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影响

2020-07-20 03:25黄成峰
学理论·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恩格斯中国化

黄成峰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应进一步了解其形成的滥觞、传播及其深远影响,从而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燕妮;恩格斯;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中国化

2018年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马克思是世界公认的“千年第一思想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170多年前,卡尔·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为深入学习和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我们很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进行学习考察,重温其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马克思青少年成长环境影响和受教育情况

马克思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显示出异禀的天赋,在其生长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下,在他自身的努力下,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被恩格斯称赞为天才思想家。

(一)马克思的出生地及其地理环境影响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德国莱茵省古城特里尔。特里爾地灵人杰,位于德国西南部,在阿尔卑斯山北侧,摩泽尔河岸边(摩泽尔河是德意志的母亲河,国际河流莱茵河的第二大支流),特里尔城原属德意志联邦普鲁士王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是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城市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适宜广泛种植葡萄,盛产葡萄酒。特里尔城离卢森堡边境只有30公里,是德国西南部的一个边境城市;现有人口10万人,讲卢森堡语;城市规模相当于中国现今的一个中等县城。特里尔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少年马克思的成长影响甚大。

(二)马克思家庭及朋友家庭的影响

马克思从小生活在一个富裕的犹太律师家庭,马克思的父亲治学严谨、学识丰富,是特里尔城著名的律师(担任该城律师公会的会长),母亲也出生于律师世家。马克思天资聪明,家庭条件优越,从小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熏陶,是世界公认的天才。特里尔城的贵族威斯特华伦男爵与马克思的父亲是好朋友,两家交往密切,住的距离也比较近,两家的孩子们从小在一块玩耍长大。威斯特华伦男爵是马克思夫人燕妮的父亲,是一名枢密顾问官和特里尔城的最高行政长官,他虽然是欧洲的名门望族,但思想比较开明,毫无门第之见,非常喜欢天资聪明、禀赋很高的少年马克思,经常带着马克思在摩泽尔河岸一带的山坡上的葡萄园里散步,给他讲各种欧洲故事,甚至给他讲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故事,对少年马克思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父亲的朋友、马克思的岳父威斯特华伦男爵,是马克思人生和走上革命道路的最初启蒙老师。

(三)马克思受教育情况

马克思家庭文化氛围浓厚,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马克思的小学课程是在家里由父母指导下完成。1830年10月,12岁的马克思在家乡进入特里尔中学读书,五年后,即在1835年9月,17岁的马克思中学毕业。中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马克思遵照父亲的安排来到波恩大学法律系读书,波恩大学位于莱茵省,离其家乡特里尔还不算太远,与同乡交往较多,并经常参加诗社活动,花销很大,也耽误了学业。1836年10月,马克思根据父亲的安排,离开家乡,远赴柏林大学继续深造,攻读法律。柏林大学位于德国东北部的柏林,与在德国西南部的家乡特里尔城相距遥远,与家乡联系非常不方便,甚少与同乡交往,使马克思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由于马克思对哲学非常有天分且兴趣浓厚,许多时间都用在哲学和历史的研究上,马克思到柏林大学后不久,在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下,由法学改学哲学。1841年4月,天赋过人的马克思,还不到23岁,就提前获得耶拿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二、马克思和他的亲密战友

燕妮是马克思的革命伴侣和战友,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朋友和战友,与马克思一起进行无产阶级理论研究和领导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付出。

(一)马克思与燕妮

马克思夫人燕妮,出生于1814年,比马克思大4岁,燕妮出生贵族家庭(男爵),是马克思家乡特里尔城最美丽的姑娘和“舞会皇后”。由于他们的父亲是好朋友,马克思家和燕妮家关系密切,两家住的距离也比较近,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两个亲密朋友家庭经常在一起聚会,孩子们自然也经常在一起交流。马克思与燕妮青梅竹马,日久生情,1836年晚夏,18岁的马克思已经是波恩大学的一年级学生,从波恩大学回到家乡特里尔向燕妮求婚。1836年10月,马克思离开家乡转到遥远的柏林大学求学,由于思念家乡的恋人,开始不断地给燕妮写诗,表达思慕之情,抒发人生志向和理想抱负,马克思给燕妮写的诗后来被整理汇集成了三本诗集,见证了他们的忠贞爱情。马克思家庭条件虽然优越,但后来由于父亲去世而家道中落,而且马克思家庭属于市民阶层,与燕妮的贵族家庭的社会地位相差非常悬殊,燕妮与马克思的相恋,在当时充满傲慢与偏见的欧洲社会,是惊世骇俗之举,燕妮也因此经常遭受到贵族亲戚们的冷嘲热讽,但燕妮勇于冲破世俗的偏见,在苦等7年之久后,毅然嫁给马克思。1843年6月,25岁的马克思与29岁的燕妮结婚。1843年秋,新婚不久的马克思夫妇踏上流亡征途,先后在巴黎、布鲁塞尔、科隆、伦敦等地居住。燕妮是马克思的革命伴侣和精神支柱,协助马克思工作,誊抄手稿,两人携手走过近四十年的时光,相濡以沫,患难与共。马克思和燕妮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战斗,谱写了理想和爱情的交响曲。1881年12月,燕妮去世,享年67岁。1883年3月,马克思去世,享年65岁,马克思与燕妮合葬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恩格斯发表著名的墓前讲话。

(二)马克思的生平状况

马克思从小受到良好的启蒙和教育,博士毕业后,开始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道路。由于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批判和宣扬推翻资产阶级政府的专制统治,马克思遭到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政府的忌恨和驱逐,不得不过着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居无定所,时常衣食无着,疾病缠身。马克思为共产主义事业呕心沥血、不懈战斗,为求得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一生,撰写大量理论著作,指引全世界无产阶级不断前进。马克思把一生的时间和全部精力都用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和领导工人运动,对地主、资产阶级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使得欧洲各国政府和一切保守势力感到恐惧,纷纷排挤他、驱逐他,使马克思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经常陷入极端贫困状态,在长时期内只能依靠恩格斯的资助才能勉强维持。马克思晚年在英国伦敦定居,不顾病痛坚持工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马克思与恩格斯

1844年9月,24岁的恩格斯慕名到巴黎拜访26岁的马克思,从此两位伟大的革命导师开始了一生的伟大友谊,并肩战斗,长达四十年。恩格斯出生于德国大工厂主家庭,18岁时就在父亲的坚决要求下辍学经商,但他厌恶经商,同情工人等劳动人民的悲惨境地,走访工人家庭,深入了解工人阶级状况,逐步走上无产阶级革命道路。1850年,恩格斯为支援陷入极端贫困的马克思一家能够生活下去,从而支持马克思能够专心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撰写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不得不中断自己的理论研究,迁居英国曼彻斯特,重新经商赚钱,每月定期给马克思寄生活费,倾囊相助,为马克思集中精力进行科学思想理论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恩格斯在经商期间与马克思保持频繁密切的通信联系,探讨交流理论问题,帮助解决马克思生活困难,长达二十年之久。由于《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经济状况日渐好转,1869年7月,恩格斯才结束经商,摆脱他所不喜欢的“埃及幽囚式”的经商生活。1870年10月,恩格斯迁居伦敦,与马克思再度相聚,住地距离马克思家较近,步行只有15分钟的路程。恩格斯坚持每天步行到马克思家里,与马克思一起进行共产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研究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直至马克思逝世,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卓越贡献。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被誉为“第二提琴手”。列宁赞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三、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在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以前,是唯心史观,统治人类社会的思想是宗教神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思想贡献,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革命道路,也为各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1845年秋,流亡居住在法国巴黎的马克思撰文对德国的专制主义进行尖锐的批评,使普鲁士政府恼羞成怒,要求法国政府驱逐马克思,马克思遭到法国政府派出的流氓殴打,并被驱逐出境,被迫离开巴黎,继续流亡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45年12月,马克思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1845年至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并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进行分析,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的发展,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唯物史观发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固有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辩证唯物主义真正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候,马克思还不到30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國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在流亡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时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研究合著的、由马克思执笔撰写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革命席卷欧洲,同时波及比利时,比利时当局为此忌恨马克思。1848年3月,马克思遭到比利时当局驱逐,被迫离开布鲁塞尔,辗转流亡到巴黎、科隆、伦敦等地。

(三)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的又一个伟大发现。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的一个重要理论,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马克思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现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彻底的批判,科学证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只是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特殊历史性的制度,必将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趋于灭亡,并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定要被消灭。从表面上看,资本家发给工人工资,工人劳动得到报酬,但其实工人得到的劳动报酬只是其所创造价值的极小一部分,大部分被资本家拿走了,资本家发财致富是依靠赤裸裸地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而创造巨大财富的工人阶级整日辛苦工作却只能过着仅能维持生命的最低生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产阶级投入资本,就要产生巨额利润,必然要最大限度地榨取工人的血汗,掠夺剩余价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为了撰写《资本论》这一理论巨著,马克思穷尽一生的心血和精力,前后用了四十年的时间。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尽管生活极端贫困和饱受疾病折磨,但仍然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理论研究和写作不辍,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遭受疾病折磨。马克思逝世后,《资本论》第二、三卷由已进入暮年的恩格斯生前严格按照原稿内容整理出版。

四、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与成功实践

空想社会主义诞生于公元16世纪初,社会主义至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马克思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已存在三百多年,代表人物有傅立叶、圣西门、欧文。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公元19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俄国,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成为共产主义者,他在流放西伯利亚期间,集中精力研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使用笔名列宁,写下大量的著作。1903年7月,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取得伟大成果。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随即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特别是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时代要求而诞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近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指导中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和开辟江西革命根据地等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著名文章,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基础,成功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革命圣地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重要理论著作,不断发展和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科学指导中国革命事业。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有效治理国家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又先后撰写了《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历尽千辛万苦获得的宝贵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财富,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论来源。

(二)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科学理论。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做了理论探索和思想引导。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解放社会生产力,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在各种讲话、报告中,以及各种会议决议,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形成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命名为邓小平理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与时俱进,我们党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断发展和丰富。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包括“8个明确”,涵盖“14个坚持”,科学地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符合当今中国发展的时代条件、现实情况和实践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实践性、指导性、开放性和世界性,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科学指导中国持续健康发展,并对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高耸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思想灯塔,闪耀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指引着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活的思想灵魂,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最高理想信念和最终奋斗目标,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开拓创新,顽强奋斗,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全国人民不断迈向共同富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发展成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最好的证明,我们要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成就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优越性,努力实现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新华网,2017-10-27.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恩格斯中国化
“分配正义”概念的历史追溯与唯物主义重构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毛泽东青年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论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唯物史观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