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

2020-07-18 11:29杨思芬
读天下 2020年1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

摘 要: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与普通城市小学语文教学相同,在新课改背景下都追求新理念、新模式、新策略全面植入,其根本目标在于紧跟当前素质教育发展标准,全方位实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效优化。所以本文中简单分析了当前少数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并就其课堂教学优化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点在于对其人文性、社交性等多种内涵的有效优化,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展开适合于少数民族小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确保教学有效性。而它所希望解决的问题则主要是二语习得问题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语文學科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相对落后问题。

一、 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整体发展相对落后,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家长大多数是文盲,长年外出务工,学生缺少关爱,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导致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方面质量良莠不齐,而语文二语习得问题则是少数民族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阻碍。从根源上讲,少数民族小学生最初所接触的母语语言并非汉语,而是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所以他们在汉语听、说、读、写方面都存在障碍是不足为奇的。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长期无法得到优化,学生长期接受相对被动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模式,在语文汉语学习方面始终无法得到提高,诸多现实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例如师生之间缺乏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感受被忽略,长此以往汉语水平无法得到提高。而教师方面更加趋向于用民族语言展开语文教学,虽然其交流顺畅,但是却未能在本质上达成教学目标,导致二语教学行为的无价值与无意义,基本无法帮助少数民族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汉语学习与日常汉语应用习惯。

总体来说,少数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构建并不完整,它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缺陷上,还体现在教学理念缺陷上,因此需要从多个层面加以优化完善。

二、 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优化策略

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而言,针对他们的二语习得教育必须要细致到位,教师必须努力思考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相关策略,提高教学合理有效性,下文主要结合几点来谈。

(一)激趣教学开启课堂创新教学过程

首先要基于激趣教学开启课堂创新教学过程,围绕“生本”理念展开教学,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有效引导。考虑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都是呈现上升发展趋势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限创新拓展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更多有价值思路参考,让少数民族小学生对语文以及对汉语产生兴趣。举例来说,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了这篇童话的时代社会与人文文化背景。在教学中,教师是不急于展开教学过程的,因为他希望引导小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条件、生活条件来与童话故事中的小女孩进行对比,发现自身生活相比于小女孩要好上百倍,此时教师便会提问学生“大家想一想,相比于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今天的生活幸不幸福?”学生们回答“幸福”,由此教师就开启了这篇童话故事教学,深入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处的生活场景,引领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他们用汉语来表达自己阅读过故事后的真实想法。在童话故事中,教师会为学生分组并展开组内、组间讨论,或者直接复述《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内容。整个教学看来互动特色浓重,且学生也在学习中顺利掌握了不少汉语口语表达技巧,一举多得。

(二)普通话教学为小学生启智

汉语教学应该成为少数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旋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用汉语、多说普通话,开发学生在汉语表达方面的智力才能。比如说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春晓》一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专门配乐组织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朗诵班会,同时运用多媒体视频图片为学生展示动静交织的春日景象。这一教学过程非常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再结合配乐加深学生对古诗诗句理解,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配乐诗朗诵过程中大胆朗诵诗歌,并表达自己对《春晓》这首诗的看法,整个过程中有对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对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过程非常全面,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语文知识、掌握汉语口语表达技巧提供更多帮助,启发小学生智力。

(三)双语教学贯通展示教学亲和力

基于双语教学贯通展示教学亲和力对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及语文学习水平提高都很有帮助。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大量有趣的汉语语言表达环境,让汉语贯通始终表现教学亲和力。比如说在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落花生》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专门设计了双语教学方案,结合文章中父子之间的对话场景专门设计了两套不同语言环境的情景剧,鼓励学生分别运用母语与汉语来表演这出情景剧,对比感受用汉语表演情景剧过程中有哪些特别之处。而教师本身则会围绕课文中花生这一种生长特殊的植物来提问学生,让学生讲一讲落花生这种低调的、默默无闻的精神是否值得大家学习,该如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汉语、肢体语言来表演情景剧内容,在表演中就基本实现了对母语与汉语的多语言统一表达,如此便为学生呈现了一个文质兼美的学习环境空间,实现对少数民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

三、 总结

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中倡导二语习得,而本文则提出诸多教法希望学生能够进一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汉语教学,结合激趣教学、普通话互动教学以及双语表演教学刺激少数民族小学生多学多说多交流汉语,进而实现对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学燕.新课标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浅析[J].语文课内外,2020(2):328.

[2]马海阿支.少数民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策略[J].中外交流,2019(10):240.

作者简介:

杨思芬,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四川省甘洛县新市坝镇附城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