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体化“六步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20-07-18 16:18覃勇程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7期
关键词:一体化

覃勇程

摘 要:一体化教学是目前职业教育新的教学体系,“六步法”的运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可。本文通过设计“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安装与调试 ”这一典型工作任务,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审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监控和评价反馈六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一体化教学“六步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通过研究六步的运用方法,总结归纳其规律,并将其运用的方式方法实施到其他专业和其他课程中去,让更多的一体化教师灵活运用“六步法”实施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一体化;六步法;课程应用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现状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也有动手实践的实训环节,然而现在很多学校在上这类课的时候,往往是把两者分开授课,所谓的理实一体化已经失去了一体化的意义。上理论课仍然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实训课则是来回反复地练习模块技能,而没有遵照一体化“六步法”来实施教学,缺乏相应的学习情境,工学没有结合,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与社会所需求的对不上。

二、一体化“六步法”的界定

一体化“六步法”由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控制、评价等六个步骤构成。第一步(信息),根据工作任务单,明确工作任务然后收集有关资讯;第二步(计划),根据工作任务要求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第三步(决策),根据制定好的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决策出最优计划方案;第四步(实施),根据最优计划方案开始实施任务;第五步(控制),对任务实施过程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确保任务顺利进行;第六步(评价),根据任务评价表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三、一体化“六步法”的基本特征

一体化“六步法”借鉴了德国职业教育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六步法,以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教学最终目标,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模式,改变“要我学”的被动接受式为“我要学”的主动猎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内心的学习心态上转变过来,塑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其基本特征是:

(一)注重学习载体,强调任务驱动

一体化“六步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强调任务驱动。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获取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六步法”每一步的完成都需要前一步的铺垫,同时也是为后一步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步步连接,环环相扣,每一步的发展和进行都是遵照着企业岗位的实施来进行的,达到工学结合。整个“六步法”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理论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提升都靠学生自己在任务中摸索,在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二)注重相互协作,强调团队精神

“六步法”实施的整个过程,学生会被教师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学习工位及教学资源等情况进行分组,每个组再根据任务内容及要求进行角色扮演和分工。凡是所有需要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都由组长组织组员一起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投票或者举手表决决定方案的实施。整个过程,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团队,“六步法”中每一步的完成都需要各个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各个组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团队精神,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更好更快地把任务顺利的完成。

(三)注重兴趣培养,强调个人能力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六步法”教学目的的重要指导内容。一方面,通过好奇、兴趣等心理作用来提高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鼓励、表扬,同学之间争强好胜的心态,及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感、成就感等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整个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学生个人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既注重了兴趣的培养,又强调了个人能力的重要性。

四、一体化“六步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笔者多年以来一直承担电子专业相关课程的一体化改革和教学工作,下面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陈振源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块二晶体二极管及整流电路中的“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安装与调试”典型工作任务为例,浅谈一体化“六步法”在電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一)收集信息

收集信息指的是学生根据工作任务单,在明确工作任务后利用手中的资源收集与本次学习任务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手中的资源可以是手机、电脑、课本教材、维修手册和说明书等现有资源。信息收集环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旁指导和维持课堂纪律。

针对本环节,学生可以通过教材、图书馆资料、手机电脑网络资源等途径收集有关本次任务单相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安装与调试的相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适当的整理、分类、归纳,去伪存真,尽可能充分地掌握对本次任务有用的信息。而作为授课教师,在此环节中则是引导好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利用好手中的资源收集好相关资料。

(二)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指的是学生在收集好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之后,组长组织成员一起讨论,根据学习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及组内成员的基本情况,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可行的初步方案。 制定计划环节,学生仍然是主体,是计划制定的实施者,而教师则是整个制定过程的引导者,不参与制定,只负责引导。

针对本环节,学生可以根据任务情况分小组讨论,商量制定出可行性方案,然后各小组分别在各自的卡纸上填写具体的工作流程、计划内容及小组内部角色的分工与职责。而授课教师此时的任务是引导各个小组制定好工作计划,督促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各抒己见。

(三)审定计划

审定计划指的是完成计划制定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众多计划方案进行评审和决定,确定最优秀的计划方案的过程。审定计划有组内审定和组间审定两种,组内审定指在充分讨论的前提下,由大家举手表决或者由组长代表作出决定;而组间审定即是在各小组的方案之中评选出最优的方案,范围比组内的广。审定计划环节主体也是学生,教师本人可以适当地对方案的审定提出自己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但不能过多地干预。审定计划审定出来的计划方案有可能不是最优秀的,有可能存在问题,有可能会有错误的决策,但错误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甚至可以通过修正错误的方案达成既定的目标,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空间。

猜你喜欢
一体化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