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和“经”出发解读《关雎》

2020-07-17 09:48张红
参花(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关雎诗经内涵

摘要:本文主要从“诗”和“经”两方面去解读《关雎》中的文化内涵、思想内涵以及精神内涵。

关键词:《关雎》 《诗经》 内涵

对于《关雎》,笔者相信很多人耳熟能详,但是它其中蕴含的内涵直到如今也别有一番韵味。《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脍炙人口,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关雎》这首诗不同的学者对其意义的解析持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下文笔者从“诗”和“经”出发去解读这首《关雎》。

一、“诗”和“经”释义

对于“诗”的释义,分为两种:第一,“诗”是一种文学体裁,“诗”中可以抒发文人骚客的情感,可以表达文学大家的思想,亦可以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第二,《诗经》的简称。

而“经”指的是儒家经典思想。众所周知,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溯源“仁爱”“兼济天下”,我们不难发现这就是儒家思想,当然儒家思想远不止以上两类。

二、从“诗”的角度解读《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游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诗作为《诗经》的开篇,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讲述的是“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

(一)从“诗”的角度解析“雎鸠”

“雎鸠”又称王鴡,是一种象征爱情的鸟,雎鸟在爱情当中相向和鸣,相互依恋,是坚贞不渝的爱情象征。《关雎》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关于相互和鸣的爱情故事的书写,这也是“兴”的表现手法,与《关雎》的第一句相互呼应,作者将向往美好爱情的情感通过“雎鸠”抒发出来,更加具体、形象。

(二)以“诗”的角度解析“荇菜”

“荇菜”一词在《关雎》中出现多次,“荇菜”在《关雎》中的实际意思是一种水生植物,但是它的蕴含意义是“君子”和“淑女”之间的沟通交流的媒介,同时也是鉴证“君子”追求“淑女”爱情故事的“记录本”。

(三)从“诗”的角度解析《关雎》

《关雎》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兴”,其中也有诗歌所具备的基础。首先,有押韵,如前四局的韵脚是“iu”,韵脚作为“诗词歌赋”中必须考虑的一点,可以让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脍炙人口。其次,有意境,通过本诗的描写,读者很轻松地就可以进入到作者的意境之中,从而带着作者的情感去体会“爱情之乐——钟鼓乐之”“爱情之相思——寤寐思服”,此诗的意境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浓厚相宜”,无论是在河边和鸣相叫的“雎鸠”、还是淑女河上采摘“荇菜”、抑或是“君子”为了追求“淑女”的声乐唱奏,都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常行为,可以通过五者之间的相互映衬,让这些景色营造出来的意境别具一格,“平凡的事物”往往更能激荡读者的内心;再次,有情感,一首“诗”没有情感是没有灵魂的,就拿“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讲,如果没有情感,我们想到更多的是“狂妄”,从而不能理解李白心中对朝堂的厌倦之情,而《关雎》一诗,如果没有情感与意境的相互映照,就显得这首诗毫无生气,就是对自然事物和日常器乐的描写,但是带着作者的情感去读这首诗,又会有不同的体验,读者兴许会感悟到追求美好爱情的快乐,也可能会体验到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四)从“诗”的角度分析作者笔下的意境和情感

《关雎》的意境和情感,在上文中也说到了,但是从“诗”的角度去解析更具韵味。《关雎》的意境描绘很简单,即在追求“淑女”的过程中主人翁的所思所见所想所做,通过各种景色之间的交相呼应让《关雎》的意境明朗、清晰、易懂。《关雎》的情感其实很简单,就是主人翁对“淑女”一见倾心,见则喜不见则忧,以及最后得到“梦寐以求”的爱情之后在亲朋好友当中“鼓乐吹笙”。

三、从“经”的角度解读《关雎》

(一)从“经”的角度解析“君子”“淑女”

《关雎》一诗堪称夫妇之德的典范,在《关雎》诗中出现的“君子”是一种美德的象征,在追求自己喜好的时候没有越矩,没有越规,通过主人翁自我的高贵德行打动“淑女”的芳心,诚如“君子颜如玉,陌上世无雙”,是地位和德行的象征;《关雎》中出现的“淑女”亦是一种美德的象征,在“君子”追求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德行之善”,同样地也拥有当时的女性之美,诚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从“经”的角度分析,他们作为单一的个体,是高贵品格的一种象征;他们作为一个整体,则体现了当时的一种婚姻理念。

(二)从“经”的角度解析“荇菜”

前文中提到,从“诗”的角度解析“荇菜”是一种媒介,但是从“经”的角度出发,“荇菜”更多的是一种“规矩”“规则”。爱情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犹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般,不能越过规矩,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去得到自己的爱好之事物,他们之间的爱情始终没有越过“荇菜”这条红线。直到后来“君子”追求,“淑女”应和之后,“荇菜”亦是规矩,是当时的婚姻理念,“君子”无论是追求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都没有越规,从“君子好逑”和“辗转反侧”就可以看出“君子”爱得很守规矩,没有“攀墙折柳”的恶行,更多的是一种爱恋的情感体现。而“淑女”虽然没有什么具体描写,但是从后面的“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可以看出来“淑女”爱得很克制。

(三)《关雎》中蕴含的儒家经典思想

《关雎》一诗蕴含了儒家经典思想,其中“中庸”体现得较为充分。从此诗“君子”追求“淑女”的描写中,没有出现直接的身体接触,“中庸”思想即不越轨,中规中矩,在规定的范围内追求自己的所爱,诚如“君子”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规则范围之内的。再者就是“道德”体现,翻开历史这本书,对于如今思想最为直接的理解就是“仁”“义”“道德”,《关雎》一诗中的“道德”观念更多的是基于当时爱情观念之上的,和现在大多情况一样,在喜欢的事物面前,往往是男子先开口表达,而此诗亦是如此,这也体现了当时“道德”婚姻观念中男方是占据主动的,相应地在诗中也有具体的描述,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和“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当得到淑女的爱,在亲朋好友之间弹琴吹瑟,为使“淑女”开心,“君子”敲鼓取悦。此外,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在儒家思想中“礼”泛指政治和伦理,《关雎》一诗中“君子”和“淑女”之间的爱恋之理、婚姻之理都有明确的体现,在本诗之中表达的是以明确的婚姻为目的而展开的,也以美好的婚姻收场,不是一段痴男怨女的爱情邂逅、一时的激情,而是长长久久地一起生活,是一种责任的体现,同样,他们之间的爱很节制,通过全篇细读,不论是“倾心一笑的相思”,还是“得到爱情的喜悦”,都是“礼”的体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雎》这首诗一直以来都是备受文人青睐的作品,不管从哪方面去解析这首诗都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笔者通过“诗”和“经”去解读这首《关雎》,旨在多角度、多层面地去研讨《关雎》。

参考文献:

[1]刘毓庆.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71-80.

[2]刘信芳.《诗论》所评“童而偕”之诗研究[J].齐鲁学刊,2003(06):95-100.

[3]董希文.文学文本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周南 关雎》诗篇的词语辨义”(项目编号:KY2019—5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红,女,硕士研究生,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关雎诗经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挖掘习题的内涵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