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实施中感恩教育作用探析

2020-07-18 15:53王红伟张传俊
读天下 2020年14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感恩教育作用

王红伟 张传俊

摘 要:新一轮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施以来,黔西南州委政府根据中央和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率先出台了《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稳步实施。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人数达33.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到66.7%。为提高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恩意识以及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促进新市民计划的实施,本文将通过探析感恩教育在新市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结合黔西南州实情,融入民族文化内容,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培养新市民的感恩意识,助推新市民计划的实施。

关键词: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感恩教育;作用

一、 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的基本概况

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黔西南州是全省石漠化最为集中连片的地区,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中,黔西南州就分别占了3个和4个,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贵州省“十三五”规划搬迁188万人,占全国搬迁总数的19%,黔西南州“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33.85万人,占全省搬迁总数的18%,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8179人,占全州2015年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1/2,涉及2404个自然村寨。为确保工作任务完成及长效发展,黔西南州委政府根据中央和省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结合州情实际,在2017年底就制定出台了《新市民计划(试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跨区域搬迁、城镇化搬迁,实施规划、建设、产业、管理、服务等综合配套工程,推进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市民转变思想观念、就业方式和行为习惯,推动新市民与市民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快速融入新环境,乐居新家园,成为新市民,共享新生活;坚持按照“先共商、再确认,先规划、再建设,先配套、再优化,先产业、再搬迁,先培训、再就业,先共建、再提升”的基本原则,做到“快搬迁、快融入,快培训、快就业,快管理、快服务,快确权、快盘活,快产业、快脱贫,快保障、快落实”,构建城镇组团、管理有序、就业充分、保障到位、和谐宜居的新居住区。着力推进新区规划、建设、管理治理、全面服务、资源资产、就业创业、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政策措施、组织建设十个统筹计划,细化措施,确保符合群众意愿、具有民生温度、可执行能见效;坚持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工作调度,开展督查考核,搞好宣传引导,切实做好搬迁各项工作,解决新市民搬迁、发展和融入问题,确保新市民计划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018年4月又及时制定实施“1+13”政策体系,统筹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按照省委关于城镇化集中安置的相关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州共计划实施6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黔西南州以县为主体,将《新市民计划》细化落实、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形成了36个新市民安置区。新市民又称为新移民,准市民,其身份具有两重性,即搬出之前的农民特性及搬出后在社会融入过程中产生的城市人特征。在易地扶贫搬迁推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处于农民向市民的过渡阶段”是新时代新市民的典型特征,因此,新市民在城镇中实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表现在居住条件、经济收入、生活质量、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同时,由于工作技能差、受教育程度低、进城初期就业难或找不到意向性工作,以及新市民搬迁后找不到归属感等原因,导致新市民流动性大,部分新市民常常在城乡之间往返徘徊。如何使新市民扎根立足,地方政府及相关工作部门在新市民公共产品供给、新市民计划实施方面在政策上应该有所倾斜。

二、 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优势

(一)计划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我国新一轮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始实施以来,黔西南州率先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市民计划道路,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新市民文化水平低、思想落后的问题成了新市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拦路虎”,不仅如此,大部分新市民都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生活环境和风俗习惯的不同造成了新市民搬迁后融入难,阻碍了新市民计划顺利實施。

1. 新市民总体文化水平低是新市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新市民长期处于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的深山区、石山区,教育设施落后导致新市民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因此,许多新市民对政府下发的文件和实施的计划看不懂、不理解,导致了相关政策措施得不到搬迁群众的支持,严重阻碍了新市民计划的实施。

2. 新市民落后的思想制约着新市民计划的实施进程

山高路远、发展困难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新市民思想不开放,观念落后,加上以前受政府政策不公开、不透明及变化大和一些工作人员假公济私等问题的影响,许多新市民对政府工作人员不信任,进而不支持新市民计划的实施。而且,受到传统、落后的“农本”思想影响,许多搬迁群众“恋土”情结严重,舍不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搬离故土,甚至部分目光短浅的群众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新市民计划的实施。

3. 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导致新市民计划实施困难

黔西南州常住人口283.82万人,户籍人口为357.63万人,居住着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回族等35个民族。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汉族占57.53%,布依族占30.04%、苗族占7.51%。布依、苗、彝和回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95.55%,是黔西南州的主体少数民族。一方面,少数民族群众大多居住在深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的交流较少,甚至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汉话、不会说汉语,导致交流困难,从而使得新市民计划难以实施。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群众长期在深山区生活和劳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大部分群众对自己的文化和习俗依赖性强,搬迁之后很难适应新环境和接受新文化的影响,使得新市民计划实施难度大。

(二)新市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优势

新市民计划能在黔西南州强势推进,不仅是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更因为黔西南州独具特色的工作方法、政策及资源优势。

1. 政策优势

在新一轮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贵州省因贫困人口比重大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重点省份,黔西南州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举全州之力强势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黔西南州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探索出了的一套党委、政府领导下的群众工作方法—“四方五共、七个搬出”。“四方五共”是指由政府、群众、工商联盟、社会中介组成“四方联盟”,凡涉及用权和各方利益的工作,均一起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能致富。实践证明,“四方五共”在具体工作中行之有效,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七个搬出”是指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渴望、文化、产业、倍增、尊严、动力和秩序,从而着力解决难搬出、难稳住、难发展、难融入“四难问题”,为新市民计划的实施,奠定了政治基础。

2. 产业结构优势

黔西南州围绕“产业创意化、创意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探索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模式,大力推行文化与产业相融合,提升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文化与产业的结合,促使许多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为新市民的就业提供创造了新的机会,解决了新市民的就业问题,为新市民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济基础。

3. 民族文化优势

黔西南州新市民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66.7%,少数民族群众经过长期的劳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由于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小,而保存相对完整。作为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州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尤其是布依族文化和苗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主要包括信仰、礼俗、婚俗、节庆、民间制度(习惯法文化)、工艺、艺术、饮食、表演等。其中布依族八音坐唱、布依族服饰、布依族转场舞、苗族板凳舞、彝族海马舞等还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的民族文化与时代元素相结合,如由先辈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编成具有现代化元素的舞蹈、戏曲等,丰富和发展了民族文化。不仅如此,随着民族文化与旅游,自然风景与浓郁的民族风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民族旅游业,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创新。黔西南州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使之不断丰富和发展,为新市民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民族文化优势。

三、 感恩教育在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影响

感恩教育作为一种“内化”心理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感恩意识,而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感恩教育不仅要求人们懂得知恩图报,更要学会施恩,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让受恩者在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通过实际行动报恩,最终回报社会。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培养人的感恩意识。黔西南州在实行新市民计划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新市民的感恩意识,因为感恩意识在新市民计划实施过程中有其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新市民的责任意识

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新市民作为受助对象,对其进行感恩教育,让新市民识恩、知恩、感恩,从而理解和支持政府出台的政策和工作人员的工作,增强新市民的责任意识,为新市民计划的顺利实施建言献策,推动新市民计划的实施。

(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新市民的自立意识

对新市民进行感恩教育,有意识地改正新市民“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引导新市民树立自主自立的能力,推动新市民计划的实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新市民的自尊意识

感恩教育具有塑造人的功能,新市民在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就业培训,有了谋生的技能,逐步实现生活小康,提高了新市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四、 发挥感恩教育的积极作用,助推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的实施

(一)发挥感恩教育的思想改造作用,助推新市民计划的实施

感恩教育具有塑造人的功能,对新市民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新市民的感恩意识,通过感恩教育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不断增强新市民的自信心,解决新市民融入难等问题。

1. 成充分利用民族文化优势,发挥感恩教育的改造作用,增强新市民的自信心

黔西南州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比大,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因此,在进行感恩教育时,要着眼于黔西南州的实际情况,坚持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相结合,创造出符合新市民需求的感恩教育方式,从而实现感恩教育的改造作用,如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为了打消新市民对迁入地的陌生感,留住文化的根,安置点以三宝人熟悉的彝族原生态舞蹈“阿妹戚托”命名,安置区的建设充分尊重了苗族和彝族的文化习俗,在苗族居民安置区别出心裁地依山打造了一座“牛头山”,在彝族居民安置区则打造了一座“虎头山”,安置区的街道均以三宝的村寨命名,让新市民记住乡愁,增强了少数民族新市民的自信心,提高了少數民族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为促进新市民计划实施建言献策,助推新市民计划的实施。

2. 利用感恩教育的改造作用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解决新市民“融入难”的问题

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市民都是从不同地方聚集到安置区,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于长期生活在深山区,导致许多少数民族群众与外界的交流较少,多个民族聚居在安置区内,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的不同,往往使得新市民相互之间的交流困难,因而难以融入新的环境。所以,在对新市民进行感恩教育时,要坚持与民族文化相统一,不断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创建独具特色的民族产品加工业,并坚持先培训、后就业模式,解决少数民族新市民的就业问题。不仅如此,为使少数民族的新市民对安置区具有归属感,在对其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要不断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尽可能地还原新市民原本的生活环境,保护其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对少部分文盲(半文盲)的新市民进行文化教育,特别是不会说汉语的少数民族新市民进行教育,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中,蟠桃街道以“感恩共产党·新市民昂央”为主题,以“五个体系”建设为抓手,实施“五民行动”,并通过民汉双语教育,宣传国家政策,培养新市民感谢党的感恩意识,解决新市民交流难、融入难得问题。

(二)发挥感恩教育的回馈作用,助推新市民计划的实施

感恩教育旨在培养人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意识,在对新市民进行感恩教育时,要让新市民懂得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新市民的生活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和就业等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应该要学会自立,要有自尊心和懂得回报社会的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

坚持感恩教育的回馈作用与民族文化发展相结合,培养新市民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通过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解决新市民的就业问题,提高新市民的生存和生活能力,通过培训、组织交流等方式,激发发展少数民族原本具有的民族特色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如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美食和各种工艺品,使其更具规模,促进少数民族新市民的经济发展,增强新市民的自立能力,并发挥感恩教育的回馈作用,使新市民在解决自身的生存和生活问题的同时,学会回报社会,进一步推动新市民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林玉.黔西南州深度貧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9,421(5):36-37.

[2]张传俊,李君怡.黔西南州易地扶贫搬迁中民族文化建设情况调查[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118(6):14-18.

[3]吴新叶,牛晨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紧张与化解[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2):118-127.

[4]郭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融入研究:以兴义市移民安置点为例[D].贵阳:贵州民族大学,2019.

[5]杜旭忠.易地扶贫搬迁文化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2):18-20.

[6]李凯俐,徐海斌.布依族对歌文化的生态性及生态化传承路径探索:基于易地扶贫搬迁的背景[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4).

[7]袁佳,刘立.感恩教育助推精准扶贫路径:基于黔西南州的调查[J].区域与治理,2019(38).

[8]黄宏.移民,让农民变成新市民[N].黔西南日报,2019-10-08.

[9]易翔.让新市民从“心”融入本地:册亨县“四强四有”推进新市民“五心工程”深入开展[J].黔西南党校论坛,2018(3).

[10]文桂芳,刘杨.从“三宝”到“阿妹戚托”的幸福之路[J].当代贵州,2019(8).

作者简介:

王红伟,张传俊,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感恩教育作用
田野里,丰收忙
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委老干部局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暨第四季度集中学习研讨会
对时间序列分析过的黔西南州经济增长预测结果实证分析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