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

2020-07-18 15:59赵华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陋室铭陋室爱莲说

《短文两篇》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选取《陋室铭》《爱莲说》两篇文章。两文作为流传千古的美文,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相似之处。今天让我们通过比较阅读来感受和领悟《陋室铭》和《爱莲说》的魅力。

一、品“各擅胜场”之妙

1.语言风格——句式整齐 长短错落

《陋室铭》全文一共九句话。在这九句话中有六句是骈句,这些骈句也是对偶句。对偶句,两两相对,停顿稍短,句式匀称,能够增强节奏感,富有齐整之美;内容上感染力强,能增加文章的蕴味和内涵,给人以意境美。再来细读,发现全文一共81个字,篇幅虽小,却一韵到底。读的时候,同学们也很容易能发现它的韵脚“名、灵、青、丁、经、形、亭”。押韵的形式不但朗朗上口,还能让我们每句读完都能感受到一种旋律的回环之美。

《陋室铭》整体的语言风格是: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

《爱莲说》全文一共九句话。九句话里多为短句,形体短小,成分简单,表意明快简洁,能够体现生动活泼的语言特色。本文除短句外长句也夹杂其中,长句容量大,一气呵成,能够表达繁复的事理和逻辑关系,给人以严谨感。综合呈现出段落变化。

《爱莲说》整体的语言风格:以散句为主,在句式上长短结合,当略者,寥寥数语,句子简练,明快;当详者,则用长句细心勾画,精工雕凿,绘形绘色。既凝练流畅又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2.写作手法——类比言说追求 衬托表明志向

《陋室铭》类比言说追求。全文主要用的写作手法是类比,开头这四句用山和水类比陋室,用仙和龙类比作者自己,用名和灵类比德馨,这种类比的手法借仙龙点睛山水来称颂自己道德品质的高尚。结尾同样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把“陋室”比成“诸葛庐”和“子云亭”,作者以名人自居,通过诸葛亮和扬雄来彰显自己高尚情操。这种写法,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得文章更为生动。另外在内容上还能起到暗示作用,含蓄有味,能激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爱莲说》衬托表明志向。通篇采用衬托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比较,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

结尾的三处也是将三种花进行了对比。表达了对陶渊明这类尚隐逸人的惋惜之情,周敦颐自己慕君子之类人的感叹之情,以及对贪恋富贵的众人的讽刺之情。

3.描写内容——不尚修饰 浓墨重彩

白描又称写意描写,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勾勒画面,此外不添加任何色彩,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成或素描,这种绘画技法运用到文学的描写上,就是指抓住特征,运用朴素明快的文字对描写对象做简洁传神的勾勒,既不用精雕细刻,层层渲染,也不用过多的修饰词形容词朴实无华或意味无穷。

《陋室铭》这种描写手法类似于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文中采用描写表达方式的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里有苔绿草青的生机盎然,突出了陋室环境的幽雅,宁静。这里还有与鸿儒名士侃侃而谈的谈笑风生,体现出陋室交往之人的儒雅博学,此外陋室里还有弹琴读书时的怡然自得,在陋室里做的事情也都是高雅脱俗的。刘禹锡对陋室的描写简洁直接,不尚修饰。

细描也叫工笔描写,是用极细腻的笔法对人事景物做精细的描绘,就像绘画中的工笔画一样,要求细致的一笔不苟的着意刻画,其特点是细腻准确详尽,通过层层铺染来表现描写对象的各个侧面,犹如用放大镜或慢镜头来显示,一般能使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细致深刻而强烈的印象。

《爱莲说》莲花的描写类似于绘画中的工笔描写。文中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氣和风度气质方面层层展开的。作者把莲花喻为花之君子,并分别隐含了一种君子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周敦颐极尽可能的展开对莲花的描绘,多角度描绘渲染。从生长环境到体态香气再到风度气质,具体化展开赞美,还一一详细而全面地对应了君子的品质,拟人化细腻描写,可谓精雕细琢。《爱莲说》精雕细琢,细腻生动,可谓浓墨重彩。

4.作者情志——困境中依然乐观 污浊中正直坚守

《陋室铭》结尾一句“惟吾德馨”道出了作者深觉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刘禹锡受当地官员刁难而三次迁居的故事中,我们见识到刘禹锡不为居室向权贵低头的高贵品质,为官却从不计较居室的大小,悠闲自在,乐观大度,陋室铭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安贫乐道,在困境中依然乐观豁达的洒脱和豪迈。

《爱莲说》作者在最后一句道出了自己复杂的情感,三种人的对比——陶渊明,周敦颐和众人。陶渊明虽然遗世独立,与众不同,但他在污浊的尘世面前,他的选择是远离,是隐居,在作者看来是逃避,所以作者对这种做法是惋惜的态度。自己倾慕莲花的君子般高洁人格,但是奈何同行者甚少,所以发出同予者何人的感叹。而对追名逐利,贪恋富贵的众人来说,作者则是读这种人充满鄙夷和讽刺之情。所以《爱莲说》是表达自己要洁身自好,污浊中的正直坚守。

二、悟“异曲同工”之巧

1.托物言志 含蓄隽永

不管是《陋室铭》,还是《陋室铭,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能使读者玩味那含而不露的深刻寄寓由物而知人论世,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效果。《陋室铭》借陋室抒发自己安贫乐道的情操和高洁傲岸的情趣;《爱莲说》用莲花来表明自己洁身自好、清俊高洁的人生态度。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感染力,从而达到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2.君子之风 人格追求

托物言志,这里的“志”,是一种对君子的人格追求,两篇文章都谈到了“君子人格”这一话题:《陋室铭》有“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情感抒发;《爱莲说》有“莲,花之君子者也”的由衷呐喊。

《陋室铭》结尾“何陋之有”出自《论语·子罕》,完整的一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住呢?孔子说,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到底是怎样的君子人格让刘禹锡乐居陋室,让周敦颐独守高洁?

从原文中找到“何陋之有?”前面一句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诸葛庐”是诸葛亮出山之前隐居南阳住的草庐。“西蜀子云亭是扬雄在西蜀的屋舍。”在《陋室铭》中,作者想告诉我们纵然身处陋室,纵然家徒四壁、环堵萧然,但只要住在其中的主人“德馨”,那么不陋之感便油然而生。那是因为有君子居住就是有君子之德,德是人的主观的修养,可以改善甚至改变客观环境上的“陋”。

《爱莲说》里把莲花比喻成君子,然后一一列举了莲花具有的君子之德,“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更为可贵。这样既不躲避现实,也不沾染恶俗,同时兼具入世情怀的,是周敦颐的君子之道。君子的品行也应是正直清廉、不打任何折扣的。这一点体现了君子的正己之风。作为一名君子,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约束自己的行为,时刻做到品行端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不蔓不枝”。莲花的“香远益清”则体现出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莲花的清香使周围的环境变得好起来,这也正等同于君子对于周围人的影响。因为君子本人的品行十分端正,所以他周围的人也纷纷受到影响。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经常与品德高尚的人接触,那么他的品德和修养也会跟着好起来,这体现了君子的正人之风。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本单元的阅读主题为修身正己,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看看哪些是值得学习的,无论是刘禹锡,周敦颐,还是本单元的其他仁人志士,他们的身上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古今仁人志士的嘉言懿行力量,加强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比较阅读要求在阅读时要多角度鉴赏文本,层层赏析品味,此外还要求异寻同,既提炼共性,概括出文章的共同点,又品味不同,鉴赏各独特的艺术风采。

比較阅读可以促使同学们的积极思维,既可以培养大家思维的广阔性,又可以培养思维的独立性,还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通过比较,求同存异,可以收到集中、强化之效,这是单篇教学难以比拟的。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比较意识,发现文本独特的美。

用巧妙的比较角度来品赏文章,在欣赏文章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独特的情结,“禅房花木”的妙处自然也就扑面而来了。

赵华,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陋室铭陋室爱莲说
爱莲说
母 校
爱莲说
桂花
方寸天地
陋室有鱼
一篇《陋室铭》,仿写正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