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及对策思考

2020-07-17 02:45解梅娟李红梅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新冠肺炎疫情

解梅娟 李红梅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数字经济,在疫情防控、稳增长、促消费、保民生、提升治理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重点抓好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实施扩大数字产品服务出口等措施,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给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造成了巨大冲击,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在对冲不确定性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抗冲击能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稳定器、助推器和加速器的作用,极大增强了疫情防控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韧性”,并推动经济社会运行由危转机,使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轨道。从趋势上看,疫情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浪潮按下了快进键,经济社会数字化加快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数字经济将成为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新引擎和重要支撑。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国数字经济领域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新冠肺炎疫情下数字经济成为战役情、稳经济的重要支撑

新冠肺炎疫情从短期看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影响和冲击。一方面,线下实体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由于防控疫情需要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措施导致消费需求大幅降低,与此直接相关的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实体行业受到较大冲击。传统的制造业方面,工人无法复工、原料进不来、产品出不去,企业经营受到重创。另一方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字化线上经济凸显出较大优势。以网络、数据空间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极大地突破了时空边界和产业局限,改变了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为防控疫情、保障经济社会各方面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字技术服务疫情防控

数字技术作为一项通用赋能技术,在需求侧的交易信息匹配和供给侧的生产效率改进方面都显现出较大优势。在政策支持及需求驅动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诊断治疗、资源调配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促消费保稳定

针对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萎缩的情况,2020年3月,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旨在加快推动数字技术的应用,保障人们在疫情期间正常的生活需求,并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疫情对餐饮、零售、交通、旅游等线下业务造成了直接冲击,但同时许多线下领域消费开始向线上转移,生鲜快递、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在线教育、知识付费、在线医疗、云办公、云服务等领域的网上消费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保证了经济社会秩序运行平稳。

助力复工复产

2020年2月,工信部下发了《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科学防控疫情,加快企业复工复产。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以数据生产要素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平台,依托新技术,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发挥了信息聚合、数据共享、资源调配、物资流转、技术支撑、金融支持、交流沟通、精准定位、搜索追踪等作用。如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提供物资汇聚、供需对接和动态调配等产品及服务,在缓解复工物资短缺、助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优化政府治理

这次疫情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是个大考。一些政府综合治理能力较强的地区和省份表现突出。面对疫情,很多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治理创新。例如,北京、福建、湖北、湖南、海南等超过一半省级地方政府自主或联合媒体平台开设辟谣专栏,集中发布新型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辟谣信息,引导广大网民科学防治疫情,传播权威声音,引导社会舆情;超过70%的地区利用政府网站和多样化的政务新媒体平台提供发热门诊、救治定点医院查询、行程查询、在线咨询等疫情防控便民服务。[1]

(二)新冠肺炎疫情下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从趋势上看,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短期内造成的巨大冲击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产生“倒逼”和“催化”效应,丰富了数字经济的内涵,拓展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空间。疫情的出现促成了2020年中国宅经济的爆发式成长,反过来加速了数字经济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许多领域数字化拐点提前到来。概括来说,疫情下数字经济发展将延续以下趋势。

疫情引发新一轮产业数字化变革,倒逼企业重视和加快数字化转型

面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很多企业一直存在路径依赖,没有真正下决心进行数字化转型,而疫情的冲击使很多企业发现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敏捷应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急剧变化,因此,很多企业和机构都下了数字化转型的决心,开始加速寻求生产方式的变革与突破,增强在面临不确定性时的弹性,以维持企业生存并获取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2020年4月7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针对广大中小微企业在疫情之后的数字化转型短板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在政策支持推动下,疫情使得数字经济推动主体进一步扩充,正在由互联网企业扩充至传统企业、由大型企业扩充至中小企业。从行业变化看,数字经济正突破传统服务业边界,开始向生产性服务性行业延展。

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将是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

疫情后线下企业并不会被完全颠覆,但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高质量的服务将成为重要的竞争策略。而大量消费行为从线下转到线上,促进了消费领域的商业模式变革,将加速推动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兴起。数字消费新业态的内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是电子商务等相对成熟业态的新模式爆发,包括网络社区团购、智能物流配送、生鲜电商等等;另一方面是仍处于成长期的新模式加速崛起,诸如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云娱乐、云旅游等等。未来数字消费将呈现以下趋势性变化。一是线下中小微企业的市场退出行为增加,大型企业加速进行线下业务整合,市场集中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业组织结构持续优化。二是用户进一步养成在线消费习惯,成熟期的数字经济业态规模将会持续扩张,成长期的数字经济新业态将会加速多点爆发。疫情迫使消费者主动完成消费者教育,对网站、应用的偏好和粘性将得到增强。

新模式、新业态大量涌现

疫情催生了宅经济爆发式的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已经开始蓄势待发,为新业态提供更好的发展动力,这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会引发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协同制造、数字孪生、智慧城市、智慧社会等领域出现更多的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如在农业、制造业、康养、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会出现更多的超级平台,数字产品需求对服务的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将得到加强。

区域分化趋势将更加明显

总体来说,在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普遍冲击的情况下,一些数字经济发展领先的区域体现出更强的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以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浙江省来说,2020年1-2月经济运行受疫情突发影响冲击较大,但3月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工业、投资、出口、网络零售额等实现增长。在各省份新基建加速布局等因素作用下,数字经济下“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区域发展梯度差距拉大趋势不可避免。

二、促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全球范围看,当今世界正处在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交汇更迭的过渡时期,新的产业和经济格局尚未定型,世界各国均处于重大戰略机遇期,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将数字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依托,以加快占领数字经济的战略制高点。面对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因素影响导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不确定性,数字经济有助于经济回稳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国民经济的“韧性”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这为我们以数字经济为支撑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把握机遇,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新业态在经济恢复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中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支撑。

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政府把数字经济列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数字经济是经济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体系性变革。随着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和占GDP比重快速提升,中国数字经济形态正在形成,并正在引发宏观、中观、微观等层面的全方位的深层次变革,需要突破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思维局限,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构建起一整套适用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制度体系和政策框架,确保数字经济有序健康发展。这需要我们在制度建设上不仅考虑到其抗疫情、稳经济的短期因素,还需要站在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浪潮的战略高度来进行政策的顶层设计,从宏观、长远和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制度设计。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进程进一步提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这是中央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既为数据以资产形式进入价值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重视数据价值、推动数字转型指明了实践方向和政策支撑。2020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提出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特别是培育发展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形态,通过加速新型要素市场化进程,激发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潜力。在法律规制上,以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为导向,加快健全法律规范和破除制度障碍。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和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数字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和制度,尤其是抓紧推进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的制定和完善。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数字经济监管创新,进一步明细化和具体化包容审慎、鼓励创新的监管原则,探索建立试错容错机制,寻求管理创新和规范发展的平衡点,为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加快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把政策创新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突破口,使政府引导成为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战略层面,我国先后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宽带中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人工智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规划;产业发展层面,以产业互联网整体框架和国家战略来统筹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改造进程,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数字基础设施等方面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如新技术方面,积极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产业。在新业态新模式方面,2019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等若干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政策;2019年出台《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数字基础设施方面,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作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的重要部署,这些战略规划和政策出台为地方政府积极布局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政策性指导,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保障。

加快推进以5G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新冠疫情共同影响下,“新基建”在促内需和稳投资中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基建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所构成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智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底层支撑。以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基建的核心,他们将产生长期的大规模投资需求。5G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融合,将形成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能力,成为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增量。从短期看,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基建有利于我们尽快补齐产业链和供应链短板,抓住危机后全球产业分工调整和新一轮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提振经济的有效举措。新基建将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向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渗透,为传统产业赋能更多核心要素,推进产业变革创新。从全国范围看,“新基建”战略遵循了以点带线、以线支撑面的发展规律,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是先试先行区域,利用其规模效应、集聚效应、网络效应建立发展优势,引领创新推动;中西部地区发挥成本优势,结合产业基础,因地、因人、因业科学规划,先在适当领域重点突破。从区域层面看,新基建、新载体、新产业将形成闭环,激发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当前,新基建领域已经成为各省投资热点,各地纷纷加快新基建领域布局。从地方政府角度看,新基建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产业规律。首先,通过制定战略规划、行动计划等进行顶层设计,明确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重点和优先顺序。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充电桩等“新基建”应用高度依赖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其布局规模与密度应与当地产业需求、社会治理需要相匹配,应优先选择技术相对成熟、应用前景广阔、可有力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推广应用平台。其次,充分调动市场化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新基建的技术和市场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要创新投融资体系,财政要统筹专项资金渠道,加大相关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量运用市场化的办法推动新基建项目的投融资、建设施工和经营管理。最后,要按需实施、合理建设,加强相关领域的规划统筹,避免出现超前投资、过度投资等资源错配风险。同时,还要积极营造市场发展环境,提升监管水平,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治理创新,赢取新基建的最大政策红利。

加速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也是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过程。我国数字经济可以分为数字产业化(如信息基础设施、软件、电子制造业)和产业数字化(如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近几年,我国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及治理数字化推进都在加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年)》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其中产业数字化部分占数字经济比重升至 79.5%,产业数字化成为数字经济增长主引擎。因此,要选好政策支撑的着力点,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第一,以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加快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领域中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其中,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主战场,随着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重点。相关数据表明,在不考虑疫情影响情况下,数字化转型可使制造业成本降低17.6%,营收增加22.6%;使物流服务业的成本降低34.2%,营收增加33.6%;使零售业的成本降低7.8%,营收增加33.3%。[2]可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高数字化转型的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的当务之急。产业数字化转型应从夯实数字化基础做起。从微观层面看,要扎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我国制造业企业所处发展阶段参差不齐,既包括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也包括处于较高发展阶段的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当务之急要推动企业转变观念,重新思考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范式向数字经济时代的范式转型背景下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引擎作用,加快企业发展理念、治理体系、技术和产品体系、组织体系、价值创造体系、管理模式、岗位和技能等系统性要素的变革创新,构建起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商业逻辑和运作模式。要以“两化”融合为抓手,积极支持信息技术企业和制造企业的深度合作,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试点示范、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生产装备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推进企业上云速度。通过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来解决后疫情时代整个数字经济发展的问题。深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鼓励无人生产、协同研发等新模式,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协同研发、在线设计、远程采购、现实营销等方面作用,提升产业链协调水平,充分发挥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在赋能传统产业转型中的作用,为未来的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提供保障。第二,从消费需求入手培育在线新经济,运用新技术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借助AI、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交互技术,与现代生产制造、商务金融、文化消费、教育健康、交通出行等行业深度融合,培育具有“在线、智能、交互”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这方面,上海最近頒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聚焦12大发展重点,包括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金融、在线文娱、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新型移动出行、在线教育、在线研发设计、在线医疗等在线新经济的发展重点。第三,进一步加快5G部署和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的广泛与深度应用。第四,加快数字政府和智慧社会建设,提升数字治理水平。数字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运行形态,是一种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创新形式,涉及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等系统性要素的全方位深刻变革。疫情之后,应进一步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各级政府数字化思维、理念,制定“十四五”政府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加强政府数字资源整合顶层设计,推动不同地方、部门、层级间信息共享互通,以统一接口、统一标准构建跨部门的数字化协调体系,打造安全、共享、敏捷的政府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智慧城市为抓手,加大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聚焦医疗、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社会公益等重点领域,推进智能普惠服务。发展用工、就业保障等共享平台,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开展城市运行大数据分析,提高综合预警、应急响应和协调处理能力,形成全覆盖、网格化的政府治理现代化体系。

积极参与数字贸易新规则制定,扩大数字产品服务出口

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大部分原有的贸易渠道,使数字贸易非接触式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优势凸显出来,为全球化时代互联网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出口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引导和推动我国数字贸易有序健康发展,一是要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数字贸易国际规则谈判,争取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凭借我国巨大的内需市场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优势,要抓住机遇主动引导建立不同的区域数字贸易新规则,减少因贸易壁垒带来的数字贸易发展阻碍。二是探索适合数字贸易发展的治理体系。推动研究完善数据治理、网络安全、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数据使用界限,保障自由职业人员权益,以包容审慎的态度促进数字贸易发展。三是提高我国企业数字服务出口能力,培育数字服务出口新的增长点。通过制定一系列数字贸易新规则,中国在互联网经济领域的优势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出口增长点。鼓励传统行业积极开发线上优势产品和服务,提升远程交付水平。在行业应用层面,加大产业互联网的出口贸易,在电商、物流、旅游、医疗健康、家电、通信等领域开辟数字出口新机会,为海外提供一体化产业互联网服务,扩大中国的数字服务贸易总额。

猜你喜欢
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新冠肺炎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早期科学研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公共治理机制:信息、决策与执行
新冠肺炎疫区高校大学生的精神状态与行为应对
公共卫生学科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凸显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