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视角下高校学生信息化考勤模式探析

2020-07-22 09:54李迪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多元主体协同高校

李迪

摘要:信息化管理时代,如何创新高校学生课堂考勤模式,破解当下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脱节的难题,是高校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中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考勤工作的现状、困境,引入公共管理领域“多元主体”的理念,提出创新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下高校学生信息化考勤模式,并提出具体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考勤;信息化;多元主体;协同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考勤是高校建立良好校园秩序的必要工作。一方面,考勤是学校保证各项教学计划按期落实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考勤是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态、做好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如何将考勤这个连接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基础工作做好,是检验一个高校是否遵循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提出的“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工作原则的重要试金石。

1高校学生考勤工作方面的多元主体内涵与实质

“多元主体”是相对于“单一主体”而言的,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公共管理领域,主要针对谁来管理和如何管理这两方面的问题,创立了一个公共管理领域方面的新知识框架。本研究中的多元主体指的是在开展高校学生考勤工作中,不仅是授课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割裂进行和参与,而是班级考勤员、授课教师、教学督导、考勤统计部门、学生工作人员、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并将考勤工作与“请假”这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協同起来,形成将学生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和家长联系工作串联起来的多元权利主体治理体系,发挥多元主体协同管理和教育的优势和良性互动,将传统的仅由学生管理人员或授课教师独立进行的学生考勤工作模式向多元主体共同进行的工作模式转变。

2当前高校学生考勤工作制度现状

制度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习惯,执行考勤工作主体的行为往往受考勤制度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本科学生和专科学生采取的学生考勤制度为“双轨制平行考勤法”或“双轨制交叉考勤法”。

2.1双轨制平行考勤法

“双轨制平行考勤法”的基本做法是:一条轨是教学管理工作层面,授课教师为了完成学生平时成绩考勤分数的给定或保证一定的讲课受众范围,而采取抽查点名或全部点名的做法;另一条轨是学生管理工作层面,为保证学生的日常安全管理和行为管理有效进行,通常由班级考勤员清点本班同学人数,结合班里同学递交请假条的情况(学生请假条往往由学生管理队伍的班主任、辅导员等角色批准即可),将本班同学每节课的考勤情况定期上报给二级院系负责考勤汇总的学生组织有关部门(如:学生会学习部),然后由二级院系定期发布相应的考勤情况与处分决定。这两条轨的做法服务于不同的工作需求,通常互不联系,各自按各自的规定或习惯进行。

其中,授课教师在进行抽查点名或全部点名时,不同的老师会借助不同的手段开展,包括人工点名、随机抽查软件点名、扫二维码点名、手机定位点名等。不管借助什么手段,两种做法都存在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抽查点名,考勤范围不全面,被考勤学生容易存在侥幸的赌博心理;全部点名,比较费时,会占据课堂大量的宝贵教学时间。

2.2双轨制交叉考勤法

“双轨制交叉考勤法”是“双轨制平行考勤法”的进阶版,它的具体做法是:保留授课教师与班级考勤员的考勤要求不变,通过设置“教学日志本”将授课教师与班级考勤员的考勤工作有机连接起来。班级考勤员每次上课记录好本次课的课程名称、应到人数、请假人员情况等,下课时连同班里请假同学的请假条交给授课老师核对确认签字。授课教师可据此记录相应教学班的考勤情况,记录在平时成绩的考勤情况里,无须每次都在另外单独花时间进行点名;班级考勤员也可以根据教学日志本记录的考勤情况,定期向二级院系的学生会学习部进行上报汇总。

3当前高校学生考勤工作困境

“双轨制平行考勤法”和“双轨制交叉考勤法”在不同院校的长时间具体实践中,都还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

3.1请假事务管理手段跟不上时代需求

请假需要请假条,为了便于追责,目前还有诸多高校保留传统的纸质请假方式来处理学生请假事务,而学生请假必须得先经过学生管理队伍老师的批准,请假条上面需要有批准老师的签字或二级院系的盖章,批假老师又不是想找就一定能找得到,不少学生因为找老师批假的这个过程比较费时和费精力,干脆选择直接不请假,抱着侥幸心理来应对一些必要的缺勤;一些带学生比较多的批假老师也经常在下课时间就遇到学生“一窝蜂”挤过来请假,每天光在签字和盖章上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传统的纸质请假方式也会导致批假老师无法联系某个请假历史情况来判断是否批假,往往只能根据当次的请假原因做简单判断。

同时,班级考勤员定期向二级院系学生会学习部上报汇总本班的考勤情况前,需保留一段时间内(一般为一周或一个月)的纸质请假条,以便学生会学习部核查。学生会学习部除了汇总各班的请假数据,还需要根据各班提供给上来的请假条一一清点核实,这里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另外,由于每个院校的请假条大小不一,有些学校为了节约纸张,请假条设计的版面比较小,在班级考勤员那里保存时容易发生过遗失的情况。

3.2班级考勤员考勤阻力大

在而今高校扩招后的时代,大部分本科生和专科生课程做不到小班教学,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授课教师每节课都点名、每节课都向班级考勤员要每个请假同学请假条来核实的可能性也极低,班里同学真实的请假情况往往只有班级考勤员才清楚。而教学班级的考勤情况通常直接由班级考勤员负责记录和上报,二级院系的缺勤情况汇总和旷课处分统计绝大多数时候均依照班级考勤员的上报数据而处理。这就产生了一个“灰色空间”:授课教师因为无法实时知道教学班级真实的请假人员情况,加上教学班级人数不少,而懒于去细致的考勤,课堂考勤依赖于班级考勤员;班级考勤员报给授课教师的请假数据可以与报给学生会学习部的请假数据不一致,前者数据容易口头敷衍造假,后者通常比较真实,因为学生会学习部会核对二级院系所有的请假条存根。但学生会学习部也仅仅是核对请假条,不可能再去一一核对各班教学日志本记录的缺勤情况。造成的结果是:授课了解到的请假数据=班级考勤员上报给授课教师的请假数据,学生会学习部收到的请假数据=班级考勤员上报给学生会学习部的请假数据,但前者不一定会与后者完全一致,这取决于班级考勤员是否“秉公执法”。

因为学生请假情况未能实时查询,班级考勤员上报的缺勤数据的真实性缺乏有效监督。班级考勤员又往往是班内的普通一员,是否上报只决定于他“一念之间”,这个时候,由于自身主体因素、考勤对象是班内同学的情感因素,以及“你记我旷课就是跟我过不去”的舆论环境所影响,班级考勤员“秉公执法”的考勤阻力会很大,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是能放水就放水,既完成了任务,又不影响同学之间的情谊。但这种不“秉公执法”的做法,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秩序,在学习自律性较差的班级和院校产生的后续影响会更加明显,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好氛围,班级考勤员这一职能的设置也就名存实亡。

3.3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脱节

班级考勤员考勤阻力大的根本源头在于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脱节。目前在众多高校中,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关于学生考勤通常各自有一套人马和做法:教学管理通常属于教务口的工作,通过给授课教师每门课平时成绩里设置考勤次数以及给定课程平时分来完成考勤工作,有不少院校有类似质量评估中心这样的部门设置有教学督导这样的角色来督促加强授课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和授课效果,教学督导可以在授课教师上课时在课堂上清点人数,但对教学班级有多少人请假也没有相应的实时数据,即使询问授课教师也很难问到,因为授课教师没有给学生批假权力,对缺勤的学生是否真的请假、请假学生具体是向谁请假等情况也不便溯源查询和追问;学生管理通常属于学工口的工作,批假由班主任、辅导员、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处领导等角色根据不同请假时长而行使相应的批假权力,班级日常考勤通过设置班级考勤员的班委职责来完成(通常由学习委员或纪律委员担任),二级院系缺勤汇总通常由学生会学习部向班级考勤员汇总(有些院校的学生会学习部偶尔也到课堂进行抽查以达到监督班级考勤员工作的目的),由学习部出台初步的旷课处分决定,由二级院系学工部门最后审核通过并发布处分决定。

因为班级考勤员通常要向授课教师反馈班里同学缺勤情况,在学生请假数据不公开、不共享的情况下,班级考勤员几乎就成了连接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唯一桥梁”,这也是为什么班级考勤员考勤阻力很大的根本原因。不少院校因为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关于学生考勤工作脱节,曾经出现授课教师认为学生管理人员随意给批假、学生管理人员认为课堂秩序差是授课教师自身未做好课堂管理工作的相互指责和推诿的冲突。

3.4家校合作机制不完善

与中小学不同,国内大多数高校秉承“大学生已是成年人”的理念,平时一般不会紧密联系每个学生的家长,通常是在学生在校期间出现较多的旷课等较严重的情况或其遇到他危急情况时才联系家长。有些高校尝试建立家长联络群、家委會等方式加强家校联络,但通常也只是浮于孩子日常生活细节问题的沟通;还有些高校尝试建立每学期发放家长通知书的制度,但通知书内容里除了成绩单是个性化的内容,能反映学生的学期学习结果,其他内容均为面向大众学生的“万金油”内容。对孩子在校期间的日常课堂学习是否按时出勤、是否频繁请假这个占据孩子在校期间最长时间比例的学习过程一无所知,因为如果高校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纸质请假方式,请假数据是很难统计出来直观给家长知悉的。

在一些特殊节日,有不少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还出现家长干预请假、纵容请假的非正常现象:因为家长不知道孩子平时在学校的学习过程情况,在小长假前后帮孩子给批假老师打电话申请“提前放假”或“延长假期”。殊不知,这类学生往往是平时在学校已经是“请假专业户”。如果能够将孩子平时在学校期间的请假情况和缺勤情况这些个性化内容一起随同家长通知书告知家长,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学校期间的表现将更加了然于心,也就不会随意帮着孩子向批假老师请假,家校合作机制将更加完善,用个性化的数据情况敦促发挥出学生家庭的教育能动性,一起监督和教育学生,形成日常管理传统后,学生的请假和缺勤情况必然会发生大的改观。

4多元主体协同下高校学生信息化考勤模式的构建

近年来,有不少学校都在探索智慧校园的平台开发或软件应用,其中已有部分院校将这些平台或应用逐步应用到学生考勤工作中,如徐州工程学院信电工程学院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的“校园请假助手”数据系统,华南农业大学的网上办事大厅、阿里集团开发的钉钉平台、成都开启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爱班级平台、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今日校园辅导猫平台、福州华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易班开发校本化请销假应用等。通过使用平台或应用,这些实践探索的院校已逐步实现的学生考勤信息化、大数据化,摒弃了传统的纸质请假方式,但大部分还只停留在工具的简单应用,总体考勤模式还是原来“双轨制平行考勤法”或“双轨制交叉考勤法”。本研究将基于这些信息化平台应用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高校学生考勤模式,总体构建模式如下图所示:

其中,学生管理队伍通常为班主任、辅导员、党总支副书记、学生处处长等角色,主要负责批假、销假确认、旷课处分决定出台和日常约谈学生、联系家长等工作,也经常因为日常学生事务而与各专业授课教师、教学督导打交道。学生会学习部主要汇总班级考勤员日常考勤情况,偶尔直接抽查个别班级出勤情况,汇总统计好二级院系各班学生的缺勤情况后上报给学生管理队伍,由学生管理队伍负责出台相应的旷课处分决定。

4.1几种角色的关系做如下说明

(1)学生管理队伍与请假学生:统一由学生管理队伍负责请假学生的批假、销假确认等安全管理工作;学生管理队伍同时负责学生的旷课违纪处分、谈心谈话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学生管理队伍与教学督导、授课教师、班级考勤员、学生会学习部:学生管理队伍批了学生的请假申请后,请假情况通过信息系统同步抄送给后面四种角色的人员;后面四种角色人员在履行自己自己工作职责时,如遇到实际的缺勤情况与学生管理队伍抄送的请假信息不一致时,可第一时间重点核实、查处及反映。

(3)班级考勤员与授课教师:班级考勤员负责每节教学课堂的人数清点,结合学生管理队伍抄送的当节课请假人员情况以及登记在教学日志本,交由授课教师确认签字;授课教师在上课前已可通过请假信息系统了解到本节课所在班级学生的请假原因、时间和批假人员等请假信息,在教学日志本签字前可做到心中有数,不盲目签字,因为其对学生的请假情况不再单一来源于班级考勤员这“唯一桥梁”。

(4)教学督导与授课教师:教学督导在抽查授课教师课堂时,除了了解授课教师教学效果,还可通过课堂的现场人数清点与请假系统抄送过来的当节课请假人员进行明确统计与核对,一旦发现有请假以外的缺勤,可及时与授课教师沟通;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遇到一些教学管理难点问题,也可及时与教学督导沟通,将问题及时反映给教务口与学工口去协调处理。

(5)学生会学习部与班级考勤员:学生会学习部负责汇总班级考勤员定期上报的班级考勤情况,结合请假信息系统抄送的请假信息,进行核实是否有统计错漏,对各班同学的请假情况也不再单一来源于班级考勤员;汇总好一段时期内二级院系全体同学的缺勤情况后,发各班班级考勤员进行确认,为初步拟定处分决定提供无误的数据基础,然后上报给二级院系的学生管理队伍。

(6)学生管理队伍与学生家长、学生家长与请假学生:当学生请假次数或旷课次数达到一定级别时,学生管理队伍应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反馈告知情况;学生管理队伍每学期或每学年还可将相应请假学生的请假与缺勤数据附在家长通知书内容里,与成绩单共同构成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基本情况反馈给学生家长,家长可及时了解到孩子是病假多、事假多还是旷课多等各种详细情况,以便与孩子共同开展总结与计划的探讨,为学校的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提供坚实的家庭基础保障。

4.2新模式的优势简要分析

(1)请假归口统一,利于管理:新模式将准假管理上归口统一,便于批假标准的统一以及准假人员的溯源查询。

(2)准假信息公开共享,利于相互监督:准假情况统一由学生管理队伍处抄送给各相关角色人员,各相关角色人员可基于这一公开共享的准假数据上进行相互监督,缩减“灰色空间”,保障考勤工作公平开展。

(3)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新模式不再是简单的双轨制平衡、双轨制交叉,而是将学生工作教师、学生干部、授课教师、教学督导与学生家长有机连接起来,多元主体共同协同织好一个制度笼子,充分发挥好学生管理力量、教学管理力量和学生家长力量等三种力量,合力促进考勤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

5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高校学生考勤工作的几点思考

5.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学生管理队伍应积极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在学生遇到生病、亲人病故、自然灾害、办理重要证件、职业资格考试等客观原因时,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并给予学生理解与支持,使“请假”不再是一件让学生“卡脖子”的难事,有客观需求,可以正当请假。

5.2优化请假制度

要敢于对步骤烦琐和死板的请假制度进行改革。学生管理队伍可以组织学生代表进行集体对请假制度讨论、修改和完善,将请假标准合理化,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学习生活需求,常规请假常规处理、按要求销假,紧急请假也应能紧急处理,事后重新完善请假手续即可。同时可考虑将常规病假、事假等种类的请假频次纳入个人与集体的评先评优或成绩评定标准内,以此激励学生之间通过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保证请假真实性以及减少请假次数。

5.3加强对学生正确认识请假的思想引导与教育

对于学生无故或习惯性找借口频繁请假,或针对部分时间、部分课程刻意请假时,老师在给予充分关心的基础上,应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纠正随意请假的错误观念,提升自己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抗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清楚认识请假制度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5.4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

过去,智慧校园的建设让许多学校和老师停留在无纸化办公的浅层表象,实质上,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提升管理能力和统筹资源最优化的有效手段,在推广过程中应积极思考如何如何破解原有的工作难点和痛点,真正实现校园智慧化、服务品质化。就本文探讨的话题而言,除了模式上要实现质的创新,打通多元主体各方,同时信息技术上应及时实现提升,如学生课程表与请假系统的连通等,方能進一步实现信息化建设为智慧化校园管理的辅助作用。

5.5充分发挥家长力量,建立良好家校合作机制

频繁请假的学生往往是学校管理和教育中棘手的“钉子户”群体,但这类群体往往最忌惮的力量就是家庭。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好家长这一有效力量,建立良好家校合作机制,借助信息化的系统,将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通过数据剖析给家长,家长虽然平时无法了解到孩子请假、缺勤时的具体情况,但通过数据却能直观反映出孩子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与表现,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关心和关怀远在异地的自己的孩子。

6结束语

本文从当前国内高校本专科学生考勤的现状以及遇到的困境出发,结合当前各高校智慧校园与网络建设的基础以及笔者多年来的学生考勤工作实践与访谈了解,从多元主体协同的视角下,构建出一套优化后的高校学生考勤模式,对模式的优势做出简要分析,并对学生考勤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提供参考意义,同时也为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制度性的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多元主体协同高校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构建多元主体联动的城市危机信息沟通机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多元主体协同:网络舆情治理新方式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