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逻辑探析

2020-07-18 09:02林昌华
传奇故事·百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

林昌华

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城乡差距问题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新历史起点上深入分析探索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指引与意义重大。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探索城乡区域融合发展的内涵路径,为未来正确把握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习近平重要论述;区域协调发展

多年来,我国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城乡融合,推动农业和工业融合、城市与农村紧密衔接,着力推进城乡区域一体化,注重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共进、工业与农业的联动发展,畅通农村联通城市、农业支撑工业渠道,全力推进城乡区域的融合发展,经过多年的城乡改革实践,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平等、和谐、健康发展的工农关系和城乡互动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城乡经济社会融合高质量发展开始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当前国家全力推进倡导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对城乡融合的理论渊源进行深入分析,尽力汲取科学理论指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论述,这对指引未来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一、习近平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对城乡融合的指引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全局提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中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框架。尤其是针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新发展理念,遵循了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抓住了协调发展的核心内涵,兼顾区域发展的整体性,注重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矛盾,真正把握住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一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深刻体现,是对协调发展内在规律、科学方法、主要任务的深刻解析,也是对我国实现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大部署,更是对坚持协调发展重要意义的全面阐析。

区域发展差距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面临的基本国情,因此,解决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是新时代的重大课题之一,要充分全面地认识和领会协调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盯制约城乡区域差异的症结,着力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这三个发展目标着手,强化城乡区域发展治理,为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不断开拓我国城乡一体、区域协调、融合发展格局的新境界。我国必须抓住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契机,深刻总结城乡融合发展实践经验,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规律,持续推进习近平同志擘画的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蓝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与核心意蕴

(一)城乡融合的内涵

融合是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组合词有经济融合、文化融合等。社会学家认为,城乡融合是城乡从原本互相割裂的状态转向融合状态,在此过程中需要集聚因素的出现,需要通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生活与经济日趋协调,差距在发展中逐步减弱。经济学界基于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和产业布局的视角,认为城乡融合着眼于城乡社会的合理分工,城乡产业的统一布局,城乡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以及通过促进城乡经济、文化交流,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带来最优的经济效益。此外,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生产力要素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增强农业和工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带动城乡经济和社会永续发展。从区域空间的视角出发,规划研究学者认为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对城乡相关区域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从而有利地助推城乡整体性、系统性融合发展。另有,从生态与自然环境的视角出发,自然生态学研究者认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不能忽视环境,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只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重视城乡生态融合,保障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产业因素、文化因素、生态因素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国家制度和社会分工体系的制约。而且城乡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变化过程,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又同乡村分割开来,城乡之间的差距在多种要素的作用下逐步扩大化。但是,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就会成为进一步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为此需要推动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真正的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不是简单的城乡交流,而是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和发展,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也不能为了融合武断地破坏原有的生产、生活、生态系统,而是要把其看成是一个历史逐步改进的过程。

(二)城乡要素融合理论

城乡高质量融合是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要素的自由流动、彼此互动,相互支撑和推动的发展过程。城乡高质量融合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乡村衍生集聚为城市的阶段、城乡逐步演化割裂的阶段、城镇集聚功能日趋完善的阶段、开始掌控和占用乡村资源的阶段、城乡关系紧张出现对立趋势的阶段、城镇资源开始反过来配置在农村周边的阶段、乡村与城市互帮逆回流的階段、城乡共生共荣与融合的阶段。在此过程中衍生出多种城乡要素发展的理论。

1.城乡经济要素高质量融合发展。经济学界从经济增长和产业合理布局的视角出发,认为城乡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城乡生产力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城乡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可以增强农业和工业的紧密联系,保障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最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来说,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需要经济融合,需要遵循商品经济发展的规律,需要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交换规律、竞争规律进行,需要统一生产和流通,而不是形成新的地区分割,建立条块经济关系。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也是城市市场和乡村市场的结合,是城市经济效益和乡村经济效益的共同实现,本质是工农结合,是以城市的优势带动乡村的发展,使工农业差距日益缩小,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进而达到消灭城乡、工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目标。

2.城乡文明要素高質量融合发展。互为依存与共生和谐是城乡融合的基本特征,从文明演进来看,历史是不可以被割裂的,从社会变迁来看,乡村是不可以被消灭的。城乡文明的融合着力从文化精神层面缓解因经济、科技各方面造成的城乡之间的分离和割裂状态,减缓城乡矛盾,力求实现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城乡文明互补共赢,人们在田园城市和诗意乡村中自由切换,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3.城乡社会服务要素融合发展。城乡社会服务的融合,将使原本紧张的城乡关系发生质的变化。随着城乡社会保障水平趋于平衡式完善,城乡居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将得到根本保障。与此同时,仍然需要加大共享社会福利力度。一方面,要以智能大数据为核心,走智能化城乡融合道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和程序的“智能化”,如采取智能办公、申报税款等,精简行政办事程序,保证服务的便民性;除此之外,要引导社会资本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服务,保障信贷和金融服务,尤其加大对陆地边境地区第一产业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方面予以支持,促进陆地边境地区金融银行业融入城乡市场。在此基础上,各有关行政团体和组织要在坚持“四化一体”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加强对区域内发展状况的调研,积极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向前发展,走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化城乡融合道路。

三、结语

城乡融合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在此过程中,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农民身份的转变、土地利用的非农转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等。通过诸种变革可以促使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科技共享、环境共存共荣、文明互补共赢、各要素双向流动,进而达到各方面差异逐渐缩减乃至消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理论学习》. 2017年12月10日:1-10.

[2]王震.广西陆地边境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年6月.

[3]谭建平.关于推进惠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思考[J].《南方农村》.2009(04),18-21.

[4]奚经龙;应珊婷等.基于德清城乡体制改革实践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标准体系研究[J].标准科学, 2018(07),148-153.

[5]李传松.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 2018年4月1日:2-6.

[6]陆留生.坚持“三化同步” 统筹城乡发展[J].群众, 2012,(07).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核动力财政可持续与财政一体化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与沪杭同城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