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县蚕桑产业现状与稳定发展的对策

2020-07-21 08:14缪传宝
农家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新技术

摘 要:肥西县是安徽省优质蚕茧重点产区,通过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蚕桑生产保持积极稳定向上发展。蚕桑生产已成规模化集约化模式,蚕桑产业已发展成为肥西縣重要的农业特色产业,是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稳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新技术;蚕桑产业

肥西县,安徽省合肥市辖县。中北部属江淮丘陵,江淮分水岭自西向东北横穿而过,中西部有一系列低山;总面积1695.41平方千米,辖8个镇4个乡。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壤广为第四系土壤堆积物覆盖,自然生态宜桑宜蚕,荒岗坡地、房前屋后空闲地较多,宜桑土地资源丰富。

一、蚕桑产业的现状

(一)肥西县蚕桑发展历程

蚕桑业作为肥西县农业特色产业之一,经过蚕桑工作者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形成了合肥地区初具规模的特色经济作物产业。自2000年开始,县蚕桑办把抓新技术推广、蚕茧质量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每年安排技术人员下乡走村串户负责指导养蚕技术、桑园管理、鲜茧收烘技术等。同时,又大力推广方格蔟新技术和养蚕大棚省力化技术,蚕茧解舒率从50%提高到75%。并于2004年,申请注册了“庐州”牌干蚕茧商标、制定了肥西县蚕桑生产及收烘技术标准,为大力发展蚕桑奠定基础。“十三五”期间,全县新栽桑园面积1万多亩,年养蚕张数也一直稳定在3万多张,养蚕规模居全省第二位(仅次于岳西县)。

(二)蚕桑产业区域化明显

目前,全县现有桑园面积41000亩(其中果叶两用桑园1000亩),栽桑养蚕户达2200多户,重点分布在铭传、山南、紫蓬、紫蓬山管委会、官亭、柿树岗、花岗等7个乡镇园区。全县桑园建设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品种优良,区域种植。2019年全县新栽品种5100亩,栽桑面积达50亩以上20户,100亩以上11家,300亩以上3家。全县两个蚕种经营单位共发放蚕种3.67万盒,产鲜茧约1600t,平均产量为45kg,均价每公斤37元,蚕农收入6000多万元。生产区域相对集中,有利于开展技术辅导和资源分配(如:小蚕共育),有利于进行资金重点扶持,更有利于实施优质茧生产基地和规模化集约化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二、产业稳定发展对策

(一)积极推广蚕桑新品种、配套规模化集约化蚕桑新技术

目前肥西县主要是农桑-14、强桑1号和果桑大10等最新桑树品种,增加栽桑养蚕的效益。全部使用华康2号,蚕病少、蚕茧产量明显增产、收入稳定增加,激发了群众养蚕积极性。制定规模化集约化蚕桑技术标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一是小蚕共育技术。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化小蚕共育室30家,约1600㎡,每季可共育小蚕2000张。二是大棚省力化养蚕技术。目前肥西县大棚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率95%,岳西、霍山、金寨、潜山等县领导、专家经常来肥西县考察学习和观摩。三是科学规范化蚕病综合防治技术。坚持养蚕前、期中、蚕座、回山消毒相统一,确保养蚕无风险。四是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主要是做好预测预报、宣传防治方法、指导防治技术,适时在现场或工作群指导桑园管理技术。

(二)大力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

已建成12个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蚕茧质量、经济效益都得到明显提高,有力地带动周边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实现“基地+农户”生产模式,解决了技术人员服务指导不足问题。

(三)加大蚕桑技术培训

大力培训蚕桑农民技术员,发挥蚕桑农民技术员在蚕桑技术推广中主力和示范作用。利用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和县政府人才培训计划,2019年开展蚕桑技术培训10场,培训蚕农800人次。同时,县蚕桑办技术人员每年在山南、铭传两乡镇沈店、桂树、三河、聚星四个村共20个养蚕大户、8个贫困户开展包村联户科技示范户服务工作。

(四)积极督促指导蚕桑扶贫产业园建设和配合省直单位做好蚕桑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工作

积极做好蚕桑产业扶贫,已建立蚕桑扶贫产业园9个,使用资金1000多万元。为贫困户栽桑养蚕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精准扶贫提供就业岗位,通过蚕桑产业扶贫使群众增收。同时,肥西县近几年承担省蚕桑总站蚕桑新品种鉴定工作和省蚕研所蚕桑新品种试验试养工作。截至2019年底,圆满完成5个新品种的鉴定工作和4个新品种试验试养工作。

(五)积极做好蚕桑养殖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

全县7个乡镇园区2200养蚕户,养蚕3.67万盒,群众养蚕参保率达100%,全年共赔付蚕农25余万元,有效地保证了肥西县蚕桑生产的稳定发展。

(六)大力培育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

积极扶持和培育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力争做大做强,更好地为蚕农服务。目前全县有11个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其中肥西县金牛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这些合作社发挥带动作用,为广大蚕农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七)拓展蚕桑发展宽度

在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利用肥西县近城区域优势,发掘蚕桑文化内涵,把发展蚕桑与休闲、观光、体验、旅游相结合。2019年,举办肥西县第二届蚕桑文化节,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推进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

继续以丰产桑园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广桑树新品种“强桑1号”。逐步改造低产桑园,消除弃管桑园,使全县优桑率达到90%以上,提高桑园亩均效益。

(二)培育蚕桑家庭农场

重点培育以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主要模式的家庭农场,为蚕桑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可复制的示范样板,逐步推进蚕桑产业集约规模化生产。加强蚕桑家庭农场管理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栽桑养蚕的规模效益,增强蚕桑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

(三)加强蚕桑技术推广,推动栽桑养蚕技术的标准化

按照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要求,完善肥西县地方技术标准。在引进优良桑、蚕新品种试验示范、病虫害监测、小蚕饲育模式,大棚养蚕技术,上簇采茧等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

(四)推进蚕桑多元化生产

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蚕桑多种经营,挖掘蚕桑产业的潜力。继续发展果桑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和蚕农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促进蚕桑行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在蚕桑旅游、蚕桑研学、蚕桑文化等方面为相关单位提供协助,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肥西县蚕桑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者简介:缪传宝(1976-6)男,汉,从1998年一直长期从事基层蚕桑生产技术服务推广工作至今。

猜你喜欢
新技术
互联网和新技术下的资产管理业务变革与创新
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新技术让我们不断接近新闻真相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警惕“新技术”背后的简单粗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