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2020-07-16 03:45黄磊贺云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从业人员养老服务

黄磊 贺云

摘要:近年来,随着“银发浪潮”奔涌而来,我国的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显得尤为迫切。课题组以B县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系统分析了县域养老人才队伍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对策,以求促进县域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调研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银发浪潮”奔涌而来,我国的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迫在眉睫。以B县为例,截至2018年7月31日,B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户籍人口总量的24.92%,其中65岁以上的公民占比达17%,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一、B县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现状

本次调研通过对B县14个镇(区)的112名从业人员进行了问卷调研,回收有效问卷110份。此外,课题组还深入村镇养老机构开展个人访谈。通过调研,课题组掌握了B县农村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基本情况。

(一)人口统计学分析

从年龄结构来看,B县45%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处于50-60岁年龄段,38%的处于40-50岁年龄段,30岁以下的仅占4%(如图1)。可见,养老服务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年轻人不愿从事该项工作。虽然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年龄相仿,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日常沟通交流,但由于受到体力、技能等因素制约,导致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难以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从学历层次看,B县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学历初中及以下人数最多,占56%;其次是高中或中专,占比40%;大专学历的极少,本科及以上学历为O。可见,该县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较低(如图2)。由于学历层次低且学习能力较弱,导致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缺乏基本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程度偏低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以下简称《标准》)规定:服务人员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如老年人生活照护、康护服务、消防安全、权益保障法、相关法律法规等。经走访调研发现,B县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主要由待业、失业或离退休的中老年人组成,持证上岗人员的比例较低,仅占36%(如表1),持证者均为五级/初级工(最高级为一级/高级技师)。

相当一部分养老机构由于重视程度与经费不足,工作人员基本未经培训或仅经简单培训就直接上岗,服务观念和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仅能为老人提供一般生活照料服务,无法满足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康复保健等较高层次的专业服务。

根据调查,53%的老年人不满意当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提供的养老服务,仅23%的老人表示“非常满意”“满意”(如图3)。

(三)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流失率较高

某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告知课题组,许多养老护理员“走马灯”似地调换工作。他们将从事养老工作作为保底的最后选择,一旦有合适岗位,随时提出离职。有的从业人员工作3-5个月即离职,1-2年后离职的情况则较为普遍,很少有人将这份工作作为自身的职业追求和长期发展目标。

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工作人员处于“准备离职”“犹豫观望”“尚未考虑清楚”的状态(如图4)。可见,该县养老服务业面临严重的人才队伍不稳和流失现象。

综上,B县老年服务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年龄结构不合理,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缺失,人才流失严重,队伍建设的任务繁重、困难重重。

二、当前制约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因

造成当前B县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现状的原因较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资待遇较低

根據调查,B县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收入水平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63.64%的被调查者收入在2 000-2 999元,23.64%的从业人员收入低于2 000元。明显偏低的工资收入水平,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对于优秀的专业人才根本没有吸引力,导致人才十分匮乏。

(二)社会地位偏低

无论是整个社会大环境,还是养老服务人员自身,都对老年服务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养老机构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服务性,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而且大多年龄超过65岁,有的还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有的甚至生活无法自理。所以,养老服务人员总觉得低人一等,感觉自身社会地位地下,别人瞧不起。很多养老机构为降低成本,减少支出,一个护理员往往需要伺候多名老年人饮食起居,整天为老人搞卫生、打开水,工作十分辛苦、单调、强度大,关键是收入还不高。社会认同度低,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愿意从事该工作的人比较少,进入这一行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更少。

(三)劳动保障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养老机构不与养老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原因有用工单位造成,也有员工个人因素。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为老服务,自己却得不到养老保障,他们为社会福利做贡献,而到了自己需要的时候却享受不到社会福利,他们的生活境遇和劳动保障令人担陇。

(四)机构运行难

当前B县的养老机构以公有公办机构为主,特别是承担托底保障任务的敬老院。受观念制约,老年人不愿入住敬老院敬老院由于体制和机制问题,也不愿收住社会老人。B县政府在县城举办的老年公寓收住社会老人,但经营长期亏损,政府不堪补贴重负,亟待改革。B县民营养老机构尚处于初创阶段,数量不多,要么定位低端,条件较差,要么收费较高,目前人住人数有限。

(五)政策合力尚未形成

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投入力度,但与规模庞大的老年人规模、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资金使用的效率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农村养老涉及到民政、卫生、教育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不够清晰,监管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三、B县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课题组认为,当前B县应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投入必要资金,创制实施人才政策,打造一支“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从而推动该县养老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整合三支队伍

要把政府、家庭、社会、市场的所有参与养老服务的人员以工作和活动为载体,整合成为老服务大军,重点打造三支队伍。一是培养一支具备现代养老服务理念、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队伍,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社会服务机构人员等;二是壮大一支常态化的社会志愿者队伍,如B县已有的小雨伞志愿者协会、荷乡情志愿者协会等,同时可以探索设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三是锻造一支高素质的康复护理队伍,如县医院医生、乡村医生、康复护理人员等。

(二)开展专项培训

一是结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专项培训。结合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实施的“40、50人员”和下岗人员的再就业人员培训、低保困难人员的帮扶培训,结合文化局、体育局等部门实施的老年康乐培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在营养配餐、保健按摩、心理咨询、精神关爱、健康评估、康复护理、日间照护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适时举办职业技能比赛;二是结合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开展专项培训。实施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养老人才的专项培训。以委培等形式支持鼓励B县中等职业学校开办中高职融通的相关专业,加强乡村医生和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培养。全面实施养老护理员、居家养老负责人培训工程;三是结合在职学习,开展专项培训。支持医养融合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鼓励职业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加入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居家养老综合服务能力。

(三)实施资格准入

要完善养老行业服务标准,实行服务人员的持证上岗,全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加强养老行业的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标准,建立养老服务规范体系,全力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准入制度,科学界定养老护理员、社会工作者、康复训练员、公共营养师等专业人才的岗位和职责,加强对养老服务队伍的管理与考核。

(四)完善相关政策

设立养老服务职业资格和岗位技能培训专项资金,面向从业人员开展免费培训。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制度。社会办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企业在技术职称评定、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与公办养老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医养融合服务机构内的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人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县人社、民政部门适时发布养老护理员工资指导价位,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

(五)提高待遇地位

建立养老护理员入职奖励和工龄补贴制度,对在养老护理岗位连续工作满五年的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入职奖励。对养老护理员按照养老服务工龄和职级每月给予岗位补贴。对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一至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在养老机构护理岗位连续从业2年以上的人员,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一次性补贴。

(六)刨设良好氛围

定期开展“优秀养老护理员”“优秀养老院长”和“养老服务先进(示范)单位”等评选创建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播等传统与现代宣传手段,增加全县人民对发展社会养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引导社会舆论增强对养老服务工作的理解与认同,为养老服务业人员营造良好的從业环境。

猜你喜欢
从业人员养老服务
浅谈如何提高工程资料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