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教育事业的开拓者

2020-07-17 09:51刘筝
艺海 2020年6期
关键词:开拓者

刘筝

〔摘 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的音乐艺术院校陆续开设扬琴专业课程,中国由此诞生了第一批专业扬琴教育家,他们一路摸索,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建立正规化、系统化的扬琴教育模式,为扬琴专业教学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也为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扬琴教育;开拓者;郑宝恒;梁瑞华;王沂甫;项祖华

扬琴于十七世纪初从西方传入我国,虽然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但早期它一直作为伴奏乐器流传于民间,对扬琴技艺的传习,也大多采用耳听口传的方式,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扬琴开始走进中国音乐艺术院校的课堂,这一局面才有所改观。1950年,校址设在天津的中央音乐学院,正式设立扬琴专业,时年26岁的郑宝恒出任该专业的执教老师,从而揭开了中国扬琴史上新的一页。

这时,中国的扬琴开始从民间向专业化转型,诞生了第一批专业扬琴教育家,中国的扬琴艺术从此得到迅速发展。时至今日,中国扬琴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教学、演奏技艺,还是乐曲创作和乐器改革等方面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并形成了自己完善的体系,而这正是由于第一代扬琴教育家所做出的历史铺垫,扬琴艺术才会有后来的稳步发展。本文以在中国九大音乐学院首开扬琴专业课程的教师郑宝恒、梁瑞华、王沂甫、项祖华等人为代表,阐述他们在中国扬琴教育的早期建设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扬琴表演学科的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不辱使命的郑宝恒

郑宝恒,山西太原人,1942年师从广东音乐演奏家冯永康学习扬琴、高胡演奏, 1944年考入西北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后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专业①,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于1950年在院长吕骥先生的倡导下转行,在中央音乐学院首开扬琴课程,成为在中国最早开设扬琴专业课的教师。由于是首创,郑先生所面对的扬琴教学完全是一片空白,当时中国的扬琴形制十分简陋,没有教材,没有经验可循,扬琴曲目也十分匮乏,郑先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白手起家,从扬琴的乐改、教材建设、演奏技法的整理、乐曲的编创、教学法的研究等方面着手。②

首先,郑宝恒对形制简陋的中国传统扬琴进行全方位改革,他与张子锐、赵立业在1953年共同研制改革的“律吕式大扬琴”是我国扬琴最早的乐改成果,它音域开阔(达到四个八度),半音齐全,发音洪亮华美。律吕大扬琴的研制不仅解决了当时的教学用琴问题,它在制作技术上的许多改革成果,还为日后的各种扬琴所采用,这对于中国现代扬琴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教材制定方面,郑先生参照小提琴的练习曲、乐曲,沿用中国民族风格,并结合扬琴的实际特点,编创出多套扬琴教材,制定系统的教学计划,洋为中用地开创音乐学院扬琴专业课。几年后,在中央音乐学院首创扬琴专业的先导作用下和郑宝恒扬琴教学示范性成果的带动下,全国各音乐院校及一些师范学院、综合大学的音乐系都陆续开设了扬琴专业课程。

1958年,中央音乐学院迁往北京,在它的原址上建立了天津音乐学院,郑宝恒在这两所音乐学院同时执教扬琴。在这段时间里,他又受上级委托,帮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前身)、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前身)等开设了扬琴专业课。郑先生还为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广州音专(星海音乐学院前身)等一些高校培养了一批扬琴教师。郑先生的首届和随后几届学生大都成为我国各艺术院校中第一任扬琴教师。如袁静芳(中央音乐学院首名留校扬琴教师)、张镇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首名扬琴教师)、屈连江(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首名扬琴教师)、黎胜原(中央民族大学首任扬琴教师)、高增培(中央民族大學首任扬琴教师)、洪圣茂(上海音乐学院首任扬琴教师)、陈照华( 星海音乐学院首任扬琴教师)、张祖衡(四川音乐学院首任扬琴教师)等,他们都分别在我国各地首开扬琴专业课,成了新的一代扬琴师资和专业人才。他们后来又教出各自的学生,形成广大的扬琴教学阵营。

中南地区扬琴教育创始人——梁瑞华

正当郑宝恒的扬琴教学在中央音乐学院蓬勃开展之时,地处武汉的中南音专(武汉音乐学院前身)也于1956年创办了扬琴专业。这所当时中南五省地区唯一的音乐学院,是继中央音乐学院之后,先于其他音乐院校设置扬琴专业课的学校,首任扬琴教师是梁瑞华。

梁瑞华的扬琴从教经历与郑宝恒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他的扬琴演奏技艺最初也是从民间艺人那里所学,他在中南音专开设扬琴课,也是校方交给他的任务,当时他是本校刚毕业的学生,学的专业也是小提琴,当然相同的地方还有他们对扬琴的热爱以及在那个艰难的扬琴教育初创时期所经受过的种种考验。进入教学岗位后,他参考西方音乐理论及钢琴、小提琴的训练方法,编创一整套扬琴练习曲来用于教学。同时还改编了许多扬琴独奏曲用于当时的教学中,解决了那个年代扬琴独奏曲极为贫乏的问题。

梁瑞华从教五十余年,孜孜不倦,培养出许多的专业人才。如他早期的学生桂习礼,后来成为中央音乐学院扬琴专业教师。另外,还有甘永康、康纪胜、张志远、谢丽丽、解骏、杨健等人,他们如今都是中国扬琴界的佼佼者。

从民间艺人到大学教师的王沂甫

王沂甫是西安音乐学院的首任扬琴老师,14岁那年,他拜东北扬琴流派创始人、民间乐器演奏家和制作家赵殿学为师,学习扬琴,并积极参加民间的音乐活动。他调整传统扬琴的音位排列,改良了击弦工具——琴竹,创造了以琴竹尾部拨音的“拨弦”技巧及衍生的“滑拨”技巧,这大大丰富了扬琴的音色变化,他还整理、改编了赵殿学先生的扬琴独奏曲《苏武牧羊》,使这一传统名曲得以流传于世。

1957年,西安音乐学院新建扬琴专业,在中国音协主席吕骥的推荐之下,王沂甫调入该院,担任扬琴专业的首任教师。从一位民间艺术家到高等学府的教师,王沂甫的人生轨迹出现了社会身份的转型。

为了适应高等音乐学府正规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王沂甫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东北扬琴的理论体系、演奏技法以及曲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整理、归纳和总结,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到自己的教学之中。他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制教材及练习曲、乐曲,并将赵殿学先生首创的“揉弦” “颤竹” “滑竹”演奏技法与自己创造的“拨弦”“勾弦”连同扬琴原有的“弹竹”“轮竹”“点弦”归纳成“弹、轮、颤、滑、点、拨、揉、勾”八大扬琴技法,③使东北扬琴的演奏技法系统化、完整化。

中国扬琴的泰山北斗、扬琴教育的一代宗师——项祖华

项祖华1934年出生于苏州的一个音乐世家,其兄是著名二胡演奏家项祖英。项祖华自幼跟随陆修棠学习二胡,后师从任悔初学习扬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他毕业于苏州高等工专建筑系,后在北京设计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在此期间,项先生仍时常活跃于民乐界。直到1957年上海民族乐团成立,项祖华才真正转行,受聘于上海民族乐团,担任扬琴演奏员,当时挂牌不久的上海音乐学院(之前名中央音乐学院华南分院)也不失时机地聘他为扬琴兼职教师。从此,项祖华便开始了为之奋斗终生的扬琴艺术生涯。1964年,中国音乐学院在北京成立,文化部点名调项祖华入京,到该院创建扬琴专业,项祖华来到中国音乐学院后,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以及高超精湛的演奏技能,大刀阔斧、游刃有余地展开扬琴教学工作。

项祖华的扬琴教学重视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的统一,教材的使用包含了基本练习、练习曲和乐曲三方面的内容,他总结了现代扬琴各种流派的演奏技巧,将他们分为单竹、齐竹、轮竹、颤竹、滑抹、揉弦、拨弦、抓弦、点弦、装饰音十大类④。同时,他规范扬琴发音动作的五个要点,即持竹点、击弦点、触槌点、支撑点、发力点。此外,他还统一规范了扬琴演奏的术语和符号。项先生这些突破性的总结,为中国扬琴演奏技法的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项祖华创作的扬琴作品有近百首,包括了中外、古今、少儿等多种题材,精美绝伦,成为中国扬琴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它们当中的很多作品都已成为现今扬琴学习者的必弹曲目,这为扬琴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扬琴事业如日中天,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项祖华此时的个人事业也达到了鼎盛时期,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与著作多产生于这一时期。如《海峡音诗》《林冲夜奔》《竹林涌翠》《春兰》《夏莲》《秋菊》《冬梅》等。

项祖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扬琴艺术家和扬琴教育先驱,第一位扬琴硕士生导师,也是现代扬琴改革家,他发明研制出了全律低音大扬琴,参与了402扬琴的改进完善工作。项祖华对中国扬琴艺术及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居功至伟。

中国第一代扬琴教育家名录

除了前面所述的几位典型代表人物之外,这一时期从事扬琴教学的人还有:

陈俊英:广东音乐名家,擅长扬琴、高胡的演奏。1950年,他以广东音乐民间艺术家的身份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广东音乐与扬琴、高胡演奏,后来的著名扬琴家丁言仪、郭敏清均出自他门下,此为上海音乐学院扬琴教学之先声。

洪圣茂:上海音乐学院首任专职扬琴教师,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开设扬琴课程。1979年,与郭敏清共同研制出“81型扬琴”。该琴半音健全,可以做到任意转调,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

宿英:东北扬琴的传承者和开拓者。1957年,他最早在沈阳音乐学院开设扬琴专业课程。宿英少年时代师从赵殿学和王沂甫,尽学东北扬琴之精髓,并将之发扬光大。他多年致力于扬琴技法的研究和乐曲创作,在快速演奏及系统训练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⑤。

张祖衡:四川音乐学院的首任扬琴教师。1951年—1973年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1957年,跟随杨竞明学习扬琴演奏,同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跟随郑宝恒主修扬琴专业;1958年,进修结束后,回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担任扬琴教学工作。

陈照华:星海音乐学院首任扬琴教师。早年学习竹笛、扬琴等乐器,1962年毕业于广州音乐专科学校(现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受学校派遣前往天津音乐学院师从郑宝恒学习扬琴。1963年返校,开创扬琴专业,成为该校扬琴专业教学的奠基人。1974年,成功试制出“紅旗十二平均律扬琴”,轰动扬琴界。此琴至今仍在广东地区流行使用,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乐器。

袁静芳:195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郑宝恒的首批扬琴专业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61年,在郑宝恒调往天津音乐学院后,接替郑肩负起中央音乐学院的扬琴教学工作,1979年,与郑宝恒一起研制发明了“全律活码大扬琴”。

屈连江: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现中国音乐学院),是郑宝恒的第一批扬琴学生,毕业留校担任附中的首名扬琴教师,并在这一平凡岗位上埋头苦干数十年。

钱方平:1957年毕业于华东艺专(现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毕业留校任教,曾受教于项祖华,1981年调入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一直从事扬琴教学和民族器乐研究。

张镇田、高增培、黎胜原:均为郑宝恒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首届扬琴学生,毕业后都在音乐院校首创扬琴专业教学。张镇田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首名扬琴教师,高增培、黎胜原去了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是该校扬琴教学的创始人。

结 语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社会逐渐稳定,国家百废待兴,中国的民族器乐受到了国家的重视,这也迎来了中国扬琴发展的机遇,老一辈的扬琴教育家正是顺应这一时代需要,开辟了中国专业扬琴教育这块原本一片荒芜的园地。这一代扬琴教育家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扬琴专业教育,他们在扬琴方面的技能与知识多来自民间学艺或家族的传授,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经历,使他们能更好地继承民间音乐遗产、发扬民族音乐优良传统。其中,受过正规教育的,也并非扬琴专业,因为“一专多能”的特点,他们掌握的音乐知识非常丰富,宽厚的知识结构、开拓的思想观念和创新性的意识使他们能做到广采博取、融会贯通, 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对扬琴发展线索加以梳理,并不断创新,中国的扬琴教育也因此由原来单纯培养技能型人才,逐渐发展成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教育体制,开始形成规范、完整的扬琴人才培养体系,这使中国扬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

(责任编辑:尹雨)

注 释:

①兰守德,闻人.把毕生奉献给扬琴艺术的郑宝恒教授[J].乐器,1989年第3期,第36页。

②郑宝恒.吕骥院长指引我走上开创音院扬琴教学之路[J].人民音乐,2007年第3期, 第38页。

③李宝杰,李雄飞.民间艺术家的社会身份转型及其影响——从西安音乐学院最早引进的五位民间艺术家谈起[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28页。

④王义茹.百弦颂祖国 双竹奏华章——项祖华教授从事扬琴艺术教育50周年[J].人民音乐,2009年第7期,第60页。

⑤刘寒力.东北扬琴的形成与发展[J].中国音乐,1998年第1期,58页。

猜你喜欢
开拓者
勇于创新的开拓者——傅和亮
汤淑兰:海外中医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雪佛兰开拓者
我国人造卫星工程的开拓者之一——闵桂荣
售价25.99万~32.99万元,美式肌肉SUV开拓者上市
林希之:中国感光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北美洲的开拓者
李文达:李锦记百年老牌的开拓者
政府要做“互联网+医疗”的开拓者
卡罗拉双擎“全民混动”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