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环境监测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

2020-07-22 09:56姚丽霞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广西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姚丽霞

摘 要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森林生态环境问题的逐步重视,广西的森林环境监测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广西的森林环境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监测指标内容逐步丰富,监测机构不断壮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对我国的森林环境监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森林环境监测;重要性;可持续发展;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4.038

森林环境即森林中的生活空间,包含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两部分。森林环境是生物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环境监测是广西森林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措施,主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时间或空间上对森林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结构、功能和组成进行监测。森林环境监测的结果可用来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与评价,是决策如何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及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

1 森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问题

1.1 监测机制不完善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监测周期大多为5年,检测间隔太长,所以对于森林环境的动态变化掌握不及时,监测结果不够准确。年度森林覆盖率监测虽能及时监测森林面积的变化情况,但却不能反映出森林蓄积量、森林结构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监测体系及指标有待完善[1]。由于环境监测法律制度不完善,监测岗位和技术体系没有形成,我国的森林环境监测仍处于初步阶段。

1.2 系统的专项监测不足

目前,广西地区在森林、重点生态工程等环境监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缺乏专项监测,单独建网布点不足,没有让环境监测资源整合优化,监测指标的共用性差,监测效率不高。

1.3 功能评估不完善

广西的森林生态评估处于初步阶段,专项监测数据及参数欠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很多参数来源于全国森林生态站,存在评估参数不准确、评估数据滞后问题,无法满足各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实际要求。

1.4 定位观测有待加强

目前,广西区域内的国家湿地生态定位站只有1个,类型单一,也无法覆盖所有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广西是石漠化重点区域,但现有的国家级石漠化监测站仅仅只有1个,林业系统石漠化监测站并没有,定位监测网点工作有待加强。

1.5 监测技术落后

广西的环境监测中缺少实现森林水、气等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的现代化监测设备,监测水平较低,监测手段以地面监测为主,缺少先进的动态监测技术设备,森林环境监测的信息化程度较低,监测数据的时效性不强。

1.6 监测人才欠缺

广西地区的林业部门没有专门的监测机构,没有储备专业的森林环境监测人才,无法满足林业生态状况监测体系建设的需求。此外,当地很多地方的森林环境监测机构的专业设备不足,与全区森林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差距较大。

2 森林环境监测的类型

2.1 定位监测和半定位监测

定位监测一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环境作为监测对象,设立固定的环境监测点,全方位、立体式进行长期、连续监测[2]。半定位监测一般是对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进行短期、不连续的监测,是对定位监测形式的补充,但会受到人员和资金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

2.2 宏观监测和微观监测

宏观监测的空间范围一般较广,可扩展到对区域或国家范围内进行监测,甚至可以对全球进行监测。宏观监测是在已有的自然本底图或专业数据的基础上,采用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和生态制图等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宏观监测多以图件来进行比较,以发现生态系统的本质变化。

微观生态监测范围相对较窄,监测对象是具体的生态因子在人类活动中发生的变化。微观监测通常以多个生态监测站为基础,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进行检测。微观生态监测按照内容一般分为干扰性生态监测和治理性生态监测。

2.3 定期监测、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

定期监测一般是在已有的数据基础上,每年对当地的森林环境变化进行全面监测,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定期监测重点地区的森林环境变化情况。日常监测一般用于突发事件的监测,如洪水、违法用地、乱砍滥伐等。专项监测一般在国家重点森林环境建设地区进行其变化的全面监测。

3 森林环境监测的社会影响评价

3.1 保障生态效益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森林环境进行全面持续监测,能够得出其详细的地质环境参数,测试出森林环境质量的好坏,更好地帮助当地有效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对森林环境进行全方位保护和监督。

3.2 提高经济效益

科学合理地进行森林环境监测,能更好地阐明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森林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能有效地对我国森林的经营采伐进行管控,实现人类、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3]。

3.3 实现社会效益

加强森林环境监测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为人們提供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促使人们身体健康和身心放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4 森林环境监测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4.1 完善监测管理系统

要保证环境监测工作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管理系统。环境管理部门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家要求的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来设置定位环境监测网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管理。在环境质量监测过程中,环境监测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监测专业知识和技术,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水平,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开展监测方案设定、样品收集和报告整理等监测工作。此外,还应加强环境监测站点的人员配置、设备布置,提升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完善监测管理系统,有效进行环境监测。

4.2 提升监测管理质量

提升森林环境监测水平,要结合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必须要按照国家的标准和管理规定来设置相应的监测岗位,同时要明确分工,保证工作人员各尽其责,有序开展工作,从而保证监测工作达到标准。在森林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保证各个监测环节有效开展,提高森林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森林环境监测管理可持续发展。

4.3 提高监测人员素质

要提升森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就要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从根本上提升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水平。要从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让所有的监测人员能学习到先进的监测管理技术,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监测水平[4]。在实际培训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思想教育,引导监测人员树立积极负责的正确工作态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意识,以有序开展森林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另外,要不断完善监测工作中的激励制度,奖罚分明,调动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其主动进行学习和提升,促进环境监测工作可持续发展。

4.4 加强监测设备维护

环境监测工作需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设备来完成,随着信息化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先进的现代化环境监测设备,所以对设备使用者的专业操作水平和保养维护有了较高要求,需要监测人员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技术,并且还要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监测设备的精确度达到相关要求,保证环境监测管理质量。

4.5 促进监测系统发展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广西地区的森林环境监测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将逐步实现全方位覆盖监测。合理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全国环境保护网络全覆盖,从而推动森林环境全方位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

5 结语

森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在广西地区的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具体监测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监测工作,不断学习先进的监测知识,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全面提升森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提升广西地区的环境保护质量,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珺.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家参谋,2019(9):85,88.

[2] 郭英琦,李晓双,侯毅苇.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与其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與软件工程,2019(8):251-252.

[3] 王茜,王成,郭蕾,等.浅析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技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J].种子科技,2019,37(7):44-45.

[4] 康树静.遥感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17,43(2):154-15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广西可持续发展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