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2020-07-22 09:54王洪波周裕秀孙全亮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产教融合课程改革

王洪波 周裕秀 孙全亮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许多高校《IP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角度,以贺州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的《IP网络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提升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

关键词:产教融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改革;IP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争抢IT信息技术这一发展高新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制高点,所以中国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在计算机及相关行业、企业需要大量的网络技术人才,因此,国内许多高校的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等计算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一般都开设了《IP网络技术》课程。

1目前《IP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IP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网络设备的数据参数配置以及网络维护等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最新的网络技术和实际应用真实案例。

目前,《IP网络技术》课程在人才培养中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1)有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很难理解这些内容;(2)有些高校实验室的网络实验设备过于陈旧,无法引进新网络技术;(3)有些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缺乏有效的实践操作练习;(4)有些高校的任课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技术岗位的工作经验,不利于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效果比较差。

2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为了解决上述诸多的《IP网络技术》课程教学问题,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应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实施应用型课程改革是较好的解决手段和途径。2015年以来贺州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双方按照“八个共同、三位一体”要求共同培养IT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双方共建了贺州学院“教育部一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还共建了光通信传输、三网融合、云计算和贺州学院智慧学习工场等实践实训平台,在《IP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了“一课双师”校企教师混编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方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强和校内任课教师理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优点,回避了各自的教学痛点和弱点,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共识、共享、共进。

在《IP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建议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十二条标准制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确定了该门课程的三个教学目标:(1)课程目标1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协议,包括OSI七层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重点掌握IPv4的地址分类、地址的计算、子网划分等知识;(2)课程目标2是根据行业、企业需求,以工程案例任务为驱动,掌握交换技术、路由技术和网络扩展应用技术,重点掌握VLAN划分与设计、STP协议的工作原理、链路聚合、端口镜像等交换技术,掌握路由信息协议(RIP)和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等路由技术,掌握访问控制列表(AC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网络地址转换(NAT)和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等网络扩展应用技术嘲;(3)课程目标3是掌握局域网、广域网的设计及构建,能够对复杂网络进行分析,解决相应的网络问题,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相關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

针对计《IP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充分利用贺州学院“教育部一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贺州学院智慧学习工场和专业实验室等实践实训平台的基础上,以工程案例任务驱动为核心思路,以实际工程案例任务为载体,按照工程案例任务布置、工程案例任务探讨、工程案例任务决策、工程案例任务实施、工程案例任务检查、工程案例任务评价等6个主要步骤,依托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资源与贺州学院数字校园网平台,开展实施“理论、实践、技能一体化”的工程案例式任务驱动教学,培养能够在物联网工程领域从事软硬件产品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及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产教融合课程改革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信息类专业硬件基础实践的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