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的优劣势分析

2020-07-23 06:16王敏
新闻传播 2020年1期

【摘要】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包括联合国对内的信息联动和互助机制以及对外的机构主导外在辅助传播机制,这两种机制针对不同的内容展开,相互补充,形成了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中的重要内容。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其不足需要改进。

【关键词】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信息联动和互助机制;机构主导外在辅助机制

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包括联合国对内的信息联动和互助机制以及对外的机构主导外在辅助传播机制,这两种机制针对不同的内容展开,相互补充,形成了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中的重要内容。为确保这两种机制的顺利开展,联合国衍生了一系列包括协调机制、監督机制、秘书长发言人机制等,以促进这两种机制的顺利实施。分析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的表现如何,有何优势劣势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的优势

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具有其独特的四点优势:互助协调机制保证信息传播的一致性、监督机制保证信息传播的公正性、秘书长发言人机制促进信息传播的公开化以及外媒辅助机制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一)互助协调机制保证信息传播的一致性

鉴于联合国信息传播的任务和优先事项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多成分系统的联合国中全面协调信息传播是一项挑战。信息传播工作可能会分散脱节,有时甚至会相互抵悟。构成联合国系统的各个组织,有其自身的目标、信息和受众,但这并未成为一个障碍,组织就全系统的共同传播标准达成明确的一致意见。联合国报告显示,就复杂的系统而言,协调一致的传播方针更有效率和效力,最终将推动建立正面的集体声誉。

根据联合国ST/SGB/1999/10文件规定,全球传播部在全系统信息和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总体上的组织和管理作用,还通过联合国宣传小组的秘书处协调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联合国在协调上采用统一规划信息传播机制。联合国在集中的信息传播的基础上,将公共信息和传播机构实体责任化,由不同的责任部门负责处理不同的事宜,确保信息的一致性。“一体传播”作为“一体行动”倡议的一部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联合计划和行动基础上开展公共信息和传播的一致方针。

另外,联合国还通过会议实时协调各个机构之间的信息传播。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结构,实时协调的频率和周期不同,这取决于每个组织的规模、性质和业务要求。在总部或外地办事处,负责公共信息和传播的机构实体以及工作人员之间,每日、每周或每月会举行会议。这些会议涉及信息传递方面的信息共享和活动的规划。此外,一些组织有专门的协作平台,统筹日程、信息银行、标准作业程序及培训材料等。

(二)监督机制保证信息传播的公正性

由于联合国对信息的独创性与权威性,使得联合国信息传播更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确保联合国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各种规章制度进行信息传播。对联合国信息传播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评价其对特定受众的影响,能确认良好做法和经验教训,帮助管理层制定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的公共信息和传播举措。联合国信息传播的监测机制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主要来自于外部媒体,专门的私营公司提供在线媒体情报和监测服务,通过提供实时媒体分析提高媒体监测的效率。这些服务涵盖了大范围的在线新闻和媒体,具有广泛的地域和语言的覆盖面。通过外部媒体,对联合国的信息传播的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第三方评估,能有效监督联合国信息传播的不足,找出无法从内部发现的问题。

内部监督是通过联合国负责公共信息和传播的实体机构进行的,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将在线分析软件、网络统计、自动提醒、新闻评论,有时还有估测得来的活动/出版物吸纳量结合在一起。联合国系统各组织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进行媒体监测,其中联合国新闻中心在监测当地语言信息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但同时,许多部门和办事处也在记录各自的活动。在内部监督中,内部监督审查工作确认对公共信息和传播活动的实时监测和评估,包括公共信息和传播活动(媒体曝光率、互联网流量、下载等)以及特定的外联活动(会议、专题活动)等等。

(三)秘书长发言人机制促进信息传播的公开化

联合国采用独特的秘书长发言人机制。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的职责包括:提供每日新闻简报、采访和背景讨论的信息;安排秘书长的媒体采访;代表秘书长向媒体通报相关工作等。联合国新闻发言人,由联合国秘书长任命,由一个新闻团队负责支持其工作。联合国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既是一个自然人,也是一套信息传播的制度。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机制,是联合国信息传播中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建立了联合国与社会公众信息交流和传播一个重要渠道。通过秘书长发言人机制,联合国建立了联合国(传播主体)→大众传媒(传播渠道)→社会公众(传播对象)畅通无阻的信息传播链。通过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促进了联合国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规范信息发布渠道,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对维护联合国信息的权威性、提升联合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四)外媒辅助机制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由于联合国本部和直属全球传播部门的人力、物力和影响力的限制,单纯依靠联合国自身机构进行信息传播无法满足联合国受众的信息需求。采用外部媒体、他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公众资源进行外部媒体的辅助信息传递,已经成为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中影晌力非常重要的内容。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媒体和团体,是传播范围最广、涉及传受者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传播机构,目前这些机构在联合国信息的传播中,贯穿了全过程。除联合国以外的其余所有非政府部门,可以看作是第三部门,第三部门位于联合国和大众的中间,融合政府与组织的特质,结合两者优点,不仅具有外部媒体的活力,也能承担起促进公共利益的责任与使命。

二、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的不足

第一,联合国信息传播机制的主动性不够。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职能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认识。联合国有关的大会决议强调应将信息传播职能置于联合国战略管理的中心位置。但是只有24.3%的联合国宣传工作人员确信“公共信息和传播切实纳入了本组织的战略决策过程”(43.2%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同意此说)。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的工作人员往往将联合国信息传播系统描述为“反应性的,而非主动性的”,这使得其传播职能受到很大的局限,更多时候成为一种例行的、终端的、技术性的职能。

第二,联合国多种语言机制仍需继续改进。联合国官方网站是一个联合国最重要的信息渠道之一,担当着传播新闻和事务、发布消息、与全球受众进行双向交流的任务,某种程度上来说,联合国网站可以被视为联合国的“窗口”,由于其受众群体的广泛性和多元性,语言上存在的问题也就尤为重要。虽然联合国已经在多种语文机制上做了诸多努力,但是联合国网站上各正式语言之间长期仍然存在差异,不仅表现在六种正式语言的使用不均衡,也表现在非正式语言的使用范围过于狭窄,许多国家仍然难以通过本国语言获取联合国日常信息以及全球议题信息。

参考文献:

[1]Papa Louis Fall:《联合国系统内的公共信息和传播政策和作法》,JIU/REP/2015/4.

[2]Cees B.M.van Riel,"The management of corporatecommunication”,Revealing the Corporation:Perspectives onIdentity,Image,Reputation,Corporate Branding and CorporateLevel Marketing,2003,pp.161-170.

[3]聯合国ST/SGB/ 1999/ 10文件.

[4]Ansgar Zerfass:European Communication Monitor,Challenges and Competencies for Strategic Communication.Results of an Empirical Survey in 42 Countries,Brussels,2012,EACD/EUPRERA.

[5]联合国大会第67/292号决议(第11-27段)和第69/96号决议(第21-25段).

[6]联合国文件JIU/REP/2011/4《联合国系统的多种语文制度:执行情况》.

[7]庞中英.赢取中国心(第十章)联合国在华公共外交[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

[8]James E.Grunig,“Symmetrical systems of internal com-munication”,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1992,pp.531-576.

[9]联合国大会第68/86 A-B和69/96B号决议.

【作者简介】王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