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

2020-07-14 18:14李怡惟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22期
关键词:客观事物托物喻体

李怡惟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描写了高原上白杨树的体态与形象。“紧紧靠拢”表现出白杨树的团结;“片片向上”显示着白杨树的积极向上,似北方的农民,似边疆的哨兵,虽普通平凡,却朴质、正直、力求上进。树不仅仅是树,亦是人的化身。这是歌颂民族解放斗争中各个岗位上的人们的美好品质,也是对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的嘲讽。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看似是在赞美花儿的美丽与生命的悠长,但却是作者对弟弟得了癌症、自己遭受文革等多种不幸的抗争,是对生命持有的坚定信念,更是感悟生命、振奋精神的誓言。小小的紫藤萝,在长长的生命之河中盛开着,为过路的旅人传递着坚强、美丽与微笑。

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然而,就在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贾平凹《一棵小桃树》

阅读心得

这段文字叙述了小桃树横遭风雨的反抗过程。“挣扎”“摇着”“抖着”都凸显出小桃树面对风雨的不屈与强烈的反抗精神,也印证了作者的成长历程。作者即使家境贫困、长相木讷、体质羸弱,也依然没被生活的残酷打倒,而是向前冲着,冲着。小桃树即使被大风肆意侵扰着,被豆大般的雨点袭击着,也要在风雨中向上生长,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朵生命中最灼灼、最坚强的桃花。

写作借鉴

托物言志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不言所要言,却借说别的说所要说的,所要说的又贯串全文。写托物言志类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设喻,选取事物挖掘特征。托物言志,既要写形象化的“物”,又要写抽象化的“志”。因此,我们要在仔细观察身边事物的基础上,准确选取自己需要的客观事物,通过设喻的方式,找到它所对应的喻体。写作的關键在于充分挖掘客观事物的特征。写作时,只有找到所“托”事物的重要对应点并细致刻画,才有利于“言志”的展开。

2.重点写景状物,烘托环境感受氛围。所“托”之物一定处在特定的环境中,写作时尤其要注意环境描写和氛围的烘托,从而引领读者体悟该事物所包含的情感。如何渲染气氛呢?(1)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物”进行人格化的描写。(2)根据氛围需要,对视野做聚焦或放大处理,从而突出事物所处环境的特殊性。(3)多角度描绘景物,牢牢抓住事物的形、神、色、味等方面的特点。

3.注重类比思维,物人转化深化主题。类比思维是托物言志类作文的核心思维。在分析喻体时,不要只关照喻体的单一特征,而丢失所言之志的多样内涵,要由一般的比喻衍生为类比。比如探讨“花”这一客观事物的内涵时,可考虑“生命”“亲情”“人性”等有利于抒发志趣的核心词汇。写作时,要充分考虑写作目的,基于什么缘由托物言志,由某个事物阐发哪些多样的情感价值等。这些都基于我们能否深入分析喻体的多重意义,从而为自己所用。

猜你喜欢
客观事物托物喻体
怎样辨析比喻和拟人
石灰吟
谈我对信息的认识及在课堂上的把握
“物”绘人生“吟”新篇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竹 石
含蓄委婉情意绵绵
喜马拉雅
模糊语言存在的价值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