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020-07-22 09:56王敬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吉林省问题对策

王敬

摘 要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农业生产供给有知识、懂技术、懂管理的人才,是农业生产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基于此,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内涵,总结吉林省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对策;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14.079

2017年1月29日,原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并提出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 000万人。吉林省在落实该目标时,围绕区域特色产业,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一定问题。基于此,从加强宣传、尊重农民意愿、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加强资源整合和强化后期跟踪等手段入手,探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为农村建设提供保障。

1 新型职业农民内涵

新型职业农民是有职业、有文化、懂技术、懂管理、善合作的新型农村生产人才,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有职业”是新型农民的基本特征,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区别于传统农民的特征。无论是基础的农业生产,还是规模化农业经营,都是固定从事一项或几项工作,通过积累掌握生产或经营规律,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含量。“有文化”是新型职业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种植及管理知识,会农机的使用与保养,能根据区域特点进行种植经营。“懂技术”“懂管理”是懂农作物种植技术、懂农机使用与维修保养技术,能依托网络学习先进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应用技术,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如日常的财务管理和农忙季节的用工管理等。“善合作”是新型职业农民能通过与他人合作进行自我解放,利用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性[1]。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育对象缺乏认同感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的青年劳动力不愿留在农村,进而参与到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农业生产缺乏有知识、爱农村、爱农业的青壮劳动力,现有的劳动力缺乏先进技术的应用意识,未认识到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认同感缺乏,停留在“要我学”的意识阶段,学习理念不强,即使参加培训,也不知道自己要学会什么,重点学什么,学习之后能解决什么问题。

2.2 培训主体能力有待完善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主体有农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村专业合作社等。而培训对象文化程度不同,产业结构多样,对培训内容需求不同,培训内容难以面面俱到。在参与培训过程中,有的农户认为讲得不够多,有的认为专家讲得非常好,却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的目的是提高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但农户水平多样化,无法面面俱到。

2.3 培训宣传不到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国家级項目,是由国家提供专项资金,农民接受免费培训的惠民工程,目的是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中国人饭碗牢牢端在自己人手里,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但在实际宣传过程中,由于渠道少,农户对国家政策解读不到位,农业生产大户不愿意浪费时间,没有参与进来,而普通农民对免费学习有顾虑没有参与进来,无法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作用[2]。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3.1 加强宣传,突出农民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相关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新媒体等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加强对农业先进成果的报道,通过典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事迹,突出农民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管部门要对典型农民进行表彰,通过模范示范作用,营造尊重新型职业农民的氛围,增强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可。另外,要走村串户,进入农户家进行宣传,以提升宣传效果,为农户正确解读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提高农户对国家政策的认知能力。相关部门要引进农业技术人才,壮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并对文化水平高、有主动参与意识、有一定生产规模的骨干农民进行培训,要对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对象给予一定的政策或资金扶持。要定期举办农产品博览会,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推介产品和拓展市场,使其感受到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收获,并激发其主动性,并影响和带动其他人[3]。

3.2 尊重农民意愿,有效开展点单式培训

培训主体要深入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心声,听取农民的意见,根据不同文化层次、从业需求,依托地方经济特色开展灵活多样的、与农民生产贴近的培训项目,使农民有选择性地参与培训和学习。要先培训农民需求量大的内容,在培训过程中要强化对农民的针对性指导,下到田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在进行技术培训时,也要融入精神文明内容,以提高农民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农民提高生活品质。在尊重农民需求和意愿的基础上进行点单式培训,利于提升培训效果。

3.3 结合农业生产特点,灵活创新培训模式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以农民的认知特点为依托,以区域生产特点为核心,坚持将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将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使下乡与农学相结合,让培训入住科技园、田间等,通过就地取材、就地培养,让农民与专家进行现场交流,以帮助农民接受新思想,在进行经验交流的基础上提升技术水平。培训主体可以在农忙季节专门安排培训课程,并到田间进行指导,突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培训内容结合地方生产特点,通过流动课堂、田间课堂、远程课堂等多样化的模式,有效指导农民生产,利于提升农民的培训参与积极性。

3.4 加强资源整合和后期跟踪,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对区域内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化示范园区等进行实践培训项目展示,以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实践训练,提升其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要对培训效果进行监督和考核,通过培训师资的选择和对教师培训质量的考核等,加强日常培训管理。培训教师要根据农民的需求进行案例分析和情境模拟,多为农民设置实践体验环节。相关管理部门要强化培训后的跟踪和指导,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生产实践进行考察,对培训内容与生产脱节的进行整改。在跟踪过程中,要强化政策服务、技术指导服务、贷款服务等,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早日成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4]。

4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工程,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吉林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不断实践中探索,逐步走上常态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陈新忠,庹娟.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J].教育与职业,2020(1):101-107.

[2] 张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68-69,76.

[3] 马国胜,陈娟.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特征与对策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4):279-282.

[4] 李亚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创新机制探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12):113-114.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吉林省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反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