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山一一黔自有山水在

2020-07-23 08:45方华
醒狮国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风韵香火金龟

方华

“平子去已久,余风今复追。未必游春草,王孙自不归。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西河方阅训,诅得解朝衣。”这是南朝梁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庚肩吾写下的《游甑山》。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甑山就是名人雅士的神往之地。

甑山在安徽省当涂县城东7.5公里姑孰镇境内。这里有一片蜿蜒起伏的群山,峰皆不高,不过一两百米,却森林茂密,葳蕤葱笼。

人山,可见一峰壁立百仞,群山环供侍立,“尊重如袍笏贵人”,是为甑山。

甑山向东南方向是渐趋宽阔的谷地,涓涓溪流汇聚成映山湖。湖水倒映两边翠绿的青山,草木婆娑,鱼鸟嬉游。谷地西侧有山状如金龟,向湖爬行。另有一山名堃山,即女性之山。谓之“金龟守水口,玉女浣溪纱,轩霄通九州”。

甑山之形,如一横卧的古甑,大致因此而得其名。

传乾隆年间,有父母遇有逆子不孝,走投无路,来此敬香求佛教子,果见成效。经香客广传,故曾有”父母山“之称。

登甑山之顶眺望,可“近看吴头,远眺楚尾”,姑孰鱼米之乡尽收眼底,给人以“坐观如读画,此际乐无涯”之美。

甑山南麓有一寺院,如同被这巨甑怀抱于胸。远望,隐约可见栋栋楼阁掩映在山野密林之间,建筑既具皖南民居风韵,又不失寺院的古典端庄。山因寺增辉,寺因山添色。甑山山色与古刹之风相得益彰,既清秀俊朗,又古朴厚重,人其境,有超然脱俗之感。

甑山禅林历史上屡经兴废。清光绪年间,住持僧启圣重修。抗战期间,遭日寇破坏,庙宇毀去大半,后渐渐衰落凋败。上世纪末,残垣断壁得以修缮,并新建多座殿堂。目前,已形成建筑群有大山门、福德堂、万寿塔、八组阁、天王殿、大雄宝殿、面佛堂、鼓楼、钟楼、弥陀大愿殿、大愿殿、万佛塔和斋堂等。每逢吉日,信男信女纷至沓来,寺院人山人海,香火缭绕升腾。

寺中大殿有联,曰“暮鼓晨钟惊醒尘寰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里人。”甑山禅林的兴衰,人世间的荣辱,可能在一缕香火梵音里了却?

禅院之北有一座别致的小院,风貌与一般寺庙不同,竟是妈祖殿。妈祖一直是东南沿海一带渔民的守护神。在禅林里建妈祖庙,佛家的宽仁与慈悲可见。于是每年的佛诞节日,佛家居士及本地渔民都会来这里朝礼,平添了一段香火和传奇。

山有水才更显灵动。甑山之美,因了映山湖的相衬,而倍增风韵。

映山湖在甑山与岱山的山谷间,给人以“高山出平湖”的美感。映山湖水域面积近千亩,水源来自于群山溪流,清澈如碧,波光潋滟。

宋朝诗人赵友直的《甑山》诗描述:“湖心一凸起金峦,举目浑如甑底看。偃月苍松多少松,敲风翠竹两三竿。石头苔藓痕常湿,叶底杨梅味带酸。谁学林君来结屋,风光应不让孤山。”

编辑/林青雨

猜你喜欢
风韵香火金龟
铜绿丽金龟线粒体全基因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陈洁白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
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烧香发财
古镇风韵
石河子总场白星花金龟发生状况与防治对策
承载历史文化,彰显古都风韵——北京古柏寻访
范缜当众焚香