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对学员战斗精神品格的塑造

2020-07-18 15:59曹雪立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爱国精神

大学语文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收录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审美功能和认知功能良好,可以良好地反映历史和现实,在学员的战斗精神品格塑造中具有巨大的优势[1]。

一、大学语文教学是战斗精神培养的重要支撑

语文教学是历史文化传播的主要路径之一,也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环节,大学语文课堂一方面可以提升军事人才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战斗力。语文教材中承载着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可以为升华学员的修养与气质提供不竭的动力。军事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文学作品,不仅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深刻的道理以及高尚的品格,还积淀着民族的文化精髓。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锻炼学员赏析作品的能力,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水平,还可以更好地熏陶学生情感,保证伦理教育的效果,带给他们至善至美的享受。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民族文化、精神和情感的学习过程,塑造学员的战斗精神是大学语文教学的责任[2]。

在步入新世纪之后,知识经济发展迅猛,在军事变革中,网路技术和信息技术是主要的构成要素,不论是战争的形态还是对抗的方式都出现了比较大的转变。在当前形势下,决定战争结果的主要因素是精神方面的对抗,为了让军校的学员可以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当注重塑造学员的敢拼敢战的战斗精神。

二、大学语文教学是战斗精神培养的主要载体

新军事变革的核心是信息化技术,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军事方面的战斗准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军的政治工作主要是塑造学员的战斗精神,这是时代对军事院校提出的要求。通过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军校都比较偏重理工科,学科的氛围相对单一,如果想保证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效果,只有借助文科教学来实现,语文教学是战斗精神培育的主要阵地。大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文学著作,在文学知识的宝库中,记载着许多经典的战争典故。教师在为学院讲解语文知识时,需要对军人的道德修养、价值理念、行为方法以及从古至今优秀的传统文化等展开深入的剖析,在课堂上让学员展开思想上的交流,并将军事文化巧妙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材中,在战争题材内容描写关于战争的策略,诗歌单元中收录的征战史诗等向学员展现了戍边战士奋勇杀敌、同仇敌忾的伟大精神[3]。

塑造战斗精神在本质上属于陶冶情操的过程,是对灵魂的洗礼和对情感的升华,大学语文的文学作品为广大学员展示了众多情感丰富、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利用其中生动、真实的事例鼓舞并感染学员,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用情感人,用理服人。大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佳作不仅反映了历史,在现今也存在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审美价值显著,在学员的战斗品格塑造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孙子兵法》为例,被国际上大部分军校当作兵学圣典,内容中的战斗思想以及谋略至今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鑒价值。再者例如《史记》《战国策》和《左传》等历史典籍,不仅记载着将士们的战争策略,而且还彰显着一往无前的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当积极从中探寻塑造学员战斗精神的方法和途径,保证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让学员在欣赏文学作品的期间,感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教师讲解文学作品时,可以针对历代文学的作品讲,挖掘素材中深刻的文化意蕴,引导学员把民族和国家复兴与自身的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让学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战斗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国防建设当中,提升他们的使命意识,增强他们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4]。

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员的战斗精神品格

(一)触发爱国情感

对于军人来说,对祖国的热爱与尊崇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与品质,同时它还是战斗精神的思想基础,可以为战斗精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古往今来,那些可以在战场上驰骋的军人,在内心浓厚的爱国情怀的支持下,让他们在战场上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爱国情感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是一张种优秀的品格,是一种可贵的情感,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要想保证战斗精神培养的效果,首先需要触发学员的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主要表现在对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大学语文教学应当树立起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观念,教材的编选也可以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将触发爱国情感当作重点,在语言教学、文学教学和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民族精神,提升学员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发学员誓死捍卫祖国、忠贞不二的战斗精神,做不愧对国家和民族的传人。

虽然部分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版本不一致,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也就是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与爱国有关的作品,彰显着志士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是塑造学员爱国精神的范本。屈原、岳飞、杜甫、文天祥等人,是著名的爱国作家,他们忧国忧民、舍生取义,对祖国表现出无限的忠诚,点亮了民族智慧,用精神之火为后代人照亮了前进的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所著的作品,表达了自身远大的抱负与政治理想,体现了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员剖析文学作品中的爱国情怀,让学员深情地吟诵爱国的名篇,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例,可以让学员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自然而然地生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感,提高学员的爱国精神,让学员可以忠于国家,献身国防建设,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此种教学手段的教育感化作用十分理想[5]。

(二)锻造英雄气质

能够最直接地显现战斗精神的要素是英雄气质,过去的战争实践也已经证实了这句话:两军交战,勇者胜。虽然和其它的军事强国相比,现阶段我国军队的武器装备稍显逊色,但只要我们一直秉持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英雄精神,提高作战的信心,就可以让我军在气势上和精神上战胜敌方,弥补我军在武器装备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劣势,将精神优势转变成决胜优势,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为此,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塑造学员的战斗精神,需要有针对性地锻造学员的英雄气质[6]。

《大学语文》里面的军旅之作,通常都彰显着比较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体现出崇高美和阳刚美,为学员展现了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英雄们不畏强敌、甘于奉献,用生命铸造了军旅的辉煌。比方说《诗经·秦风·无衣》中,描写了秦军战士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的无畏精神;屈原所著的《国殇》中描写了楚君将士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刻画了戍守边关、骁勇善战的李广将军的英雄形象;《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魏巍对当代军人革命英雄主义以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写真;在《从军行》的诗句中我们仿佛能够看见戍边将士虽然在荒漠孤城中征战,仍然满怀报国的情怀。通过向学员传递大学语文中的英雄主义,可以发挥劝进、诫怠的作用,使其具备良好的战斗意志,保持士气的高昂[7]。

此外,过硬的心理素质是战斗精神必不可少的,现代战争的特点包括节奏快、强度高、激烈残酷等特点,为此对军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出大学语文的教育价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渗透心理和人格健康方面的教育。从古至今,那些杰出的爱国军人,无不具备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要想塑造学员的战斗精神,需要展开耐挫教育,让学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大学语文教材中这些内容比比皆是,以《孔孟语录》为例,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可以消除学员的紧张、焦虑或其它负面情绪,让学员在以后的军事斗争中面对艰难险阻可以从容面对,把握住有利的时机,抢占“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先机[8]。

综上所述,近年来,军队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广泛关注,大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此,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大学语文教材中的战斗精神要素运用到教学指导,提高学员的爱国精神,提升他们的战斗精神,让学员真正做到报效国家。

参考文獻:

[1]张晓杰.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质量提升策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50-54.

[2]王乃芳.近十年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综述与反思[J].金融理论与教学,2020(01):115-118.

[3]成立.论如何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教学[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6):98-99.

[4]罗海文.关于军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06):108-109.

[5]苏军茹.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02):10-12.

[6]唐春红.战斗精神的结构要素解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2):161-163.

[7]刘莉.大学语文教学与军校学员战斗精神的培育[J].现代妇女(下旬),2014(08):168.

[8]蔡静平.润物无声育忠魂——论军校语文教学中的战斗精神培育[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04):42-44.

曹雪立,北京市丰台区陆军装甲兵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爱国精神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虎虎生威见精神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拿出精神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