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初探

2020-07-17 02:49杨忠国
南方农业·上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建设现状

杨忠国

摘   要   渝北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应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大担当、实现新作为,在“一区两群”中探索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笔者以重庆市渝北区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对象,总结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主要做法,提出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的建议: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做强特色品牌,打造全国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创新治理手段,探索创建现代乡村治理先行示范区;狠抓环境整治,争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典范;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打造“双城经济”合作交流示范区。

关键词   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现状;主要做法;启示建议;重庆市渝北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的重大战略,也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决策,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渝北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应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大担当、实现新作为,在“一区两群”中探索新机遇、谋求新发展。笔者以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对象,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为主题,通过现场走访、分块研究、集中讨论等方式,总结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做法,提出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的建议,以期为重庆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提供参考。

1 建设现状

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以下简称“古洛环线”)始于渝邻高速草坪下道口,经草统路、统大路、大白路、张白路、洛张路,止于渝长高速洛碛道口,全长50余千米,涉及古路镇、大盛镇、统景镇、洛碛镇等4个镇22个村,土地面积22.8 km2(“古洛环线”示意图见图1)。此区域布局乡村振兴项目,不会受到未来城市拓展的影响,不会造成重复建设。对标五个振兴的要求,渝北区委、区政府全力推进“古洛环线”建设,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

1.1 资源优势初步显现

“古洛环线”沿线自然资源丰富,山、水、林、泉、洞等生态景观俱全,有“重庆的牛背山”——周家山大桥、天险洞樱花小镇、红枫园、张关水溶洞等自然景观6处。森林覆盖率高,是渝北乃至主城的“后花园”,不出主城就能坐享“天然氧吧”。农耕文化底蕴深厚,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区域内分布有云龟山白云寺、东汉悬棺、宋代民居、明代寺庙、清代古寨、将军石等文化旅游景点1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基础较好,现有统景镇印盒李花天堂3A级乡村旅游景区1个,统景镇印盒村(歪嘴李)、大盛镇天险洞村(蘑菇)“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

1.2 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古洛环线”作为全区农业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已初具规模化、高效化、特色化、融合化等特点。目前已建成万亩柑橘基地、万亩蔬菜基地,建成包含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系统、冻库、检测中心和净菜加工车间的国营绿色蔬菜农场(面积约8 hm2)。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效果好,建成了水果、蔬菜、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生产线4条。大盛镇顺龙村以灵芝、石斛等名贵中药材种植加工为支撑,建成集种、养、游、产、学、研一体的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开发了中药材初精加工产品3个。

1.3 生态营造有所突破

“古洛环线”是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先行区、探索点,按照“八改六化”(改水、改路、改电、改厕、改厨、改院、改圈、改房,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文化)整治标准,整村推进统景镇江口村、大盛镇天险洞村等6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农民分散居住问题,单家独户的房屋尽量向居民新村和已有院落聚拢,引导村民适度集中居住,将20~30户的居民聚居点融合扩大形成村落,建成了青龙村太和场、洛碛镇大天池村院落10个。实现农村旧房整治提升2 537户,新增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813户。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例如江口村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护机制,按照户均200元的标准收取垃圾保洁费,年底对环境卫生保持好的农户全额退还。

1.4 基础条件逐步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确保沿线“水、电、气、讯、路”设施设备完善。“古洛环线”由统大路、大白路、张白路等6条主干道连接而成,全长约57千米,全部实施了黑化改造,公路村民小组通达率、通畅率及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车率均实现100%。农村饮用水、广播电视实现了户户通,4G网络达到了全覆盖,天然氣覆盖率达到90%。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好,统景镇被评为全国首批互联网特色小镇。

1.5 乡风文明日渐浓厚

开展志愿服务,打造乡村振兴标准化志愿服务站4个,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40余支,开展农村志愿服务160余场。深化文明创建活动,“清洁户”“星级文明户”占农户总数的92.3%。以农村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1个,镇村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推行“线上订制、线下配送”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模式,完成公共文化物联网配送90余次,服务人数达3万余人次。挖掘古路慈孝文化,积极主动承办区域性文化旅游活动,常态化举办印盒李花节、大盛樱花节、洛碛番茄文化节,镇村文化氛围愈加浓厚。

1.6 治理体系逐渐健全

深入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大胆启用返乡创业人士担任村支两委带头人。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确定村级后备干部20余人。提档升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对沿线22个村阵地进行了新建或改造提升。聚焦“善治理”,探索“民情茶室”“三事分流”等乡村治理模式,解决实际问题408个,化解农村积案933起,群众反馈满意率达100%,统景镇“民情茶室”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推广学习。

1.7 发展活力越来越强

围绕“三社”促“三变”,统景镇远景村、大盛镇青龙村、洛碛镇沙湾村等村率先成立互助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资金互助部,实现“一社融三、三社合一”,牵线“产供销”,解决了“买卖难”问题。大盛镇青龙村提出“91+1”集体经济分配模式,果园全面投产后,预计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可达350万元以上。推行集体经济组织承建400万元以下小型涉农建设项目,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有动力、见成效,2019年沿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平均超过10万元,沙湾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94.06万元。

2 主要做法

2019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倾全区之力推进“古洛环线”建设,通过“三落实”(落实具体项目、落实牵头部门、落实资金渠道)“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申报)快速推进各类项目建设,通过周周晒进展、月月晒成效、件件晒结果来促进工作落实,走出了一条符合渝北实际的五个振兴建设之路。

2.1 科学定位,策划重点项目

堅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渝北区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对“古洛环线”的区位优势及现有交通、旅游资源、产业基地等方面基础情况进行了论证分析,对统景镇远景村高标准柑橘园、大盛镇顺龙村灵芝庄园、临空农业公司国有绿色蔬菜基地等13个重要产业节点项目进行了明确细化。制订《渝北区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从规划建设、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入手,整合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对“古洛环线”产业发展,统大路边坡宜机化整治,旧房整治提升,示范带重要节点环境提升,宜机化产业示范带规范化建设,农户搬迁,沙草路、兴古路沿线拆棚及道路整修,农户改厕,水利设施建设,景观绿化等10大类重点项目以清单形式进行了明确,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开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建设试点工作。

2.2 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

大力推进“双十万工程”建设,完成宜机化整治733.3 hm2,定植苗木584.7 hm2,大手笔实施统大路边坡宜机化整治项目,将统大路视野完全打开,周边产业接连成片。通过布局山上绿色蔬菜、山腰名贵中药材、山下特色水果,优化产业结构,分区域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持续完善产业链,规划建设酱油厂、水果分选线、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促进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和贮藏流通业发展,补齐产业链条短板,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问题,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在原有的古路周家山、统景柑橘、大盛云龟山、洛碛蔬菜等农旅产业基础上巩固提升,完善基础,查漏补缺,打造出更多的农业应用场景,既有观光点,也有消费点,发挥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2.3 建改结合,美化人居环境

“古洛环线”一带青山绿水、湖光山色,本就是一幅清新美丽的乡村图景,人居环境改造过程中,坚持因地适宜,注重建改结合,秉承“农房姓农、农村姓农”理念,注重彰显“小青瓦、白瓦头、坡屋顶”的巴渝民居特色,不搞过度雕琢,尽量保持原有自然风貌和田园风光,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美丽乡村。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尽量做到就地取材,如在路面、堡坎整治中尽量选择本地的青石、片石、鹅卵石,用本地盛产的竹子搭建柴棚,将危旧房拆除后的木材仔细堆放为“柴火墙”等,既解决了垃圾堆放问题,又展示了乡村“原汁原味”的美观整洁,最大限度地还原乡村的那份乡愁,既让群众住得舒心,又保留好应有的乡土味道、乡村风貌、乡愁韵味。

2.4 查漏补缺,补齐基础短板

围绕水、电、路、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查漏补缺,尽快完善。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从修复完善附属设施和交安设施、绿化美化、打造路域文化、增设公路服务设施、改造统景客运站等五大方面,对“古洛环线”公路进行改造提升。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对洛碛镇大天池村朝家坝山坪塘进行整合,整合面积5.8万平方米,驳岸整治长度1 843 m;对古路镇草坪村、古路村等9个村进行山坪塘整治。强化日常管理维护,明确乡村公路、水库、供水管道等基础设施的管护内容、管护标准及管护的责、权、利,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让老百姓真正用得上,长受益。

2.5 引育并重,培育乡风文明

“古洛环线”在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乡风文明等软件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坚持正面引领、典型示范、持续深化、整体提升,提高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制订村规民约,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让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积极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3 启示建议

以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抓手,探索模式,总结经验,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开展全区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推动市级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推进渝北乡村振兴步伐全面提速。

3.1 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

立足山地资源,聚焦产业提质增效精准发力,在农产品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品牌引领上下功夫,持续实施“双十万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特色高效产业,强化品种品质品牌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转化,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园区,提升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和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大数据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发挥规模效应、聚集效应的正向作用,推动全区乡村产业振兴,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

3.2 做强特色品牌,打造全国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

依托山水田园风光,大力推进“农业+”文化、科技、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有机融合,发展创意农业、民宿服务、康养农业等体验型农业,打造一批农业主题公园、现代农庄、美丽休闲乡村等乡村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巴渝乡愁”田园综合体、石船镇铜锣山矿山公园、茨竹镇放牛坪、洛碛镇水溶洞、大盛镇天险洞等乡村旅游景区(点),提档升级“古洛环线”和南北大道等精品乡村旅游线路,成为承接成渝双城和辐射周边地区、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3.3 创新治理手段,探索创建现代乡村治理先行示范区

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建设理念,以“两提升”(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三减少”(减少涉稳事件、违法案件及突发事故的发生)、“四下降”(矛盾纠纷总量下降、案件总量下降、信访总量下降和重点人员总量下降)为建设目标,探索总结在全区可复制可推广的“民情茶室”等渝北经验,积极建设“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创建现代乡村治理先行示范区。

3.4 狠抓环境整治,争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典范

持续整治提升村容村貌,抓点串线拓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广卫生定时打扫、物品定点摆放、畜禽定点饲养,勤洗、勤扫、勤捡,看厨房、看卧室、看厕所干净与否的“三定三勤三看”生活习惯,确保常态长效,努力交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满意答卷,争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典范。

3.5 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打造“双城经济”合作交流示范区

按照“功能错位、产业互补、政策协同、许可互认、机制互动”的发展思路,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进“一体化”,谱好对上争取、对外招引、成渝合作“三部曲”,通过与成都、邻水等相邻地区的交流合作,实现发展战略共谋共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互补、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等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责任编辑:易  婧)

猜你喜欢
建设现状
对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的几点思考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实践应用探析
经管类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共享探索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互动创新体系建设现状研究
当前普通高中体育师资队伍状况研究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情况及建设方案探讨
网络信息资源评价视野下的云南政府网站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