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的成因及防范

2020-07-16 13:38赵昌东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闻奖作品防范

赵昌东

摘要:能够获得中国新闻奖这一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是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但令人失望的是,许多新闻人的这一梦想却因小小的差错而与大奖失之交臂,令人遗憾。

关键词:新闻奖;作品;防范

一、差错分析

(一)文字差错。主要包括字词误用,尤其是同音字词的误用,以及词语搭配不当等。1.同音字的误用。如《八旬武汉夫妇捐赠1000万给家乡》一文:乘第一驾(架)飞机首批试跳。另外标题中的八旬武汉夫妇表述也不符常理,似应为“武汉八旬夫妇”更合理;“的得地”的错用。2.成语使用不当。如村委会一班人,拿着“小本本”按图索骥,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大会决议、公示群众评议,一步不敢少,一步不敢错。该句根据后文的意思,“按图索骥”应改为“照章办事”。

(二)标点符号差错。如:“两面官员”将“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挂在口头上,而这只不过是其捞取官位和权力的“敲门砖”。此为标点错误,两处双引号中间应将顿号去掉。

(三)语法错误。有的是词语搭配不当。如,根据埃及官方的统计,埃及的火车就有9500公里,而在中国,光是高铁就达到了20000公里。此处用词不用,“火车”应为“铁路”。有的是句子成分缺失。如:笔者认为,恪守职业操守共筑中国梦是当今时代新闻工作的主题,应勇于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积极因子”。此句主语缺失,应为“……新闻工作的主题,新闻工作者应勇于担当……”,属于语句杂糅。

(四)事实性差错。如在2015年度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中,“1972年,由中央新聞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百花争春》专门收录了这首歌曲”中的“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应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五)网络差错。主要有:细节描写不当、随意的文字表达和图片使用。

二、差错成因:校验质量把关不严,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淡薄

(一)政治意识不强。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纵观中国新闻奖参选作品的差错,虽然表面上呈现着是大意马虎,但根儿上是政治意识不强,对党的新闻舆论重要性认识不足使然。新闻差错小则导致事实不清、理解错误,大则会扰乱视听,误导舆论,为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为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二)学习能力不足。新闻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在转型变革中,媒体人面临的挑战重重,对于媒体人来说,工作岗位上的再学习,一直都是进行时。近年来,随着报网融合的加速,加之媒体经营业绩下滑,人才队伍流失,许多媒体人将重心转向经营,而不注重新闻业务的再学习、再培训、再提升,客观上造成媒体人整体素质下降,为新闻差错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三)业务素养不高。从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差错中暴露出业务素养不够过硬,综合知识水平不高,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缺乏等问题,特别是文字能力低、采访不扎实等基本功有待提高。

(四)防范措施不力。媒体人是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把关人,差错的出现是“把关不严”结果,一些媒体采编流程不科学、不规范,“四审四校”制度贯彻不彻底,甚至流于形式。

三、防范:切实绷紧编校质量这根弦

(一)堵住思想上的“漏洞”。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作为新闻人,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提高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引导正确舆论的使命感,树立底线思维,增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做到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完成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使命。

(二)加强培训和人才建设。笔,是宣传思想干部手中的枪,而如果错误百出,不仅影响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影响到读者认知,还会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应该强对编辑校对人员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与出版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质量要求,提高工作责任心,并加强培训,经常性地对青年采编人员进行语文基础能力测试和编校业务知识测试。

(三)流程再造把好关。目前,新闻媒体坚持融合发展,出现了“全时媒体、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效媒体”,报网微端一人多角色站位,一稿多渠道编发,社群一体化建设,客观上要求必须对采编发各环节进行流程再造,在融媒体建设中,应把好采访关、组稿关、审核关、发稿关,严格规范新闻采编工作流程,要将“四审四校”、集体交叉和责任校对等制度贯彻到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编校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各媒体形态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质量管理。做到校检要有耐心,查错要有细心,纠错要下狠心,保证媒体报道的质量。

猜你喜欢
新闻奖作品防范
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
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48个广播作品入选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SQL注入防护
从工商管理角度谈如何加强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第2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
分量最重的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