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020-07-15 06:08李绒绒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8期
关键词:固定效应模型区域经济

李绒绒

摘要: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等生产要素资源,一个区域的生产要素既可从本区域获得也可从区域之外引进。生产要素沿资本流动流入其他的区域,进而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文章就其所产生的影响作实证分析,在构造解释变量时涵盖政府和市场两个维度,另有控制变量作为补充,实证分析与现状分析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资本流动;固定效应模型

改革开放后,不同区域间的要素流动由政府计划主导变为市场自主调节,“看不见的手”推动生产要素的流动。就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方面,资本流动是通过融入资本开展资源的再有效配置,无疑是扩大再生产的强心剂。我国幅员辽阔,地理风貌、气候、自然要素禀赋等在各区域间都有大的差别,致使各区域经济有一定差距。十九大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念,而资本流动又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力抓点,因此本文就其作出了分析。

一、不同区域的资本流动现状分析

(一)中央投资的固定资产资金

改革开放后,得益于优惠政策的出台,大部分资金流向东部区域。一方面是“东部率先发展”的战略理念,对东部区域实行资金倾斜政策,促进其基础建设、技术创新等率先发展。另一方面,东部区域也凭借自身高收益高風险的市场环境吸引外资,包括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这些都是中西部区域因外部环境和地理方位而无法轻易获取的,从而致使中央投资的固定资产资金在中西部区域的盈利性也相对较低。

(二)外资资本

外资以外币的形式流入,虽不会直接推动人民币的流动,但会通过企业的采购、生产以及经营活动所创造的利润回流的途径,间接推进我国资本在各个区域的流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外资的引入,大部分外来投资集中在沿海区域,东中西区域外汇贷款量及对外资的配置效率相差很大。这受限于获得资金的渠道,相比中西部区域闭塞的方位条件,东部区域则具有完全优势。

(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东部区域经济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因而税收也比中西部多,财政收入中东部区域的贡献是最大的。如若将经济水平与所获得的补贴联系起来,整理分析得出东部区域两者是呈负相关的。中西部区域的中央财政补贴相对数额比东部区域多,从这个角度看,东部区域的资本实则已经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流向了中西部区域。转移支付的模式也不规范,不少地区还是沿用过去的包干制度,即上交中央,中央运用“基数法”实现税收的区域性返还。

(四)银行资本

存贷款差额在东中西三区域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首先东部区域的存款额是最多的,而为了扶持中西部经济发展,中央给予中西部大量资金,其中的贷款额数目上虽比东部小,但增幅速度比东部快。一个区域的贷款额是这个区域资本的流出,存款额则是这个区域的资本流入。资本的聚集效应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投资者趋于效益最大化和加速资本增值的原则,会把资金投入相对发达的东部区域。资金在市场中得以循环往复地流转,形成良性回流,无疑拉动了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二、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及指标的选择和模型构建

1. 样本的选择

鉴于西藏与青海部分口径数据的缺失,本文仅选用国内29个省份的统计年鉴数据。综合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考虑,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如下:东11省:辽宁、上海、河北、北京、福建、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以及海南;中8省:黑龙江、吉林、河南、山西、湖南、安徽、湖北以及江西;西10省:陕西、重庆、内蒙古、四川、甘肃、新疆、贵州、宁夏、云南以及广西。本文选取的数据是2008~2017年共10年29省份的数据,假设各类资本是完全转化为该年投资的,即不存在滞后效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 指标的选择

(1)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GDP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内的经济活动中所生产出全部最终成果(劳务和产品)的市场价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从而本文选取了GDP作为分析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被解释变量。

(2)解释变量:两个维度,市场主导和政府主导的资本流动,主要包含四个指标:①银行资本(COB)=银行各项存款余额—银行各项贷款余额;②中央投资的固定资产资金(FAS);③中央财政转移支付(TFT);④外资资本(FDI)。

(3)控制变量:①城镇化水平(URB)。用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聚集程度。城市和乡镇间经济发展差距愈大,城乡矛盾也日渐突出,体现在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上,会阻碍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因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②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ISR)。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的着重点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倾斜的程度,从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本文用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之占GDP的比重来体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水平。

3. 模型的建立

为探索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在实际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建立了如下的多元回归模型:

Ln(GDP)=β1×Ln(FAS)+β2×Ln(COB)+β3×Ln(FDI)+β4×Ln(TFT)+β5×Ln(ISR)+β6×Ln(URB)+ε

(二)回归分析

为探究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而选取的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解释变量,以流动资本(FAS、COB、TFT、FDI)为解释变量;控制变量,URB和ISR。另外,防止某个变量在分析进程中出现相对较大的涨幅,变量之间能维持相对的平稳统一,在实证回归前期本文对全部变量进行了取自然对数的处理。通过Stata工具对其回归之后,结果如表2所示。

(三)实证分析

1. 资本流动对东部区域经济的分析

东部区域的固定效应模型的R2=0.987,即模型的拟合程度高,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1)TFT对东部区域的发展有显著性的正相关作用,并且水平與全国差别不大。中国的东部区域自身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海洋资源、人文底蕴、气候条件、要素禀赋等。本着“东部率先发展带动西部发展”的理念,政府对东部区域的科学技术创新和基础建设给予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加速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推进新能源产业和高新兴技术产业的培育及发展。

(2)FDI对东部区域的发展有显著性的正相关作用,并且水平与全国差别不大。东部沿海的地理方位使得其拥有丰硕的资源禀赋,让对外开放政策迅速落实,多领域的外资渠道让引资门槛变低且高效,促进东部市场良性竞争,易于形成“鲶鱼效应”。开放的市场与合作使得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学习先进理念、技术创新及管理经验,推进发展国际贸易和旅游业,东部区域也因此加速国际化的进程。

(3)COB对东部区域的发展有显著性的正相关作用,并且与全国水平相对一致。证券市场的开放提供了外资流入的渠道,使得企业通过能提供融资额大且到账迅速的第三方持资者进行融资活动。正相关作用正说明东部区域的银行存贷款差额会促进东部地区吸收外部资金的融入,把这些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去,进而促进技术的创新和研发。

2. 资本流动对中部区域经济的分析

中部区域的固定效应模型的R2=0.993,即模型的拟合程度高,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1)TFT对东部区域的发展有显著性的正相关作用,中央投资的固定资产资金(FAS)的显著性作用与全国比还是低些许。前者表明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这得益于2006年以来,政府为了推进区域协调可持续经济发展,为中部区域量身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对其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部区域发展和需求比例失调的冲突。后者表明中部区域的有限的资金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流入的固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盘踞地区有限的投资机遇,所以中央投资的固定资产资金(FAS)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但力度相对较弱。

(2)COB对东部区域的发展有显著性的正相关作用,但与全国整体相比显著性效应还较弱。这表明中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银行资本(COB),也就意味着说中部经济的增长需要银行资本带动。国家愈来愈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出“中部崛起”政策,依托现有资源基础,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推进科技化和工业化,在产业发展优势上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过渡作用。其次,国有银行扩大对其信贷规模,东部区域也实行帮扶政策将溢出资金资源流入中部区域,这些都将极大促进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URB对中部区域的发展有显著性的正相关作用,并且水平与全国差别不大。这说明中部区域各省份经济发展是相对均衡的,贫富差距较小。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鼓舞了各区域间资源禀赋的自由流动,进而加速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助力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

3. 资本流动对西部区域经济的分析

西部区域的固定效应模型的R2=0.991,即模型的拟合程度高,具体的分析结果如下:

(1)TFT对西部区域的发展有显著性的正相关作用,而中央投资的固定资产资金(FAS)却显示负相关作用。前者表明西部区域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逐步建立起了长期平稳的西部开发资金来源渠道。这得益于2006年国家出台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涵盖“青藏铁路”等项目,目的是把东部区域的经济剩余发展力,用以提高西部区域的社会发展水平、经济和巩固国防。后者表明西部区域的有限的资金多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流入的固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盘踞地区有限的投资机遇,所以中央投资的固定资产资金(FAS)会被充斥,造成恶性的市场竞争,所以呈显著性的负相关作用。

(2)FDI对西部区域的发展有显著性的负相关作用,显著性与全国水平相对一致但为反方向。西部区域属内陆,发展环境闭塞且以少数民族为主的人文氛围也相对保守和传统。外资持有者投资欲望也低,引入资金的渠道自然也就稀缺。其次,西部区域有着深厚的区域历史文化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与外来文化是完全不相融合的,进而外来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也是相对不合地宜时宜的。如若一味参照外来的发展经验,不加以引导的话不仅不能产生正效应,反而会阻碍当地的发展进程,使得资源配置效率低,进而呈现负相关作用。

(3)ISR对西部区域的发展有显著性的正相关作用,且高于全国显著性水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西部区域,第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是较大的,贡献在区域经济增长进程中的份额也就越大。西部区域在先期发展中因科学技术、资金和地理气候等方面的局限,绝大程度上还仅依靠第一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但随着“一带一路”等战略政策的落实,东、中和西三区域间的资本流动和技术交流合作也愈渐频繁。西部区域也积极顺势利用其资源禀赋和方位优势,加速构建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并加强自身“过渡者”的纽带作用,借助已存且行之有效的区域经济交流合作平台,大力发展和维护与沿线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伙伴关系,共同打造经济融合发展、文化求同存异的利益共同体。这些无疑会提高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进程。

三、结论与对策

(一)分析结论

综上的分析,易发现资本在不同区域间流入与流出会对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分配造成影响,会从市场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落后的区域流向有先进技术水平、优越的市场投资环境且能引进优质人力和资金资本的区域。通常将此现象称之为资本回流,这样的回流无疑会加剧区域间的发展失衡,贫富差距大甚至会造成“马太效应”,这都是阻碍整体经济发展的。而初心却是想由资本的跨地区流入和流出来缩小各个地区间的差距,所以不能仅依靠“看不见的手”调节,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合宜的战略政策,对资本流向进行合理引导,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经济的稳步增长。

猜你喜欢
固定效应模型区域经济
中国地区环境公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创造与替代:对外投资与本地就业关系研究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影响因素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