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表是如何诞生的

2020-07-14 14:44林会
人民周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视标视力表眼科

林会

眼镜的诞生早于视力表近600年。1268年,素有“奇异博士”之称的英国科学家罗杰·培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将水晶的凸面靠近眼睛,字母会显得更大也更清楚。”这是关于矫正视力镜片的最早记录。意大利文献中记载,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据说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位叫阿尔马托的光学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萨市叫斯皮纳的人发明的。

当时的人们对于视光学的认知非常贫乏,更不要说科学的视力检测技术。要想配到合适的眼镜,只能依靠不停试戴各种类型、度数的镜片。直到1623年,“测量视力标准化”的概念才被提出。第一本关于验光原理的书籍在西班牙出版,修士达扎在他所著的《不同水平视力的眼镜使用指南》中提出了若干种检测视力的方法。

1862年,荷兰眼科医生赫尔曼·斯内伦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眼科大会上,首创了第一张现代意义的视力表(称Snellen视力表)。斯内伦发明的视力表仅是个开端,随后的100多年里,各国专家学者不断研发,视力表又经过了大大小小多次更迭。

最为著名的是法国巴黎的眼科专家埃德蒙·兰多尔特在1888年发明的Landolt视力表(即C形视力表),又称兰氏环形视力表。兰氏环形视标是一个带缺口的环,形状类似于字母C,1909年第十一届国际眼科大会将其定为“标准环”。在我国,C形视力表的使用领域较少,通常是被用来检测飞行员等对视力有高度职业要求的人员。

法国眼科协会在1904年瑞士举行的第十届国际眼科大会上提出制定国际统一视力表的建议。1909年,由法、奥、英、比等七国专家共同组成的视力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在国际眼科大会上正式提交了他们的研究报告,推荐了新版本“国际视力表”。多年来,很多国家一直在努力研制更为精准的视力表。

我国视力表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在此之前的几十年里,我国一直使用的是“国际视力表”。1952年,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大会上正式通过并开始使用我国标准视力表。该表参照了“国际视力表”的1分视角、5米距等,但将视标改为中划缩短的E形。

1979年,全国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科研课题工作会议召开,要求今后在近视眼防治工作中,一律采用对数视力表。缪天荣当年设计的三种远视力表及E形、C形两种近视力表在我国开始推广。1980年,在全国22个省区市开展的全国学生视力检测工作中,统一采用E形对数视力表,教育部门对500多所学校的25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全面测定。

1990年5月1日,卫生部批准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该视力表,并确定其为国家标准GB11533-1989。在这一版国标中,采用了改良的E视标,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三划等长的E字”视标,其每一笔画或空隙均为正方形的五分之一,此前应用了几十年的“国际标准视力表”就此废除。

猜你喜欢
视标视力表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近视者用“中距离视力表”检查会高估视力
近视者用“中距离视力表”检查会高估视力
Landolt环形远视力表与E字视力表在民航体检检测远视力中的相关性研究
视近最大辐辏力及开散力检测
远方及近方水平斜位量的检测
视力表(一)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