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菲
今年5月,我因为采写在线教育相关稿件,开始关注在线教育中的问题,也开始注意到一个群体——在线教育维权者。
北京女孩兮兮一直想给自己开发一份副业。2019年4月的一天晚上,她在刷手机时,偶然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嗨学消防”的广告,直到今天,她仍然清楚地记得广告的内容——“考了消防工程师之后,月均收入一万五。不限专业,不限性别。”还能有这么丰厚的收入?虽然不太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兮兮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拨打了嗨学网广告给出的咨询电话,同时也向对方提出疑问,自己没有相关资质是否还能报考,“没问题的,我们的老师会帮你通过审核的”。在得到了该网站工作人员的全力保证后,兮兮交了4800元钱的学费。意料之外的是,正准备报名参加考试时,她的报名申请却在网站审核时受阻,并且被系统告知,资格审核不予通过。与嗨学网课程组织方沟通后,他们只同意退回学费的80%,兮兮不断拨打对方电话,并尝试与其沟通,却被对方拉黑了。从此,兮兮开始了各種投诉维权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兮兮这样的维权者不在少数,而且,他们的境遇非常相似,很多人陷入了投诉无门的境地。有些维权者建立了各种微信群,交流着彼此的遭遇,但这种沟通也没给他们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维权信息。“今天也是努力维权的一天。”还在待业的王小明和兮兮有着类似的经历,他已经连续三天发邮件给当地教委和工商部门了,他告诉我:“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有回复,会不会又是石沉大海的一天呢。”在看到了王小明提供的相关证据后,记者发现这种投诉在微博、QQ、贴吧上有很多。
目前,我国的在线教育市场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在2020年估计可达3.09亿人。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自然成为重要的课题。尤其在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在线教育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由此引发的风险与乱象也随之而来。维权难、投诉无门是目前阶段在线教育市场中最为凸显的问题。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维权的消费者,往往是看到了对方的广告、听了对方的推销说辞,就购买课程,进行消费,很少有人会花时间,通过其他渠道,更多了解一下这些线上机构和课程的口碑等信息。现在,在网络上,对于线上教育的投诉和吐槽的信息着实不少,如果提前做一定了解的话,也可以及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明智的选择。
还有一些培训班为了招揽生源,肆意夸大培训效果和师资力量,“名校名师”“高通过率”“不过包退”等宣传标语铺天盖地,极易误导消费者。有些培训机构还通过开设短期、低价的培训课程来吸引消费者报名,但随后的教学培训活动却与之前宣传内容不相符,所以消费者一定要仔细甄别,切不可被虚假性的宣传误导。
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课程要理性,应选择相对权威的网络平台,合理购置课程,避免时间和资金的浪费。购买前,也应通过多种渠道事先了解授课者背景资料,授课内容、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等。付款前,要掌握授课平台的联系电话、注册信息等,一旦发生问题方便联系。在线教育平台作为“线上教育”课程的提供者,理应公示授课人的背景资料和课程内容的真实信息,以便消费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