资产的45.28%,比2018年年末提高6.44个百分点。其中,青岛银行公司贷款、个人贷款余额分别为1120.37亿元、545.09亿元,比2018年年末分别增长43.15%、31.82%,占客户贷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4.83%、31.55%。

与A股上市前相比,青岛银行整体资产结构未发生较大变化;而且有了资本的加持,青岛银行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反而更快速了,无论是贷款总规模,还是公司贷款,个人贷款,增速均在30%以上,这一规模增速在上市银行也是名列前茅。

再来看业绩增长情况。2019年,青岛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68.46亿元,同比增长53.36%,占该行营收的71.19%。报告期内,青岛银行生息资产平均余额3209.33亿元,同比增长16.91%;净利息收益率为2.1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净利差为2.1%,同比提高0.4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实现A股上市后,青岛银行的业务结构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贷款规模和利息收入的高增速,表明青岛银行在资产规模扩张方面还有所加强。

尽管贷款规模和增速均实现高增速,但从贷款结构上看,青岛银行放贷规模的增加仍然主要以对公业务为主,占客户贷款总额的比例接近65%,而个人贷款占比仅为31.55%,不到对公贷款的一半。这充分说明,青岛银行是一个对公业务比零售业务更强的上市城商行。

与之相比,刚在A股市场上以较高估值获得融资后,青岛银行在业务方向上仍延续资产扩张的老路,对公贷款高速增长,个人贷款占比不增反降,令投资者颇为不解。

另一方面,在存款端方面,2019年,青岛银行公司存款占比高达68.08%,这一比例甚至比对公贷款的占比还略高;而个人存款占比仅为31.92%。值得注意的是,青岛银行公诉存款以活期为主,而个人存款却以定期为主,这表明其在负债端主要依靠本地企业的活期存款,零售业务暂时无法支撑其负债端的增长,而且,在个人存款方面支付的利息较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抬升了整体负债成本。

因此,从经营业务上分析,与其他城商行类似,青岛银行不可避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也决定了青岛银行以青岛市为立足点深耕于山东省内,并无外延业务。对城商行而言,区域性特征是一把双刃剑,也是城商行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有所区别的重要表现。区域性是其一方面要立足于自己熟悉的本土,与当地经济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当地经济的密切关系也会成为区域性银行发展的桎梏——青岛银行或许也在两难之间徘徊。

资产藏风险

截至2019年年末,青岛银行的不良贷款总额为28.52亿元,比2018年年末增加7.3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5%,比2018年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青岛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5%,与2019年年末持平。

从最近1年多的数据看,青岛银行不良率似乎呈现逐年有所下降的态势,但仔细分析,其资产質量并不是表面显示出来的那么乐观。年报显示,2019年,青岛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为36.27亿元,比2018年增加12.44亿元,增幅高达52.18%,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与青岛银行扩大信贷规模有直接的关系,发放贷款和垫款信用减值损失是减值损失的最大组成部分。

尽管总体不良贷款率没有明显增加,但分行业看却是另一番景象:2019年,青岛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率高达8.81%,同比增加2.2%,资产质量恶化较明显;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为2.48%,同比增加0.42%。

总体来看,青岛银行总体资产质量的平稳不能掩盖分行业贷款的问题,资产质量依旧承压。从绝对值来看,青岛银行2019年年末的不良率为1.65%,虽然与城商行均值差距有所缩小,但仍处于城商行的较高水平。

由于青岛地处山东东部,制造业及外贸行业相对较为发达,由此不难理解青岛银行的业务中公司贷款的占比相对较高。问题是在全球经济贸易关系逆转的大背景下,海外市场前景令人担忧,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加上2020年突发疫情的影响,青岛银行未来面临的信用风险值得特别关注。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青岛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55.81%,2019年年末为52.47%,一个季度增加了3.34%;2018年年末为44.53%,增加11.28%。

一般而言,风险迁徙类指标是衡量商业银行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而关注贷款迁徙率的变化往往是衡量银行不良贷款恶化与否的重要前瞻性指标。

对于不良贷款率问题,青岛银行表示,主要是该行针对贷款总体增长较快和个别区域借款人风险增加的情况,为与贷款风险状况相适应,加大风险资产处置力度,增加减值准备计提。

2019年,青岛银行继续加大了不良核销力度,期内核销贷款金额大幅增长,报告期内核销额为22.52亿元,增长27.66%。

与核销增加相对应,青岛银行拨备覆盖率也有所下降。2019年,青岛银行拨备覆盖率仅为155.09%,比2018年相比减少12.95个百分点,仅略高于150%的监管红线,勉强达标。与其他上市银行相比,青岛银行的拨备情况堪忧,对贷款的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而且,最近3年,青岛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一直在监管红线附近徘徊。2017年,青岛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53.52%,2018年为168.04%,有所提高;2019年为155.09%,下降仅139个百分点,再次逼近150%的监管标准,在36家A股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三。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青岛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65.54%,有所提高,排名上市银行倒数第六。

总体来看,尽管青岛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变动不大,但不良贷款余额一直保持增长势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信用风险增长趋势明显,青岛银行不良率未必能够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且,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长,不良核销压力增大,青岛银行利润增长的压力凸显。

资本消耗战

2019年年初登陆A股时,青岛银行募资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为19.63亿元。截至2019年年末,青岛银行上市融资的近20亿元资金已全部用完,而且,核心资本充足率不仅没提升,还比上市前出现下降。报告期末,青岛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76%、11.33%、8.36%,比2018年分别下降0.03%、0.49%、0.92%。

实际上,早在2015年12月,青岛银行即成功登陆港交所。然而,在中资银行这个分化较为严重的板块中,加上城商行的定位向来在港股市场中处境尴尬,H股的流动性似乎并不能让青岛银行感到满意,于是回归A股市场的想法水到渠成。

2019年1月16日,青岛银行如愿以偿在深交所上市,由此成为全国第二家“A+H”两地上市城商行,募集资金总额扣除发行费用后为19.63亿元。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仅仅在上市1年时间,即便是再一次的上市补血,青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非但没有好转,反而三项指标全部下降。

通常来看,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风险加权资产增加较多,扩张激进。这一点与青岛银行不断扩大资产规模的经营模式基本一致。而且,即使资本充足率不断下降,青岛银行仍有较大的资金需求。

截至2019年年末,青岛银行已发行债券768.59亿元,比2018年年末增加116.18亿元,同比增长17.81%。根据青岛银行的表述,主要是该行“A+H”两地上市后,市场认可度提升,发债融资成本有所降低,故适当增加金融债的发行量。

毋庸置疑,青岛银行资本消耗过快,或与其放贷扩张有关。很明显,这不是好的信号。众所周知,资本充足率是反映银行稳健经营和抵御风险力的重要指标。在行业向轻资产方向转型之际,以往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经营模式已成明日黄花,在合规经营基础上高资产质量发展的路径正成为现在时。由此可见,资本消耗过快凸显青岛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在下降,背后的实质是其粗犷的經营模式已不符合行业发展追求差异化、特色化的趋势。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青岛上市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Elizabeth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tylistic Features in the English of Advertising and News Reporting
不良率农行最高
美丽的青岛
5月上市
意林成长Q计划隆重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