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祝福》中祭祀文化与人物间的关系

2020-07-17 09:48常晓雯
参花(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祝福人物形象

摘要:鲁迅《祝福》一文中描写了许多祭祀活动,如祭灶、祝福和祭祖等民间习俗,而提到祭祀活动就不得不谈及与之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了,《祝福》中同样也描绘了鲁四老爷、四婶、祥林嫂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这些人物的性格命运与各种祭祀文化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就《祝福》中的祭祀文化与人物间的联系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祝福》 祭祀文化 人物形象 性格命运

众所周知,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便是《祝福》,同时它也可以说是《彷徨》中最重要的一篇。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祝福》在《彷徨》中的确排在“第一”的位置,而且是因为《祝福》一文所揭露的内容充分地体现了“彷徨”这一题旨,这一点是可以通过“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将其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①这一题记而得知。理解题记中所用到的《离骚》中的这两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理解《彷徨》主题的关键。可以说《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祝福》,就是鲁迅想要通过小说的形式,为读者诠释彷徨这一主题。本文拟集中精力探讨《祝福》中涉及的几种祭祀文化活动,如祭灶、祝福和祭祖活动等,从而力求揭示小说中所提到的祭祀文化与人物性格、命运间的关系,并努力从中把握作者寄寓其中的深刻思想情感内涵。

一、祭灶活动与人物关系

《祝福》一文中的祭祀文化首先体现在对祭灶活动的描写上。关于鲁镇的小年祭灶仪式,小说中是这样描述的:“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②从字里行间的描绘中,不难看出鲁镇人祭灶仪式的隆重程度,以及人们对送灶活动的重视。人们在庄重严肃的氛围下举行仪式,以求来年能得到保佑,获得更多的福气。

小说中的祭灶活动描写,无疑与人物形象塑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小说在描写完送灶活动后,就提到了鲁四老爷,一个比“我”长一辈的本家,他是一位讲理学的老监生。“我”与四叔简单寒暄了几句之后,四叔便开始大骂康有为,鲁四老爷是拥有监生身份的,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他可以单就凭这一身份谋求远大“前途”。而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并使得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鲁四老爷自身的封建狭隘思想在他的言语中便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保守、落后、自私的陈旧思想将他囚禁在了自己的利益圈中,根本无法看到维新变法对当时中国发展以及对思想解放的意义。小说在描绘鲁四老爷书房时,“我百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③

对于这样一个封建保守的人,他对家中的祭灶活动肯定是十分注重的。在鲁四老爷的心中祖先和神灵都是极其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对于祭灶活动中的一些禁忌必然是要严格遵守,坚决避免触碰的。比如说,在送灶仪式中有一个传统的忌讳:当送灶活动正式开始的时候,是不允许女性出现的。这一禁忌在鲁四老爷家固然是要被严格执行的,这也就为祥林嫂最终的命运结局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小说中对祭祀文化活动的描绘,并非只是单纯的地域风俗的再现,而是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其性格命运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构成了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既揭示了鲁四老爷保守落后的典型性格产生的文化根源,又揭开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文化根源,从而也为祥林嫂的悲剧结局奠定了地域文化方面的基调。

二、祝福活动与人物关系

《祝福》中的祭祀文化也体现在对祝福的描写上。在清代范寅的《越谚风俗》中是这样解释祝福这一民间习俗的:“祝福,岁暮谢年,谢神殿,名此。”④在浙江绍兴一带,“祝福”习俗一般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至三十日这连续的几天之内操办举行,这段时间人们也将其称之为“祝福期”。鲁镇的年终大典便是祝福,鲁四老爷家中一律都很忙,都在忙着准备“祝福”和迎接福神。等到正式拜福神的时候,却只能是男性进行祭拜,女性则绝不允许参与。

小说中的祝福祭祀活动描写,也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关系十分的密切。正是在鲁四老爷家筹备着祝福的时候,“我”遇到了祥林嫂,她问“我”关于是否有灵魂和地狱的问题,面对祥林嫂连续不断的追问,“我”却只能含糊其词,躲躲闪闪。“我”的模棱两可的回答,表明作为知识分子的“我”知道祥林嫂内心的恐慌与不安,却又不敢承担起启蒙这一深受封建思想与落后文化毒害的可怜人的责任。⑤祥林嫂对鬼的存在持疑惑的态度,在柳妈的建议下,祥林嫂去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避免死后去阴间遭受磨难。这种听来的陋俗,也便成为祥林嫂对自己灵魂进行救赎的真实手段。她苦苦哀求庙祝答应她捐门槛,然后辛辛苦苦攒了一年的工钱,最终花了十二元鹰洋成功捐了门槛,当她高高兴兴地回到鲁四老爷家之后才发现一切并没有改变。

当祥林嫂在社会世俗要求与个体自身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她首先做的便是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以期达到世俗的接受与认可,但最终,她的希望还是落空了。生存的艰难和人世的残酷,使得底层民众个体始终都处于生不如死的境地,她生而不得,死也难恕,她的死似乎是打扰到了鲁镇人的祝福活动,破坏了鲁镇人迎接福神的气氛。在听到祥林嫂去世的消息时,鲁四老爷说“不迟不早,偏偏要到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⑥在卫道士鲁四老爷的心目中,本已守寡却又再嫁的祥林嫂是一个不祥的谬种,而她却又在祝福的喜庆日子死了,给祈望幸福、美满的鲁镇人带来了晦气。关乎人命的大事也抵不过鲁四老爷心中对传统封建忌讳的重视程度。

三、祭祖活动与人物关系

《祝福》中的祭祀文化还体现在对祖先祭祀活动的描写上。在鲁镇,人们家中一年最重大的祭祀仪式便是祭祖,从文中作者的叙述可以得知,鲁镇的上香等正式祭祀仪式都只能由男性进行,可见以鲁四老爷家为代表的封建旧中国的祖先祭祀活动也是相当神圣和严肃的,但同时其中表现出的男尊女卑的落后思想也是十分明顯的。

小说中的祖先祭祀活动描写,也与人物形象存在密切的联系。先前每当祭祖的时候,祥林嫂是最忙的一个人,准备祭祀也是最能体现祥林嫂的勤劳与自身能力的事情。那个时候虽然她是个寡妇,但在人们眼中她是贞洁的。但后来当她再次嫁人,再次成为寡妇,又再次回到鲁四老爷家的时候,一切都变了。这个时候,在人们眼中她已经变成了一个败坏风俗、不贞洁的女人。当祥林嫂在准备祖先祭祀的时候,照旧去忙着分配碗筷的时候,四婶慌忙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⑦这句话使她讪讪地缩回了手,当她再次小心翼翼试探着去取烛台的时候,又是同样的声音:“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⑧人们无情地拒绝她沾手祖先祭祀,这对于祥林嫂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后来祥林嫂为了“赎罪”,在庙里捐了门槛,她以为从此自己便是一个和其他女工一样的“正常人”了,但一切并非祥林嫂所想象的那样。到了冬至的祖先祭祀时节,祥林嫂做得更加的卖力,看到四婶装好祭品,她便坦然地去拿酒杯和筷子,这时四婶慌忙大声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⑨于是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回了手,脸色同时变作了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了,她只是失神地站着。这一回祥林嫂的变化是非常大的,第二天眼睛便凹陷下去了,精神也不济了,而且变得十分的胆怯,时常呆呆坐着,像个木偶人一样。不到半年,她的头发便花白了,不久便被主人赶了出来,逐渐沦为乞丐。默默辛勤付出了一年,好不容易攒够钱才捐的门槛,但最终绝对性的打击还是降临到了祥林嫂身上。祥林嫂正是在夫权、神权、族权的宰割中一步步走向坟墓的,这个不幸的女人在社会力量的迫害下逐渐泯灭了个性,她直至临死都没有获得一丝解放自己的希望。

综上可见,鲁镇的祭祀文化,与其说将祥林嫂这样的下层民众包容在内,还不如说,是为了传统封建习俗禁忌而将他们这些人排除在外。从祥林嫂身上不难看到,在传统文化统治下的下层民众,他们毫无反抗的供人享用、为人牺牲的基本生存状态。他们身上都普遍存在着对封建传统文化的盲从和奴性,这就很容易使得他人抓住弱点,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对这些下层民众进行无情的迫害,而可悲的是,这种行为终将衍化为一种对自我的迫害,而且更可能会衍化为一种屈从乃至无条件地认同封建落后文化的自我迫害,他们从始至终都没有任何的呻吟与不满。所以,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与其说是来自鲁镇社会等级对人的迫害,还不如说,是鲁镇以祭祀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模式对人的无情的打压。倘若不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文化结构和人的心理结构,要摆脱像祥林嫂一样的不幸命运是不可能的。生存、死亡、实有、空无……在鲁迅的作品中构成了永恒的主题。他的全部作品,几乎都在苦苦地探索着生存的奥秘,这些充满意蕴的文字,也为他树立了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注释:

①鲁迅:《彷徨》(典藏对照本),中华书局,2013年版,题记。

②③④⑥⑦⑧⑨鲁迅:《彷徨》,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1页,第2页,第19页,第5页,第13页,第17页。

⑤徐健:《走进鲁迅的小说世界》,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页。

参考文献:

[1][日]丸尾常喜.“人”与“鬼”的纠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2]徐健.走进鲁迅的小说世界[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3]孙郁.20世纪中国最忧患的灵魂[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4]王元忠.鲁迅的写作与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常晓雯,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责任編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祝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引入人文元素,教出《祝福》的厚重感
空间批评视域下的《祝福》解读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