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在寺庙园林中的应用探究

2020-07-22 09:56汪加薇尚淑茵郑雨晴陶玲玲钱雪李屹楠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造景寺庙梅花

汪加薇 尚淑茵 郑雨晴 陶玲玲 钱雪 李屹楠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传统名花的研究与普遍应用,各地掀起了建设及改造梅园的热潮。同时,寺庙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其内部的景观效果独具特色,但迄今为止将二者结合应用造景的例子较少。基于此,梳理梅类植物与寺庙的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梅类植物的文化内涵以及应用价值,以此探究梅类植物与寺庙的配置形式及意义。

关键词 梅;寺庙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4.028

寺庙文化源远流长,不仅是建筑文化形成的遗留及发展,更多的是其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信仰寄托。这种意境表达单靠寺庙建筑是达不到的,故而寺庙内部环境的营造就显得异常重要。而植物从古至今又是造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常被赋予不同的寓意。植物在寺庙园林中的运用不仅适宜当地的环境条件,形成整体的景观氛围,还与禅宗文化有一定的关联,并结合寺庙文化进行相应配置,这样才使得寺庙文化留存至今。

寺庙作为一个特殊的设计场所,有主次殿堂之分,每个殿堂都有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和涵义,故其周围配置的植物极为讲究。其中,运用乔灌木进行配置,另搭配少量适宜的藤本以及草本植物居多,植物层次丰富,有衬出寺庙香火旺盛之意。马尾松、龙柏、银杏及无患子等生命力旺盛且生命周期长的乔木在寺庙中的运用也极为广泛,象征着佛教文化薪火相传、信仰寄托长久留存。还有少数寺庙在造景中使用梅花、七叶树、吉祥草等植物,这些常被人们赋予美好寓意的植物也为寺庙增添了很多意境渲染[1]。如表1所示,为寺庙中具有美好寓意的植物及其特点。

寺庙中的植物配置多以自然式为主,这也与我国禅宗文化有一定关联。禅宗思想提倡自觉、自渡、自悟[2],追求相对自由、放空自己,有所感悟才能升华。所以我国寺庙中的植物多数不像西方进行规则式配置,也不会过多地进行植物修整,大多任由其自由生长,从而达到生命的自由、景色的自然[3-4]。

1 梅类植物与寺庙文化的关联

著名的鸡鸣寺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区,寺前的千年古梅为唐代鹤林玄素禅师亲手种植,距今已存活了一千两百多年[5]。这株梅花的生长状态与鸡鸣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梅花绽放的好坏随着香火的盛衰而变化。但这株梅花树只衰不败,其根系盘踞在庙宇之下,常年伴着屹然伫立的寺庙。可谓是梅见证着寺庙的年年繁盛,寺伴随着梅的岁岁兴衰。

浙江省国清寺是一座典型的隋代风格建筑,虽然历史在这座寺庙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但斑驳的院墙并不影响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6]。寺庙里的千年古梅与时光一起记载着所有的往事,梅香和寺庙的香火交相呼应,使这座寺庙庄严而不失灵性,悠长而不失意蕴。

梅花代表了刚毅坚强、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精神,寺庙也有着相似的内涵。梅花凌寒独开的崇高气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迎难而上、奋勇开拓,寺庙的香火洗涤着人们凡尘的心灵,提醒人们不忘本性。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2 梅在寺庙中的应用表达

2.1 梅类植物在寺庙中的应用

2.1.1 梅花与水体的配置

梅花具有疏影横斜的树姿、幽而不郁的香味,梅类植物与水体搭配可以营造出简远静谧的寺庙园林意境。人们经常将梅花种植在水边,使得梅花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给人一种梅影照水的感觉。水与梅花虚实相映,动静结合,正如诗人林逋所描写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1.2 梅花与山石的配置

坚硬的山石类似于梅花的品格,将二者搭配在一起则会使景观更加生动活泼。石头粗糙的质感给人沉稳的感觉,而梅花的质感比较细腻,可以给人轻松的感觉。这样搭配不仅能展现出梅花的娴静淡雅,还可以将梅花枝干的苍劲气概通过山石衬托出来。

2.1.3 梅花与园林建筑的配置

在寺庙园林中的亭台楼阁等古典建筑附近孤植或丛植颜色、姿态适宜的梅花品种,不仅能起到色彩协调的作用,更烘托了寺庙建筑的优雅脱俗。如昆明大观楼的左侧孤植了一株玉蝶型梅花,满树银花在寒冷的冬日里盛开,将整座楼衬托得更为明艳壮丽。

2.2 梅花在寺庙园林种植的价值

2.2.1 观赏价值

梅花树姿优美,花色清新淡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当梅花盛开时,不仅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占天下春”的美丽景象,游人也有一种“踏雪寻梅”的意趣享受。梅花在园林中一般以常绿树种或深色建筑物为背景,凸显其高洁之美。而本身土黄色或朱红色墙面的寺庙,常年搭配常绿树种松、竹等,正好以此作为背景,配置梅类树种,构成一幅相得益彰的“岁寒三友”图,更使游人心旷神怡。

2.2.2 美观性

梅花具有丰富的花色,能营造出“绿萼飘香”“姹紫嫣红”等景观;寺庙园林中其他常见植物花期在早春的植物较少且色彩单调,但梅类植物品种丰富,如美人梅花叶为紫红色,将其种在寺庙中,既可以丰富寺庙园林的景观色彩,也可以给早春增添一丝活泼之意;宫粉梅是梅花栽培类型中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类型,朱砂梅其次。有些品种的花瓣特别翻曲,呈飞舞姿态,极为优美,如“泉州宫粉”“舞朱砂”等。

2.2.3 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代文人墨客对梅花多有喜爱,常做一些诗词来赞叹梅花的品格,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流传至今,这些都为在寺庙中种植梅花提供了丰富的意向和表达手法,也为现代设计者提供了设计灵感。

2.3 梅花在寺庙园林种植的意义

2.3.1 景觀意义

从景观的生态性看,梅花开花早且花期较长、分布范围广,是早春季节人们在园林中较为喜爱的植物景观。我国传统文化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梅花在造景方面的应用,无论是在庭院布局、园林空间,还是在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往往极具特色。现阶段,我国寺庙园林中重视种植梅花的案例较少,所以把在庭院、园林等地种植梅花的经验借鉴到寺庙中来,能在形成优雅意境的同时丰富寺庙景观层次。

2.3.2 文化意义

梅花在传统园林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景手法和园林文化。在寺庙中种植梅花,不仅能体现崇高的梅花精神,更能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及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此外还能给外国友人提供一个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增加寺庙的影响力。

3 结语

分析梅的应用形式可对未来寺庙园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梅花的种植要结合特色的历史文化背景,弘扬人文情怀,设计别具一格的寺庙景观;2)合理利用梅类植物的树姿树型、花色及香味进行功能分区,将观赏、科普、休憩有机结合在一起,丰富中国寺庙园林的功能;3)有效利用梅类植物的花期、花色等营造的特殊景观效果,将梅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共同传承。

参考文献:

[1] 王其超,包满珠,张行言.梅花[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陈俊愉,张启翔.梅花——一种即将走向世界成为全球新秀的中国传统名花[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12(S1):145-147.

[3] 薛云,王树栋.中国梅文化及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9,24(1):69-72.

[4] 高翅.略论梅花与园林造景[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5(17):162-163.

[5] 张艳红,赵凤军.浅谈中国梅文化[J].丹东职业技术学院,2001,12(4):22-23.

[6] 刘难方,王兴麒.历代梅花诗选[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造景寺庙梅花
基于水族箱造景与水草养殖探究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狠刹“移石造景”的歪风
梅花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