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流域林木采伐的地方性知识及其实践

2020-07-16 18:19吴声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杉树林农营林

摘 要: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其中也不乏与林木采伐相关的生态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教训的规避。文章通过详细的生态民族学田野调查,探讨了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林农在人工营林生计实践中林木采伐的时机、禁忌和技术技能等地方性知识的把握与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而揭示清水江流域几百年以来传统人工营林生计中的生态智慧及其文化运行机制。

关键词:清水江流域;林木采伐;地方性知识

中图分类号:C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 621X(2020)04 - 0043 - 07

林木采伐是林农从林地获取木材的作业方式,也是人工营林的一个重要生产环节。在中国传统的林木采伐作业中,由于没有现代化的操作工具,林农采伐木材一般都是以刀斧绳等工具人工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位于远离住宅地的深山箐林,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人工采伐林木的操作更具困难性,可以说林木采伐是人工营林中最为重要,且又最为危险的环节。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地带的清水江流域,由于有着适宜林木生长的自然条件,自明代以来,随着苗疆的开辟和木材市场的形成,当地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人工营林为主的生计方式,也发育了一整套人工营林的地方性知识,使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和木材市场兴盛了近500年。在这些地方性知识中,饱含了清水江苗族侗族人民与林木采伐相关的生态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教训的规避。

随着清水江文书大量面世和清水江研究热潮的兴起,不少学者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的育苗技术、栽培技术、育林技术、运木洪道、林下经济、营林结构、习惯法、组织制度等地方性传统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 8] 。但学人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中木材采伐的地方性生态知识研究相对较少,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探讨,因而成为本文深入探讨的空间。文章拟通过详细的生态民族学田野调查,对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中林木采伐环节的时机、禁忌和技术技能体系等地方性传统知识进行深入的探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清水江流域林木采伐的时机

人工营林是一项长周期性的产业,不像其他农业产业1年就能收获多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9] ,林农根据林地所在的自然生态环境,选择林木长到有一定价值时才会砍伐出售。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在苗木定植后,经过3年的杂粮种植,苗木郁闭成林,再经过林农护理之后,地段较好的林木一般20年左右则可以砍伐下河。由于护理精细,清水江人工营林也有18年就可以砍伐的“姑娘杉”。林农家中出现意外情况,急需用钱时,他们则出卖林地青山而解决燃眉之急,因此林地也被村民認为是随时可提取现金而消费的信用卡。虽然林农可以随时转让林地林木而获得收益,但清水江流域的苗侗人民并没有见木材成林就卖给山客砍伐,而是看准清水江木材市场销路而择机砍伐出售,尽量让林木发挥最大的价值。

如果没看准木材市场行情而伐木出山,有可能会损害到林农的利益。清嘉庆初年,清水江木材市场贸易达到鼎盛时期,丰厚的木材之利引发了“内三江”与“外三江”木业经营权的“当江”之争,使外地木商不敢前来购木,于是木材贸易停滞,大量砍伐的木材停留在清水江两岸[10]。 对以人工营林为主要生计的清水江人民来说,砍伐的木材卖不出去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计,于是一些投机的山客趁机压价,由于生活所迫,林农只能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木材给投机商。其中,锦屏县城上游的文斗苗寨上寨村民姜仕朝见此机会,“倾其所有,广囤木植,嗣事结,沿江半属我家印木”。嘉庆十二年(1807年),在嘉庆皇帝亲自干预下,清水江“争江案”暂时得以解决,清水江木材市场恢复正常经营秩序。此时,姜仕朝看准机会,主动出手,在开江时抛售了所有“一二年购进万数之木,获利数倍,黄白冠千家”,他成为清水江流域木材经营的富豪。1

因此,清水江流域的苗侗人民在人工营林中时刻关注木材市场木价的行情。为了能够获得正常的利益,一旦遇到市场行情变化时就采取相应的措施,让木材尽可能地保留在林地增值,如下引的一份卖木契约:

立卖杉条木字人寨地杨天凰,因与胞兄天凤所共杉山一块,地名豪老块,自将本人一股,凭中愿卖与王寨王绘五老局长先生备价承买砍伐。其山价当日早已凭中收足清楚。因此时木业萧条,故暂行蓄禁数月,姑待行势起色,力(立) 即请伕砍伐。日后砍伐时出山,关山剩下之毛木、地土仍归山主,他人不得意外相争。立此卖字为据。

卖主:杨天凰 押

凭中:杨天金 、杨天良、杨宏兴、欧邦德

民国三十二年阳历八月十五日 立[11]G - 0010

从这份契约中,可以看到杨天凰已经把地名为豪老块的杉条木出卖给王绘五,当准备砍伐杉木时正好遇上清水江木材市场萧条,杉木行情不好,如果此时砍伐木材下山出售,肯定会亏本。为了能获得正常的利益,王绘五便请中人一起上门与林主杨天凰商议,请求不立即砍伐木材,而是让杉木在林地“暂行蓄禁数月,姑待行势起色,立即请伕砍伐”,并作出承诺,“日后砍伐时出山,关山剩下之毛木、地土仍归山主”。作为林主的杨天凰,虽然木价“早已凭中收足清楚”,但作为清水江流域熟人社会的成员,他认同了买主的意见,买卖双方的利益都得以维护。

清水江木材市场秩序正常时,由于林地多为股份经营,林主可以自己组织劳力将成林的林木采伐出售给木材市场。一般而言,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中有专门的山客和采伐人员。山客作为清水江流域村落社会中的常客,一旦遇到要出卖木材的林农,双方达成林木买卖的初步意向之后,他们先会一起上山踏勘林地现场,确定林木的范围和质量。有经验的山客往往从远处一看林相便可知道林地木材的大概数量和积材量,然后估算采运成本后再与林地主人谈价。为了在谈价体现公平,林农和山客常常会邀请有经验、做事公道的中人上山踏勘林地。双方生意谈成之后,为了防止砍伐林农砍伐过界,林主人会在林地边界标记。有些林主甚至还会绘制一张砍伐林地图交给山客,以防与相邻的林主产生纠纷。如下一份契约:

立卖单字人姜恩相、姜夑相,姜周士、姜周泽等有青山壹块,地名污大求,今卖与客人吴先兆、吴吉庆、王开权等砍伐下河。其山四抵:上凭岩板,右上凭顶,左下凭小脑,右下凭中脑至溪,左凭冲,左上凭岭,右下凭洪岭下冲至溪。四抵指明,任从客人照所绘之图红点之内之界砍伐。若有砍出红点之外,本人决不负责。恐口无凭,特立此责单为据。

外批:凭中议定价钱柒拾陆元捌角整

凭中:乡长姜宣权、范炳荣、向义锡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七日 姜周士 立2

这份卖单字中就明确表示,姜恩相等出卖林地给吴先兆等山客砍伐时,通过实地踏勘之后,绘制了一张林地图纸,如果砍伐出规定的范围,与他人产生纠纷全由吴先兆等山客负责。由于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是连片性经营,如果毗连的林地边界有木材,先砍伐的一方一般都会留下一半给相邻的一方砍伐,达到和气生财。不过,砍伐木材时没有经过仔细踏勘边界,导致砍伐过界而产生纠纷,一般过错方会主动认错,如下一份认错字:

立错字人本寨朱家煜,为因自砍所共下截之山,地名子丢。家煜砍错姜开贤、姜杰相等上截岩嘴之木三十余根,是以请尚周同登门赔礼。恐后再为蹈辙,任从开贤、杰相等经地方重罚不贷。恐口无凭,立此错字为据。

民国五年十一月十二日 亲笔立1

山客买到林地林木之后,一般都会把采伐任务承包给清水江当地专门从事山地砍伐木材的村民(旱伕)去完成。砍伐的时间一般都选择在农田春种和秋收之间,这个时期杉树正处在生长时期,林农砍倒杉树后易于从树干上剥下完整的树皮用于盖房屋,同时经过剥皮后的杉木易快速干燥。如果林农在秋收之后砍杉木,杉樹已经进入了休眠期,杉树皮不易剥离,只能用刀削成花皮木,这样就费时费力,木材难以快速干燥,品相也难以得到保证。

总之,清水江流域的苗侗人民在人工营林中,根据杉树成林后木材市场木价的行情,择机把成林的木材砍伐下山出售到木材市场,实现人工营林利益的最大化。特别是林地林木出卖给山客砍伐时,买卖双方则通过签订契约文书的机制,既保障林主的收益,也保障了山客的利益,实现了双赢。这也是清水江人工营林长期辉煌的原因所在。

二、清水江流域林木采伐的传统禁忌

清水江流域两岸的林地山高坡陡,木材砍伐出山运到清水江河边成为人工营林中最为危险的一个环节,因此木材采运往往是由有林木采运经验和技术,身体健壮的男子来完成,在当地也称为“旱伕”。砍伐工人一般都由一个有经验有组织能力的“活路头”来组织成一个团队,并临时在林地扎木棚解决生活起居。因此“活路头”在当地又被称为“棚长”,所有砍伐木材的工作都由棚长去安排。旱伕在长期的砍伐木材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禁忌,大家必须严格遵守。

明清时期朝廷在四川贵州等南方征集皇木时,“伐树用三牲祭,初一、十五用猪羊祭,其肉分给匠役人”。2 清水江流域的苗侗等少数民族素有信仰鬼神的传统[12], 当地的苗侗村民认为“山有山神,树有树神”,大山中林地是山神、树神和野生动物的地盘,林农进山伐木时会惊动它们,影响了这些神灵的日常生活,于是旱伕在长期的进山采伐木材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禁忌,规避因扰乱山中神灵生活而受其处罚。于是村民采运林木时不会随便进山砍伐木材,一般会根据黄历,选定“开日”或“破日”等吉日进山开场,希望图个“开山大吉”“破发几百万”的好兆头。选定好砍伐日期之后,山客和棚长组织几位伐木人员在吉日先期进山踏勘林地情况。因林区野生动物较多,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蛇类,林农的经验就是先派有经验的伐木工进林地踏勘,苗语称之为“后格”。进到林地里时先看林中的杂草,如果杂草乱而无序,则表示林地有山神作祟,山神把守山林很严。这时要求伐木工人特别小心,不能在林地里胡乱说话,同时要烧香纸敬山神,以免山神动怒而发生安全事故。

进入林中之后,如果看到有老鼠和蚂蚁以及它们的新活动遗迹,则表示林中没有蛇类,伐木工人可以不用担心这类动物的危害;如果看到有蛇类动物或其活动遗迹,则林中不会有老鼠。踏勘林地情况之后,老伐木工人则先烧香纸敬山神,再在林中砍伐3根、6根或9根不等的木材。砍伐木头时要求木头的尾部要朝山顶倒,如果砍倒时出现木头尾部朝山下的现象,则认为是不吉利,于是林农则会大喊几声“倒发几百万”,以解除不吉祥的兆头。同时,他提醒伐木工人采伐此批木材时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经过此程序后,表示林地已经动工砍伐,然后再带领其他林农上山扎棚,按顺序大批砍伐林木。棚长带领伐木工人来到已经踏勘好的林地,伐木工人从家到林地都有一套严格的禁忌,出家带上日常用品,一路不能讲与“死”“亡”“伤”“鬼”等与不吉利相关的言语。

砍伐队伍来到林地后,先是搭木棚作为他们日常起居的场所,木棚要选择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同时不能离砍伐林地太远,具体不能远离林地20丈之外。选定好地址后,大家分工建立临时住宅,首先建的是厕所,苗语叫“东曾”,再就是建做饭的灶台,最后才建睡觉的木棚。木棚是伐木工人吃饭、休息的地方,也是砍伐木材、搬运木材的中心,进住木棚之后得遵守一套棚规。

1.每天进林地砍木前要化钱纸烧香敬山神。这项工作由做饭的人负责,要求在收工之前不能中断。

2.平时不能讲不吉利的语言,尤其是与安全相关的话不能讲,如“死亡”“摔倒”“生病”等语言绝对不能出现。如果有人违反,大家则会要求其“捡活路”,也就是惩罚他多做事,如挑水、砍柴火或砍木头等。

3.饮食有严格规定,只吃米饭、猪肉、油炸豆腐等食品,不能在山上捉野生动物食用。

4.床铺整理好之后,不能立即躺下休息睡觉,等到天黑之后大家一起睡,而且睡觉时不能乱讲话,否则第二天上山砍木时刀会伤到人。早上起床早的不能先折被子整理床位,要等大家都起床后才一起折被子,严禁早起床后再睡回笼觉。

5.开餐之前先得敬山神一碗饭菜。米饭煮不熟时,大家不能吃,也不能开工,必得另煮一窝饭。而且大家吃饭时,筷子还不能插在碗内,只能平放在碗上,吃完后再开工。

6.停工休息时不能靠近坟茔,以防鬼怪附身作祟。

今天看来,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林地采伐工人的“棚规”明显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未必有科学依据,但这是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林农在长期的营林实践过程中建构的一套地方性传统知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色。在这种地方性传统知识的规约下,砍伐工人在具体的采伐林木过程中,他们的头脑中保持了一种十分注重安全问题的意识,从而规范了他们在具体实践中的安全操作行为,使林木采伐工作能顺利地进行。

三、清水江流域林木砍伐的传统操作技术

在清水江沿岸的林木砍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砍伐技术和要领掌握不当,随时有生命危险。为了在砍伐木材时保证人身安全,同时确保砍伐木材的质量,提高砍伐速度,砍伐工人进入林地砍伐林木时,除了严格遵守“棚规”之外,还一定得掌握和遵循一套砍伐操作的技术和技能。如《四川通志·木政》就记载:“楠木皆生于深山穷谷、大箐峻坂之间,因其险远,人迹不到之地所以能存木。于今日当砍伐之时,非若平地易施斧斤,必须找箱搭架使木有所依,且便削其枝叶,多用人夫缆索维系,方无坠折之虞。故明时必召募架长斧手于湖广辰州府始能找厢伐树,此砍木之难也。”1  虽然上述所记载的方法是用于在深山大箐里砍伐作为皇宫建筑材料的巨型楠木,但在清水江流域山高坡陡之地砍伐木材同样需要一套技术体系。

(一)传统砍木技术

清水江流域苗侗林农在长期的林业生产活动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做法。由于旱伕是大规模砍伐木材,必须依靠团队的合作才能提高效率,根据砍伐木材的环节来分工,砍木一般由6~7人组成一个小组去完成任务。每一个小组的具体分配任务是:1人负责开路清场,2人负责砍木,1人负责牵绳拉绳,1人负责把木材砍倒在地上,1人负责剥木皮,1人负责砍树枝,每一个环节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增减人数。

每一个砍木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明细,环环相扣,成员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因而每一成员都要求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砍伐工作。在清水江沿岸的山坡林地,根据林地木材的大小,在正常情况下,1个小组1天人均能够完成13~14株平均胸径为12厘米的林木砍伐任务;胸径在20厘米以上的木材,1组1天人均只能完成5~6株的砍伐任务。20世纪80年代初,清水江流域平鳌、文斗村一带的山客承包给砍伐工人的价格是每株12厘米的杉树为1.5元,每人每天一般能获得20元左右的工资,当时在清水江流域来说算是较高报酬。2

为了方便把木材从洪道放下山,再搬运到清水江边,旱伕砍伐木材的顺序一般是从山顶往山下的次序砍伐,所砍伐杉树的树梢朝山顶顺山而倒。具体环节为:负责开路清场的旱伕负责选择砍伐的木材,根据山客与林主签订林木买卖的契约,一般是砍伐成林的杉木,留下幼木和杨梅、板栗等经济木,并不是“满山倒”。开路清场的旱伕选择好杉木后,先是清理杉树蔸周围1米的杂草、杂树和石块,以便砍伐时的操作,在稍平坦之地,树蔸堆有较厚的土壤要刨土,使砍伐时不要留太高的树蔸在地表土壤中,从而增加积材量。负责砍木的两人要求先把最下面一节的树皮在1.5米高之处用斧或刀砍断,再剥去第一节木皮。由于他们这一环节所砍的杉树不能倒地,因此对林地里的不同大小的木材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砍伐。对于胸径小于1.5厘米的杉树,他们得从杉树靠山岭的一侧起斧开口,再从两侧砍去2/3,砍去的断面呈“V”型[13], 靠近山外的一侧留下1/3的部分,以保证树干不能自动倒地。胸径大于1.5厘米的木材,因树干高大,重量较重,为了防止被风吹倒,他们则采用先在砍伐处掏空树心的方法,使其保持不倒。这种砍法是旱伕先砍杉木砍口左右两边的木质,然后用斧子把树心部分的木质掏空,使树蔸的左右两侧相通。靠近山坡内侧的一边要留下3指宽的木质,外侧则要留下一巴掌宽的木质,这样杉树就较牢固地耸立在原地,即使有较大的风吹,树干也不会被吹倒。至于上下两侧保留木质的厚度则根据林木的不同大小而定,但要保证树干不能倒,以便拉绳和放木的两人来把杉树放倒。这对砍伐位于山高陡坡林地的杉树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求旱伕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此环节完成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则由拉绳和放木的两人来完成,这个环节是最危险的。为了能使木头倒向山内正确的位置,拉绳的人先就地取材在林中砍一段长约40厘米的木鉤,并把它系在绳子的一端。倒木人砍树时,拉绳人站立在待砍倒的木头上方,选择好木头倒下的方位,然后再把系好绳子的木钩抛向木头中上部位,让木钩牢牢地钩住杉树干。拉绳人拉住绳子,而在树下的砍木人先砍杉树内侧一方的木质,然后再砍杉木外侧,于是在拉木人的配合下木材便顺山倒向山内侧。木材顺山而倒一般不是按木材所在的位置向山内侧垂直而倒地,而是稍微向左或向右倾斜顺山而倒地,这样就可以防止木材被砍脱离树墩之后,不会向山下滑动,避免伤害到砍木之人。

因这个环节是两个人的配合,特别是木材倒地时两人相隔有一定的距离,而且林地又有其他杂树杂草时,他们经常会相互看不到对方。如果两人对树倒之地的方位信息沟通不好,往往不是木材的头部伤到下方的砍木之人,就是木头的尾部伤到拉绳之人。因此,拉绳人一边拉绳子,一边向砍树人大声发号施令,通过声音相互了解对方所在位置和木材所倒向的位置。因此,清水江流域苗族旱伕根据水流方向,把木材位于来水的一方称为“哇岸片南”,汉语为“上水”;位于去水的一方称为“希匹交”,汉语为“下水”,于是拉木人先要砍木人调整好自己所站的位置后,他们相互会用苗语进行信息交流。1

砍木人:“孟岸片南,希匹交?”   拉绳人:“哇岸片南。”

砍木人知道此情况后,如果他站立于木材的上水,便会马上到木材的下水,准备听从拉绳人指挥而操作砍木。

拉绳人:“孟斗皆拜涝”“孟斗候拜涝”。

砍木人:“拉宝、拉宝。”拉绳人:“拉宝、拉宝。”

在这个环节中,拉绳人和砍木人必须相互信任,通过语言的交流很好地掌控了杉树的倒向,确保两人的人身安全。清水江流域文斗寨一带的苗语中“皆拜”指砍木人的“下手”,即拉绳人指挥砍木人砍林木朝向山外的一边;“候拜”指砍木人的“上手”,即拉绳人指挥砍木人砍林木朝山内的一侧。为了能使林木顺山倒地时不和木墩连在一起,同时能控制林木倒地的方向,砍木时总是先砍朝山内侧,使木头的重心偏向内侧,后砍朝山外方向,朝山外方向的砍口要比朝山内方向的砍口高至3~4厘米。杉树倒地的时刻是砍木人最危险的时候,木头树梢倒地后,其头部有时会向一边抬起来再落地,稍不注意就会伤到砍木人。因此,拉绳人和砍木人配合砍倒木头后,先是砍木人大喊“拉宝”,传达木头已经和木墩脱离,自己平安无事;拉绳人听到砍木人消息后,他也会大声喊道“拉宝”,以表达自己也平安无事。

虽然清水江流域的村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中拥有了适合当地的地方性砍伐林木知识,但难免有个别村民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大意,特别是一些年轻气盛的青年男子,认为自己年轻力壮,不遵守砍木的操作规则,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如1965年8月,PA村的Y氏两兄弟在今乌斗溪的冉迵浓林地砍杉树时发生了意外情况。YCY和其弟YCW在砍伐一株杉树时,YCY在树下砍树,弟弟YCW在拉绳,由于Y氏兄弟在砍伐时信息交流不通,哥哥YCY站在杉树的下水方向砍树,而其弟YCW也在杉树的下水方拉树,杉树是倒向下水方。按正常的砍木操作规则,YCW应该要通知其兄长即时站到上水方避开危险的,但他并没有这样做。于是,由于该林地位于坡度较高的位置,当杉树倒地时,杉树头部突然撞向杨CY,他躲闪不及,被杉树直接撞死在林地。2

从这次安全事故可以看到,在清水江流域的林地,特别是山高坡陡的林地砍伐木材时应当严格地执行正常的操作程序。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和砍伐任务顺利完成,如果有新手参与砍伐任务,棚长一般都要求新旧手搭配去完成任务,而且他们每天出发时都会代特别注意安全事故。这样一来,林木砍伐任务可以顺利进行,传统的砍伐技术知识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二)传统的砍枝技术

木材砍伐倒地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木材进行砍枝和剥皮。清水江流域的方言中树枝称为“木桍”,因此砍枝也称为“打桍”。砍枝环节也是林木采伐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不掌握林木的特性,打桍时有可能使树杆外表开裂,从而影响木材在市场上的价格。为了在砍枝时不使木材表面开裂,影响木材的卖相,砍枝人非常注意砍枝的细节,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只打画眉桍,不砍雷公枝”。1所谓的“画眉桍”就是给杉树打桍时,先从杉木枝靠近树根的地方,用刀朝树梢方向用砍树枝,然后再从杉木枝靠树梢的方向,用刀砍去掉树枝。由于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的是油性杉树,杉树枝中间部分油性很重,颜色较深,而树枝外层则油性较少,颜色较淡,从杉树上下两端砍去树枝之后的形状,看起来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有眼珠、眼睑,眼眉。所谓的“砍雷公枝”就是在砍树枝时只从杉树的向上或向下的一个方向砍去树枝。这样的砍枝法砍木材时,砍枝人稍不注意,就会破坏树枝砍向方向的表皮,特别是砍较大的树枝时留下的痕迹就像树木被雷劈一样。木商经常挑剔这样的木材,影响其价格,山客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害。由于清水江流域种植的红油杉的枝很脆,砍伐工人在砍枝时的刀斧先要从上往下砍上两斧,再从下往上砍两斧,杉树枝便被砍掉。当天砍倒的杉树当天要全部砍好枝,剥好皮,苗语叫“都行”。砍枝时不能全部砍去整个杉树的树枝,工人要保留直径8~10公分以下部分杉枝,其目的主要是蒸发杉树的水分,使木材尽快干燥。

(三)传统的剥树皮技术

剥杉树皮是砍伐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剥皮时从树根到树梢以1.5米为一节用刀斧砍断木皮。这个环节中,操作工人得根据杉树皮的厚度,用恰当的力气砍断木皮,如果用力过大,则会砍伤到杉树干,影响木材的品相和价格。如果用力过小,则砍不断杉树皮,会给剥皮造成困难。剥皮时用一根被削尖一端的杂木棍从上到下把木皮剥开,再从左右方向把整块木皮剥离树干,然后再把木皮卷成捆,工人收工时带回住地,铺开压平堆成四方形,让其自然干燥。没有砍枝树梢部分的木皮则保留,让其与枝叶一起蒸发木材的水分。一般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被砍枝剥皮的木材的水分就蒸发90%以上,可以搬运出山。

由于剥下来完整的杉树皮是清水江流域村民传统民居盖房的主要材料,而山客也不会要树皮,因此杉树皮成为砍木工人另外的一种收获。往往砍伐完一单木材后,砍木工人会平均分配带回家自用或出卖给需要盖房的村民。20世纪80年代,堆放成四方形的1尺高的杉木皮出售价为2元。2

为了节省时间,在运输木材时,山客一般也不会要求把保留在杉树末端的树皮剥去,而是连木带皮一起运送到木材市场出售。这种做法恰好使杉树皮成为清水江下游木材市场一些市民的燃料。小时候听爷爷曾经说起他从清水江放木排到下游的洪江木材市场出售时的情形,当木排到达洪江码头时就会有很多市民带刀来削杉木梢端的木皮带回家作燃料。

(四)传统的砍木计数知识

由于砍伐工人是在野外操作,不可能随时把笔墨纸带在身上登记砍伐的木材数量,于是采伐工人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就地取材,采取了最便捷的方法统计砍伐木材的数量。一般砍木人会在每天进山之时,先砍一根小木棍,并用刀削成四方形后,随时带在身上。每当砍倒一株林木之后,他便在木棍的一面用柴刀或斧子斜刻上一个印记,并每5个印记为1组。这样一来,砍木人一边砍伐林木,一边登记数量,就不会造成对砍伐木材的遗漏。

每天收工时,砍木人把刻好印记的木棍交给统计人员统一计数。统计人员在计算时不用带算盘,也是就地取材,用小木棍折断成许多小截当作算盘的珠子,再另用一条长木棍做成算盘的横梁。这样一个活动的算盘就做成了,负责统计的人就可以像用真正的算盘一样计算数量,然后再把各小组的工作量及总数记录在账本上。由于这种统计方法取材方便,且简单适用,清水江流域的苗侗人民在采伐林木时,他们一直使用这种临时的算盘计算数字和统计账目。

总而言之,清水江流域苗侗人民林木砍伐的这一整套技术技能体系,是林农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掌握和运用的地方性生态知识。在这种知识的指导下,当地林农在砍伐木材的过程中规避了危险因素,保障林木砍伐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这也是促进清水江流域人营林长期得以发展繁荣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地方性知识是特定民族在物定区域的生境下,经过长期积累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14]。

这种知识虽然具有本土性的特色,主要服务于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人群,也没有经过现代科学规范的实证,但它是来自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长期有效地指导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实践,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人民的林木采伐地方性知识,是苗族侗族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过程中建构的营林文化。这种知识结合了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地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当地苗侗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本土性特点。同时,这也是当地苗侗人民人工营林的生态知识经验的积累与教训的规避,体现了当地苗侗人民的生态智慧,对促进清水江流域自明清以来人工营林和林业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村落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传统人工营林的地方性知识的经验与教训仍然对我们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实现民族地区产业兴旺和人民生活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義。

參考文献:

[1]  马国君,肖秀娟,张坤美.清水江流域人工营林育苗法类型及其影响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7 - 46.

[2]  徐晓光.清水江杉木“实生苗”技术的历史与传统农林知识[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97 - 104.

[3]  杨庭硕,杨曾辉.清水江流域杉木育林技术探微[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3(4):2 - 10.

[4]  吴声军,叶景青.木材与运输:清水江人工营林之“洪道”研究——以锦屏县文斗苗寨的考察为中心[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8 - 23.

[5]  吴声军.相生与相克:人工营林的认知与实践——基于对清水江流域人工林业项目的探讨[J].贵州社会科学,2019(2):98 - 103.

[6]  罗康智.对清水江流域“林粮间作”文化生态的解读[J].贵州社会科学,2019(2):104 - 109.

[7]  罗洪洋.清代地方政府对黔东南苗区人工林业的规范[J].民族研究,2006(1):77 - 86.

[8]  罗康隆.侗族传统人工营林业的社会组织运行分析[J].贵州民族研究,2001(2):100 - 106.

[9]  焦循.孟子·正义(上)[M].沈文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7:55.

[10]单洪根.清代清水江木业“争江案”述评[J].贵州文史丛刊,2002(4):56.

[11]唐立,杨有赓,武内房司.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1736 - 1950)第三卷·史料编[M].东京:东京外国语大学国立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2003.

[12]徐家干.苗疆闻见录[M].吴一文,校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1997:56.

[13]锦屏县林业志编纂委员会.锦屏县林业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233.

[14]杨庭硕,田红.本土生态知识引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2.

[责任编辑:龙泽江]

Lo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Forest Cutting in Qingshuijiang River Basin

WU Sheng?jun

(Nanling Corridor Ethnic Culture Research Base,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99, China)

Abstract: Miao and Dong people in Qingshuijiang River Basin have accumulated rich local knowledge in the long - term practice of artificial forest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accumulation of ecological knowledge related to tree cutting and the avoidance of lessons.Based on the detailed field investigation of ecological ethnology, this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grasp and application of local knowledge such as the timing, taboo and technical skills of tree cutting in the practice of artificial forest livelihood of Miao and Dong farmers in Qingshuijiang River Basi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On this basis, it reveals the ecological wisdom and cultura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traditional plantation in Qingshuijiang River Basin for hundreds of years.

Key words: Qingshuijiang River Basin; tree cutting; local knowledge

猜你喜欢
杉树林农营林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林下经济发展及对林农影响分析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
试论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
妈妈的“跟屁虫”
杉树
林农的林下经济
大受欢迎的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